
- Like
- Reply
- 4m
- Edited
Zen Master Hong Wen Liang explains the essence of Diamond Sutra and twofold emptiness in this short passage.
Full Article in 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22/05/blog-post_17.html
《金刚经》里的四相
好,最后讲一点,大家最熟悉的《金刚经》。高雄来的朋友也许听过,你复习一下。《金刚经》说,大家记得的一句话,很重要,是什么,“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金刚经》说这四个相是我们想错出来的相,是我们的错觉的样子,错的太离谱了。《金刚经》里头提出来,严重的错误的样子大概有四种:一个是没有“我”,你偏偏要认为有“我”,“我相”。有了“我相”之后呢,自然不是“我”就是“你”了嘛!“人相”。因为先有我相啊!那,不是我的,就是对方,对方是“人相”。“我相”“人相”出来了。“众生相”呢?很多人说,I是“我相”,you是“人相”,“众生相”是they。这只是一种说法了,不究竟。“我相”可以说是主subject,“人相”呢?object 客。“主、客”,“能、所”。知道吗?有了“能”,一定有下面的“所”。有了“主”,就有相对的“客”。“能、所”,“主、客”,“我、人”,这都是“我相、人相”的代号了,都是一样的意思,subject and object。
那么“众生相”是什么?比方说,我这里“啪”(师用力击掌),有没有声音,各位?有了。在各位耳边都响起来,有一个我拍手的声音。我请问各位,声音本身,这个声音哪,sound也可以,我发出的voice也可以。这个上头有没有“能所”?你听到的声音,这个声音上有没有“能”跟“所”在里面?你听到的声音哪,而且是被你听到的声音,才叫做声音是不是?只是你能听的不能称其为声吧,没有“所”的声,哪有这样的声音!但是,光是被你听到的声音,“所”,有了“所”,你没有能听的“能”,你怎么听到的。所以声音本身呢,本来就是声音而已,没有“能、所”之分对不对!哪有“能、所”之分,在哪里分呀?在哪里mix?声音本身没有办法分“能、所”,对不对,我有没有骗你?你告诉我,你听到的声音里有“你能听的”跟“被你听到的”我的声音在哪里碰头,在哪里交汇,在哪里混合,分得出来吗?可是光是能听不成其声,光是所听那你听到了什么?没有能所。但声音就是这样哦、呜、哎、啊、咿……那么明显,这声音上头没有能所。这个you can prove by yourself。这是很明历历的事嘛!声音是没有能所的,没有能所的是不属于我相人相哦!那么,我们把它叫做什么?这个才叫做“众生相”。声音如是,色相是不是?你看到的相,相上有没有“你能看到的”跟“被你看到的”?混在什么地方?相就是相。没有办法分成你能看的“能”跟被你看到的“相”在哪里交汇,才变成一个相。有没有?没有。不能分能所,能看所看不能分,跟能听所听不能分一样。所以呢,相就是相,没有能所,所以叫众生相。不是我相,不是人相,所以叫众生相。所以声音也是众生相,色相也是众生相。痛啊、麻啊也是众生相,舒服啊那个“觉”也是众生相。“知道啊”,你知道什么?你说知道这个、那个,知道的那个内容。能知的跟被你所知的两个没有碰在一起,你知道什么东西呀?所以连“知”也是没有能所。色声香味触法,色是色,声是声音,香味是香,味道是味。色声香味触法各个不同哎!但是,不同的这些色声香味触法各个没有能所,找不出能所。但是有那么多“众生”,很多啊,色、声、香、味、触、法,各个不同——众生相。
好了,最后他讲什么?寿者相。嗨呀,我们这修修修的,声音没有能所,色相没有能所,我们误会有个我去看到这个色相,啊,那是根本的错误!但是奇怪,色是色啊,声音是声音啊,触觉是触觉啊,思想是思想啊,虽然没有能所,各个独立存在,所以众生相。对不对?好了,于是认为色相有色相的本体,有一个体,现出这个色相。我们总是认为它是从某一个…它一定有出生点、制造厂、工厂制造出来的,一定要有个原点、出生点。知道吗?一定要有出生点我们才心服。这个“一定要有个出生点”,一定由这个东西里生出来的迷知、妄想,这个叫什么?寿者相!这个东西不好处理。你知道色声香味触法都是没有能所的,但是它各个都好象真的有。到了这个时候,那修道的人,你慢慢能清楚到了这里,有的人莫名其妙的念头,越来越少、越来越淡。但是呢,还挂在这里,执著每一样存在都是真的存在,有它的来点,有它的出生点——这就是法执!所谓佛见、法见都是这个寿者相。处理。你知道色声香味触法都是没有能所的,但是它各个都好象真的有。到了这个时候,那修道的人,你慢慢能清楚到了这里,有的人莫名其妙的念头,越来越少、越来越淡。但是呢,还挂在这里,执著每一样存在都是真的存在,有它的来点,有它的出生点——这就是法执!所谓佛见、法见都是这个寿者相。
所以禅宗祖师常常叫你参,参什么?“父母未生前”。我们都认为是爸爸妈妈生我的,没有爸爸妈妈就没有我,一般的人都这样讲。那他就问,既然你认为爸爸妈妈没有的话,我就不存在,我就没有,一般都是这样,这样正确啊。好了,你爸爸妈妈还没有出生,还没有投胎以前,爸爸还没有出生,妈妈还没有出生,这个时候,你在哪里?你在哪里!怎么想,你怎么去想这个问题?怎么想也想不通的。但是奇怪,那你从哪里来?明明是爸爸妈妈的关系我才有啊!那爸爸妈妈还没出生以前我躲在哪里呀?天涯海角去找,“上穷碧落下黄泉”,到处找,找不到。禅宗祖师爷的问题,答案是什么?知道吗?问你的“只管打坐”。《金刚经》的四相那么清楚,你看看很多解说四相的,唉,文学作品一大堆,但看不到一篇屁股用功出来的作品。唉,头好大!
谁在打坐
153
大家学佛啊,很喜欢学神奇的、新奇的、很特殊的,很喜欢学这些,很少很少人喜欢去参这个“光明”。光明是你的本体、你的实相,很少人去理会这个。光明时时处处在动,都是你本身的光明在动。不去参这个,去参那个神奇的、奇奇怪怪的、很复杂的、很特殊的。人家不会的我会的,荷呦,时轮金刚呦,灌顶喔,插草喔,观想喔,这个叫做什么?“贪看天上月,失却手中珠”。有一天有人发飙,吃饭的时候,有人讲到这个,他就说,“天上月是假,手中珠也是假,两个都是不存在。”你看,用头脑去读宏智禅师的诗偈,不盘腿,光是用头脑。宏智禅师是慈悲啊,是用这个比方讲的。你自己本身在那里动,你自己就是光明,用这个比方讲的,他还做文章起来了“月亮不是真的有,手中珠也不是真的有。”那你现在讲的是真讲还是假讲。唉,喜欢用头脑的人就是专门找这个……
我请问各位呀,到底谁在打坐?谁呀?查得出来吗?谁在打坐?有的人会说,《金刚经》说没有我相,所以不敢讲“我”在打坐,所以他一定会说“没有一个我在打坐”。来了一个“没有我”!前面是有个“我”,想想不对,那么回答,“没有我”,没有这样子一个“我”在打坐。“我”也不对,“没有我”也不对,为什么?有个我,没有个我,“有”跟“没有”都是你的想法。同样道理,生和死,有一个生的叫做“生”,没有那个生的就叫“死”。等于是“有生”跟“没有生”,我们叫“生”跟“死”。还不是一样和“有”跟“没有”上头讲道理?那么,到底什么东西在打坐?不能用“我”。“我”也不对,“没有我”也不对,但是在打坐啊!那何物在打坐?什么东西在打坐?怎么办?有些高明一点的禅师,象择木兴道,他有的时候是为了开导说“打坐在打坐”,为了方便才这样讲。因为他是过来人,他怎么讲都对。或者用英文讲the universe is universing ,宇宙在坐宇宙,宇宙在宇宙。有的人听了会更莫名其妙。
各位一边听一边用功,如果不想听,从左边耳朵到右边耳朵溜过去就是了,不要抓住喽!我不是上佛学课。听了就算了,有点用处你自己知道。那个声音,外面那个叫的汽车声,跟我现在讲佛法,所谓的佛学的道理,等-同-价-值。没有分高低啊!不是我现在讲的才是佛法,外面那个叫的不是佛法,冷气机的这个声音也正在说法。哪有象穿袈裟、威严、上台、宝座,然后讲“诸行无常”这才是佛法。唉,永远也找不到,永远莫名其妙,把佛的真正宝贵的佛法都误解掉了。
大家知道,石头禅师的大弟子,药山大师。有人问他打坐的要领,怎么打坐才对呀?药山简单扼要的说…怎么打坐他怎么讲?药山禅师不是教你,哦,一呼一吸,一吸进去,念阿弥,吐气,念陀佛。吸进,阿弥,吐气,陀佛,那么任脉、督脉那样慢慢转,慢慢转……他才不会教你这种马戏团的戏法。他只告诉学生,怎么说?“思量个不思量的”。嘿,问题来了。思量,就是要想啊!想一个什么东西,他叫我们想打坐的时候的要领,“思量个不思量的”,想那个不想的。既然不想那你叫我怎么去想“那个不想的”呢?所以听不懂。一般的人会觉得很矛盾,你这
154
个药山禅师怎么搞的,一头雾水。药山说,你不懂啊?我再告诉你,怎么打坐,怎么用功——非思量!三个字,“非思量”。
坐禅要领(一) -洪文亮老师开示
(2009-11-09 12:29:23)
转载▼
标签:
分类: 洪文亮老师
149
(转自正法眼藏论坛:http://www.hongzen.com)
录自2004年五月禅修
zhengdapang整理
打坐的要领
打坐,是你最好的老师。
你身体这样一摆,脊椎没有前俯后仰,稳稳地坐在蒲团上。呼吸,随它长,随它短。需要长的时候它自己长,不需要那么长的时候,它自己短。所以说,呼吸长,呼吸短。《阿含经》里讲的安那般那,其实大家有些地方误会了。它说,呼吸长,知呼吸长,知道的“知”。你的呼吸短,就知道你的呼吸短。那个“知”不是你起一个认识去知,“哎,我这一次呼吸长,我这一次呼吸短。” 不是那样的“知”。叫你呼吸长呼吸短,知道长知道短,你不是变成一个石头人,木头人,什么都不知道,死人一样,不是这个意思。但是,也不是起个念,“哎,我这一次呼吸长了,哦,这一次呼吸短了。”阿含经》的知呼吸短,知呼吸长,不是这样的“知”,别弄错了,又误会掉了。《阿含经》没有教你数一、数二、数三,没有哦。你去看看,它只告诉你,“知”呼吸长,“知”呼吸短,对不对!那个“知”的意思就是,不是木头人、石头人那个样子。这个意思就是“只管打坐”的要领。
身,口,意三个样子。身的样子,脊椎的姿式最重要。不是用力,不是弯腰驼背,也不是抻直起来,都不是,意加进去的都不是。口闭起来。闭起来可以念咒吗?还念佛号吗?可以吗?口闭起来,轻轻地闭起来。意,很多人就是误会在这里。哎呦,教你观心喽,观你的心从哪里来,心停在哪里。又是跑去了,跑到哪里去了。什么观心哪!释迦牟尼佛教的“身口意”三个方面的指导不是这样教的。他的意思,身口意的“意”,是教你这样静坐,坐禅,心念来了心念去,你不要欢迎它,也不要去排斥它。不迎不拒,不理它,有一个“不理”在那里,已经不对了。有一个“不理”这个念头,那就已经起个念头去“不理”了嘛!所以,真正的让你的心念来去自由,念头上来念头去。但是,不是死掉,也不是昏沉过去了。
怀奘不是说吗,“众生的本有,万法的全体”。心念是不是万法之一呀?就好像眼睛照到有相,眼睛就有相现。耳朵听到有声音,耳朵就有响。意根由法尘现,就有法相。念头来去是万法之一呀!万法的全身哪,全体的身,全身,那是你自己的光明藏啊!念头的来,念头本身是你的光明藏的作用,你的光明本身,你怎么知道有念头来去呀?还要在那里起个念头去观,不是矛盾吗?还有的人是,“哦,我知道有念头来了。好,不迎,不要去欢迎它,不要随它,也不要去排斥它。”以为不迎不拒是做意根的、身口意方面的“意”方面的用功,错掉了!
150
当念头本身的来去,念头本身是你自己的光明的作用,光明的动。光明本身的作用,是你本身,全身,万法的全身嘛!这个时候你起了个念头,“哦,有个念头,不要去碰它”,这个已经是分别意识了。但是,这个念头起以前的那个念头是自然的,是你本来的光明藏,你的光明的本身的作用。这样起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这个(念头),那个(念头),这个时候你根本不知道哦!因为我们习惯性地会生起分别意识,“哎…哦,哦,你这个念头…”在这个以前的,所以叫做“父母未生前”,还没有预兆以前。所以,因为你的意识知道念头来了,这个刹那之间,你前面那个“未生前”的那个就,你就“哦!原来是这样!”识的境界跟“父母未生前”,连念头都不知道念头的时候,光是念头,是你的光明在动的时候,这个一刹那,这个时候开悟的人也有,但太少太少,这比有光出现看到东西,或听到了声音而把你的我执打断还不容易,很少很稀有。大概是过去宿世因缘,过去已经相当成就,生下来就有这本事。否则的话,这个……念头本身是你的光明的作用,跟你去认到这个念头不同哎!体会的出吗?了解吗?光是了解没有用,所以要打坐!所以要打坐!!!
密在汝边
念佛号表示尊敬,表示希望,表示期望,将来能够到净土,到佛菩萨旁边。对他尊敬是好,但是,这个不都是你的“识”的境界吗?现在声音在响,念佛号还是念别的什么的,声音在那边呢还是在你这边?如果声音在那边,你这里听不到吗?如果声音是在这里呢?跟他们又不相干哪!你这里生起就好!也不能说那边也不能说这边生起。但是有啊!这个叫“无生之生”,“没有而有”。这是用道理讲的。本来不用道理嘛!你现在是用耳朵,你问耳朵,就是这样啊!“无生而生”就是这样,还讲道理吗?象那个声音不是“无生而生”吗?谁生了它?你去想就不是在打坐。那边响,就有声音在耳边响。那边念的人是他的光明在动,这边你听了是你的光明在这里动,就这样子。这是方便讲“你”的光明“他”的光明,其实是本身,光明,光明藏,法界本身的动。
所以有人问六祖,佛法最秘密的在哪里,告诉我。最宝贵的,最神秘的要旨,请六祖告诉我。六祖怎么说,大家都知道。他说“密在你那边”。秘密在你那边!很多人都把这个话简单地解释过去了。他说“秘密啊,真正的秘密不在我这里,也不在别人手里,所有秘密都在你那边”。听懂了吗?这样有什么用啊!等于没有讲。“密在你那边”,六祖的意思,真义是什么意思知道吗?各位!
现在是不是听到声音,远处传来念经的声音。这个声音谁造出来的?在什么地方造出来的?工厂在哪里?你怎么能会听呢?都不知道!能听的力量从哪里发出来的?不知道,但是在听啊!所以这个叫做“不知”的,也就是我们自己不知道不上我们意识的东西和我们最亲不过,最亲密——亲密的“密”,这个不是秘密的“秘”——当然也是秘密了。其实是最亲密的意思。跟
151
你最亲密,那是你的实相。不知最亲密,所以“密”在你那边。听,看,感觉,知道,怎么能知道?你动了哪个地方才能知道?佛也不知道。不知最亲,最真实。所以说,“密”在你那边,六祖的意思是这样。
盘腿盘久了会痛会酸麻,这个酸麻从哪里生起?不知耶。不知,但是会酸会麻耶,会受不了。把腿放开了也就好了,痛没有了,麻也没有了。这个“痛”怎么除掉的你知道吗?你怎么把这个痛麻除掉?你也不知道!“不知”最亲,最密,是我们的实在的样子。我们每一刻都是真实的活着,没有一点虚假,没有一点幻。是自己想歪了,那才是问题。其实我们都是“真实”。
《金刚经》里的四相
好,最后讲一点,大家最熟悉的《金刚经》。高雄来的朋友也许听过,你复习一下。《金刚经》说,大家记得的一句话,很重要,是什么,“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金刚经》说这四个相是我们想错出来的相,是我们的错觉的样子,错的太离谱了。《金刚经》里头提出来,严重的错误的样子大概有四种:一个是没有“我”,你偏偏要认为有“我”,“我相”。有了“我相”之后呢,自然不是“我”就是“你”了嘛!“人相”。因为先有我相啊!那,不是我的,就是对方,对方是“人相”。“我相”“人相”出来了。“众生相”呢?很多人说,I是“我相”,you是“人相”,“众生相”是they。这只是一种说法了,不究竟。“我相”可以说是主subject,“人相”呢?object 客。“主、客”,“能、所”。知道吗?有了“能”,一定有下面的“所”。有了“主”,就有相对的“客”。“能、所”,“主、客”,“我、人”,这都是“我相、人相”的代号了,都是一样的意思,subject and object。
那么“众生相”是什么?比方说,我这里“啪”(师用力击掌),有没有声音,各位?有了。在各位耳边都响起来,有一个我拍手的声音。我请问各位,声音本身,这个声音哪,sound也可以,我发出的voice也可以。这个上头有没有“能所”?你听到的声音,这个声音上有没有“能”跟“所”在里面?你听到的声音哪,而且是被你听到的声音,才叫做声音是不是?只是你能听的不能称其为声吧,没有“所”的声,哪有这样的声音!但是,光是被你听到的声音,“所”,有了“所”,你没有能听的“能”,你怎么听到的。所以声音本身呢,本来就是声音而已,没有“能、所”之分对不对!哪有“能、所”之分,在哪里分呀?在哪里mix?声音本身没有办法分“能、所”,对不对,我有没有骗你?你告诉我,你听到的声音里有“你能听的”跟“被你听到的”我的声音在哪里碰头,在哪里交汇,在哪里混合,分得出来吗?可是光是能听不成其声,光是所听那你听到了什么?没有能所。但声音就是这样哦、呜、哎、啊、咿……那么明显,这声音上头没有能所。这个you can prove by yourself。这是很明历历的事嘛!声音是没有能所的,没有能所的是不属于我相人相哦!那么,我们把它叫做什么?这个才叫做“众生相”。声音如是,色相是不是?你看到的相,相上有没有“你能看到的”跟“被你看到的”?混在什么地
152
方?相就是相。没有办法分成你能看的“能”跟被你看到的“相”在哪里交汇,才变成一个相。有没有?没有。不能分能所,能看所看不能分,跟能听所听不能分一样。所以呢,相就是相,没有能所,所以叫众生相。不是我相,不是人相,所以叫众生相。所以声音也是众生相,色相也是众生相。痛啊、麻啊也是众生相,舒服啊那个“觉”也是众生相。“知道啊”,你知道什么?你说知道这个、那个,知道的那个内容。能知的跟被你所知的两个没有碰在一起,你知道什么东西呀?所以连“知”也是没有能所。色声香味触法,色是色,声是声音,香味是香,味道是味。色声香味触法各个不同哎!但是,不同的这些色声香味触法各个没有能所,找不出能所。但是有那么多“众生”,很多啊,色、声、香、味、触、法,各个不同——众生相。
好了,最后他讲什么?寿者相。嗨呀,我们这修修修的,声音没有能所,色相没有能所,我们误会有个我去看到这个色相,啊,那是根本的错误!但是奇怪,色是色啊,声音是声音啊,触觉是触觉啊,思想是思想啊,虽然没有能所,各个独立存在,所以众生相。对不对?好了,于是认为色相有色相的本体,有一个体,现出这个色相。我们总是认为它是从某一个…它一定有出生点、制造厂、工厂制造出来的,一定要有个原点、出生点。知道吗?一定要有出生点我们才心服。这个“一定要有个出生点”,一定由这个东西里生出来的迷知、妄想,这个叫什么?寿者相!这个东西不好处理。你知道色声香味触法都是没有能所的,但是它各个都好象真的有。到了这个时候,那修道的人,你慢慢能清楚到了这里,有的人莫名其妙的念头,越来越少、越来越淡。但是呢,还挂在这里,执著每一样存在都是真的存在,有它的来点,有它的出生点——这就是法执!所谓佛见、法见都是这个寿者相。这个寿者相怎么断?凭你聪明的大头脑,一千万个爱因斯坦的头脑都断不了。想不通的。什么方法能断?请你的两只腿跟你的腰部、臀部靠坐垫,好好稳稳地坐--下--去。不要去卖弄你的聪明,卖弄你的思想,卖弄你的感情,那感情更不用说了!这样你才能知道,原来这个寿者相都是假的啊!一定要一个出生点吗?所有生出来的东西一定要有体吗?
所以禅宗祖师常常叫你参,参什么?“父母未生前”。我们都认为是爸爸妈妈生我的,没有爸爸妈妈就没有我,一般的人都这样讲。那他就问,既然你认为爸爸妈妈没有的话,我就不存在,我就没有,一般都是这样,这样正确啊。好了,你爸爸妈妈还没有出生,还没有投胎以前,爸爸还没有出生,妈妈还没有出生,这个时候,你在哪里?你在哪里!怎么想,你怎么去想这个问题?怎么想也想不通的。但是奇怪,那你从哪里来?明明是爸爸妈妈的关系我才有啊!那爸爸妈妈还没出生以前我躲在哪里呀?天涯海角去找,“上穷碧落下黄泉”,到处找,找不到。禅宗祖师爷的问题,答案是什么?知道吗?问你的“只管打坐”。《金刚经》的四相那么清楚,你看看很多解说四相的,唉,文学作品一大堆,但看不到一篇屁股用功出来的作品。唉,头好大!
谁在打坐
153
大家学佛啊,很喜欢学神奇的、新奇的、很特殊的,很喜欢学这些,很少很少人喜欢去参这个“光明”。光明是你的本体、你的实相,很少人去理会这个。光明时时处处在动,都是你本身的光明在动。不去参这个,去参那个神奇的、奇奇怪怪的、很复杂的、很特殊的。人家不会的我会的,荷呦,时轮金刚呦,灌顶喔,插草喔,观想喔,这个叫做什么?“贪看天上月,失却手中珠”。有一天有人发飙,吃饭的时候,有人讲到这个,他就说,“天上月是假,手中珠也是假,两个都是不存在。”你看,用头脑去读宏智禅师的诗偈,不盘腿,光是用头脑。宏智禅师是慈悲啊,是用这个比方讲的。你自己本身在那里动,你自己就是光明,用这个比方讲的,他还做文章起来了“月亮不是真的有,手中珠也不是真的有。”那你现在讲的是真讲还是假讲。唉,喜欢用头脑的人就是专门找这个……
我请问各位呀,到底谁在打坐?谁呀?查得出来吗?谁在打坐?有的人会说,《金刚经》说没有我相,所以不敢讲“我”在打坐,所以他一定会说“没有一个我在打坐”。来了一个“没有我”!前面是有个“我”,想想不对,那么回答,“没有我”,没有这样子一个“我”在打坐。“我”也不对,“没有我”也不对,为什么?有个我,没有个我,“有”跟“没有”都是你的想法。同样道理,生和死,有一个生的叫做“生”,没有那个生的就叫“死”。等于是“有生”跟“没有生”,我们叫“生”跟“死”。还不是一样和“有”跟“没有”上头讲道理?那么,到底什么东西在打坐?不能用“我”。“我”也不对,“没有我”也不对,但是在打坐啊!那何物在打坐?什么东西在打坐?怎么办?有些高明一点的禅师,象择木兴道,他有的时候是为了开导说“打坐在打坐”,为了方便才这样讲。因为他是过来人,他怎么讲都对。或者用英文讲the universe is universing ,宇宙在坐宇宙,宇宙在宇宙。有的人听了会更莫名其妙。
各位一边听一边用功,如果不想听,从左边耳朵到右边耳朵溜过去就是了,不要抓住喽!我不是上佛学课。听了就算了,有点用处你自己知道。那个声音,外面那个叫的汽车声,跟我现在讲佛法,所谓的佛学的道理,等-同-价-值。没有分高低啊!不是我现在讲的才是佛法,外面那个叫的不是佛法,冷气机的这个声音也正在说法。哪有象穿袈裟、威严、上台、宝座,然后讲“诸行无常”这才是佛法。唉,永远也找不到,永远莫名其妙,把佛的真正宝贵的佛法都误解掉了。
大家知道,石头禅师的大弟子,药山大师。有人问他打坐的要领,怎么打坐才对呀?药山简单扼要的说…怎么打坐他怎么讲?药山禅师不是教你,哦,一呼一吸,一吸进去,念阿弥,吐气,念陀佛。吸进,阿弥,吐气,陀佛,那么任脉、督脉那样慢慢转,慢慢转……他才不会教你这种马戏团的戏法。他只告诉学生,怎么说?“思量个不思量的”。嘿,问题来了。思量,就是要想啊!想一个什么东西,他叫我们想打坐的时候的要领,“思量个不思量的”,想那个不想的。既然不想那你叫我怎么去想“那个不想的”呢?所以听不懂。一般的人会觉得很矛盾,你这
154
个药山禅师怎么搞的,一头雾水。药山说,你不懂啊?我再告诉你,怎么打坐,怎么用功——非思量!三个字,“非思量”。
非思量
好了,喜欢在经典里转,没有接触到正法的,那一滴的味道都没有尝过的人马上怎么解释?哎,听过我好像下午介绍过,上午也说过。耳朵听声音,有什么声音响,耳朵就有那种响,狗叫就有狗叫声,汽车的喇叭声,就有汽车的喇叭声,都不要经过你的思量,不用费思量,就是不经过你的思量,自然就响起那种声音。大就大,小就小,高就高,低就低,毫不费力。我们的六根都在这种非思量的状态,它的function,它的作用叫做非思量的那样动。他听过这个道理,但他没有实际听懂,也不常常打坐,喜欢用头脑打坐,屁股垫在头脑上,颠倒。头放在坐垫上,屁股朝上那样打坐。我都笑他们,很多人学佛法,跟佛教导的那个正坐不同啊!佛教导的是稳稳地把屁股坐在坐垫上。我看很多人学佛法都是,头垫在坐垫上,屁股往上翘,上天。这叫颠倒妄想。连坐都颠倒妄想。听过六根的动,不要费一点思量,自然的那样子动,心境一如,有的时候这么讲,那么他们认为非思量就是,“唉呀,原来不管它,六根都是那样动,就那样好了,打坐的时候就是放任六根。反正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子,还有意根都是在非思量的状态跟境界交换,心境一如的状态在动。”哦!这样打坐,六根放任!好了,坐上去,就拼命在努力,做什么?放任六根。哎,还要你去放任六根啊!谁叫你去放任六根?哪个叫眼根?哪个叫耳根?还有一个叫耳根、眼根、意根的,都有吗?这些都是真正的具体的有自性的吗?你这还不是在道理上讲吗?(六根)只是方便这样一讲而已。
句中玄,或者言外意。没有经过真正的、透过这个的、嫡代相传的祖师爷禅师们交待过来、在旁边时常指导你,都会错掉。一上来就是放任六根、放任六根,本来我的六根都是非思量的状态动,所以我就应该这样做。就叫做多此一举,只是你的想法比较高明了一点而已!
药山在这里讲非思量是什么意思呢?他指的不是你的六根放下。有些人就把这个教法跟文殊师利的教法,认为是相同的说法。文殊师利怎么讲?不依身,不依心,不依也不依。有个“不依”在身心上弄还不对,是不依也不依。好像很类似,就这样用功。初修的人还可以啦,刚开始这样进去。可是听过、接触到曹溪一滴的人还一直在这个上头,哎呀,那你就笨透了!文殊师利的意思不是叫你不依,连不依也不依,还有一个你不依的不依嘛!他是这样的意思吗?药山禅师跟你讲“非思量”,也不是描写你的身心的状态,你的存在、你的一切活动、生理的和心理的都是非思量,不是在解说这个事。怎么老是喜欢说明呢?喜欢理解它的道理是干嘛的。你理解跟不理解有什么关系呢?你不理解,肚子饿了也懂的吃,吃了就会饱。反正我们就喜欢去理解,喜欢知道。不知道就好像缺少了什么东西似的。不知道就不满意,一定要知道。实相不由得你知道哎小姐!那么你说实相我不知道!嘿,知道的不对,难道不知道的更对吗?不要闹笑话了!
155
其实药山讲的非思量,文殊师利讲的不依也不依,也不是叫你抓住你这个身心,叫你不依身,不依心,也不要起那个不要依念头,他不是这个意思。不依也不依,非思量,统统指的是你的本相、真相。你说它是本地风光、本性、光明藏、三昧都可以。还要你怎么做!吃饭,拿起一双筷子。当你拿起一双筷子的时候,不是非思量在动吗?根本不认得自己的真正的样子是无限的、一个非常超越时空的、无限无量的一个存在。怎么老是拘束在那么一个小小的范围里,讨论非思量啊,不依也不依呢?经典都不晓得读到哪里去了。整个经典就你,真正的你就是经典,不是经典的理论在那里,你去读它,你去了解它。释迦牟尼佛的sutra就是你自己本身实在的样子,真相本身就是sutra。还要你师父上台去解说:如是我闻。谁闻哪!打坐就是这个样子。拿起一双筷子,就已经成佛了,那个就是成佛的样子。那么,盘起腿稳稳的坐,还不是和抓起一双筷子一样!只是你多加了一个妄想,你就自己糟蹋了自己。莫名其妙的要掉进自己妄想的桎梏里头去了。
物物皆自己,心心绝诸缘
洪文亮禅师口述
二〇〇一年四月马来西亚,“蛙鼓楼”
天童山觉和尚宏智禅师语录选析
只 是诸人妙净明心,在一切尘一切刹,与法界等,清净如满月,妙明常照烛。于诸缘中,出一头地。古人道,即此见闻非见闻,更无声色可呈君。个中若了浑无事,体 用何妨分不分。若能恁去,闻声便悟道,见色便明心。到恁时,不被一切法碍。物物皆自己,心心绝诸缘,何处不成等正觉?何处不转大法轮?何处不度脱众生?何 处不入涅槃?若论此事,不论僧俗,不在久近。若尔一念相应,照体独立,物我皆如,在一切时,圆陀陀,明了了,净裸裸,赤洒洒,堂堂地现前。在一切时,成佛 作祖。只为尔放不下,自筑界墙便见有自它。是尔自碍三界,三界岂碍尔?若自不作障碍,便是普遍底身,普遍底心,是大自在汉。所以古人道,一法若有,毗卢堕 在凡夫;万法若无,普贤失其境界。且道,作么生得恰好相应去?还会么?虚空谁肯挂一物,大海自然归百川。
宏智禅师广录卷第五
1.这一段我想介绍给各位的是,主要是看到最后这一句:『若论此事,不论僧俗,不在久近』。很多人都反对禅宗的顿悟法门,以为这是假的,是你们乱讲,或说一定要出家才成,你们在家的怎修都是还是在家。为了这个我才提出这一段。
宏 智禅师是宋朝真正开悟的大禅师。最后那一段的意思是,假如论此事,明心见性最重要。佛得点头给迦叶,就是这个事。假如你真的要跟佛一样,得到这个正觉。那 个正觉是什么?就是不神经病,很正常的样子就是等正觉。这是佛讲的。我们讲佛,佛就是没有精神病。精神病好了就是等正觉。我们都是多多少少,深深浅浅,深 浅之分,但都是精神有毛病、心病。所以,他说『若论此事』,真的是佛要传给迦叶,不是佛传给他的呀。“啊,你跟我一样”,只是一个同意认可而已,不是他给 的。那一代代,迦叶传给阿难,一代代传了下来,到了六祖,一直传“这个事”。真的有那一“着”的人,看到一个人跟他一样,跟佛祖一见明星一样,或者是迦叶 看到佛在手里拈花,是不是?
2.那 很多人不知道阿难是怎么开悟的。我们介绍过,可是很多外面的人解释错了。阿难是释迦牟尼佛过去之后才开悟的。释迦牟尼佛在世时,阿难虽然永远在他身边,但 是他就是没有办法指出一大事因缘“平等心”是什么,不知道。知道是知道,但不是见性,不是真正得到这个。所以呢,阿难很苦恼啊。那释迦牟尼过世后,他们开 会,要编辑编辑佛留下的话。阿难也要参加,但迦叶说你不能参加。阿难问何故,说我参与这么久,记性好,什么大小论辩,外道来找佛,我在旁边都听到佛怎么 教,佛教的什么密咒呀,什么修行的法门,都在旁边听过呀,我通通记得,记得清楚。我不参加你们收集不来、编辑不成的。迦叶说,在这里呢,只有真正证到佛性 的,证到此事的,才能进入参加。阿难没办法参加,却哭哭啼啼地求说,师兄啊,让我参加好不好,我都记得那么多,这一次网开一面,让我进来吧。他就等迦叶许 可。迦叶不讲话,他转身就走,不准就是不准。才走了两步,迦叶就在后面叫:“阿难!”,“啊!”,开悟了!是这样开悟的了。不是说把门前的旗杆上的旗升起 来了。佛在世时要把旗升起来表示佛开始讲法。所以,阿难在失望之余,只好走出去,才走了两步,迦叶在后面叫了一声。他已经是很失望,所以这个很重要,不准 就不准,这个没办法了,伤心失望,几乎涕零了,多丢脸、难堪。佛的弟子,一辈子在他身边,又记得那多,什么都知道,就是不让他参加,面子都没有了,好难 过。这时候,后面却来了一声“阿难!”,“啊”,他本来就钻在极度难堪、丢脸的这个情绪里头,什念头都没有,忽然这个时候听到这一声叫唤,而他还懂得回 音,耳根根本不跟着你的意识分别情绪状态的,有了声音就是有了,那个六根本来样子一动,“啊!原来我根本没有迷糊,本来就是法身所现。”,法身所现,他知 道啊,他听过那么多,怎不知是法身所现?可是那“我是法身所现”是头脑所想的呀。在十分伤心失落丢脸时,忽然来个“阿难”的叫声,这时候的震动, “啊!”,头脑动,他这一转身,迦叶知道,阿难也知道,同时嘛。迦叶即说:哈,课已经讲完了。你的境界跟我的境界,我看佛在拈花,那一下,跟你此刻听到 “阿难!”那一下,和释迦牟尼看到明星那“啊呀”一下一样。好了,好了,门前那个旗可以降下了,等于法会完了嘛。“倒却门前刹杆着”,很多人说,阿难到外 面去,把旗杆摸到了(用触根)才悟到的。因为阿难跟迦叶已经见面谈话,已经为了可以不可以参加编辑论辩,论了又不准,即何必再叫阿难呢?你已经跟我谈了半 天,我还要叫你某某吗?神经病。我已经跟大家在一起了嘛。阿难很失望,他以为迦叶不理他了,他根本不期待迦叶会叫他,走了两步,忽然来了叫唤。这个时候没 有一个念头,除了伤心之外,没有其他念头。这个时候一个自己,那个声音的一个自己动到那个,那个声音在那里显现。声音在你那里显现不是他听到、迦叶听到。 普通的境界是,我听到迦叶在叫,马上就说“迦叶师兄在后”,那个时候不叫师兄,现在动不动叫“师兄师妹”的一大堆。他那时候“嘿,Mahagashia在叫我”这个念头先起,那就没有了,就擦身而过。就是偏偏那个失望到伤心脸红的时候,就听到人家叫我阿难,这个时候力量才大,这个时候还没有那个意识动啊。迦叶在我背后叫的这个concept, 这个概念兴起以前,那个法身本身显现在那里的东西,同时“碰!”了出来,跟普通显现的境界不一样的那个境界同时显现了,这就是“虚明自照,明寂自现”,明 明白白寂寂。很寂就是不动思想,寂就是非思量;这个明呢,是非思量,不是昏沉啊,不是石头、木头吗?不是。有了声音,咦,青蛙叫了,根本没有想到它要叫, 啊,自然就有了,明寂自现。那一下子“啊!嘿?”,就高兴了。“好了好了,你把旗杆放下,降旗了”。这即是“倒却门前刹杆着”,并不是你去摸了刹杆才开 悟。他叫一声阿难那个时候,梦已醒。所以说,『若论此事』,要谈释尊的一见明星那一下,迦叶的一见释尊手中拿着花玩,阿难的听到迦叶叫了一声“阿难”,灵 云看到桃花,他本来那仓惶了二三十年,回到家,一直在感叹,什么都是一样,没有见性,找了许多师父,什么仪轨、灌顶啦,灵云很失望,还不是一样呀。“我知 道这个不是,但是没有办法,“一夜落花雨”,不来就是不来,满城还是臭臭的,流水香都没有,没有就是没有,所以他就失望地回到家。抬头往窗外一看,看到桃 花,一见桃花,啊,踏破铁鞋无觅处,就在这里!跟一见明星的景致,“一大事”一样。『若论此事』,就是讲的这个。
3.你要注意看,他们真正的学了那么久,读了那么久,苦修了那么久,念佛、念咒、打坐,辛苦得很呐 ! 不像我们这轻松啊!但是还是不行,还都是需要那么一下,那么一下,一定还是要“一夜落花雨”。没有办法,那无根树,根本没有等到春风,它就“哎”地花自开 了。奇怪了,那春天要来,要大自然界叫春风来吗?没有呀,那怎么一下子就春天了呢?春天在哪里?把春找不出来,找不到,但是大家都知道春天。那奇怪呢,明 明是春天,不会误会是冬天,但是春是什么?找不到,但就是春。这个象不会错掉,奇怪呢。『若论此事』,他就讲这个。『不论僧俗』,大家注意,这个事情,这 一着,这一下,真正的佛法的真正东西,根本不论是出家人、在家人。『不论久近』,不是你修了很久很久的『久参的』,在佛法里打滚了十年二十年的,你才有机 会,不是,『近』,新近,刚修半年的,从来都没有学过佛法的,不论这个,根本都没有听过佛的一个什么,什么佛字心字都没有,什么都不知道,『不在久近』! 不在这个上头。为什么?个个都是他嘛。这个跟你学了很久和刚刚学有关系吗?没有嘛。跟出家不出家有关系吗?那是人类在那里分的。释迦牟尼那个时候是为了应 付环境的那个样子,所以一定要有organisation。不是说,organised这个group才能开悟,没有。维摩诘居士不是居士吗?所以要请各位特别注意,『若论此事』,真正的修证佛法的人,不要担心你出家,不要担心你不出家,也不要担心我是刚修的,“我没办法啦,你们学了那久,都不行,我怎能够?”,这是你的思想在动,你在找借口。所以这个提出来就是这样。
4.【只是诸人妙净明心】
『只 是诸人妙净明心』,我们不知道『只是诸人妙净明心』是什么。千万不要以为我有一个心,修行念佛了以后,变成了妙,变成了明,变成干净,还有殊胜的、神通的 力量,有很好的修养,可以表现,不是这样。你本来就是妙净明心的显现。所以,诸人,你们各位通通都是妙净明心呀。不修有吗?跟修不修有什么关系?所以说 『不论僧俗,不在久近』,修久才会明净,那就不叫『不在久近』啦。修久了才比较占便宜嘛,对不对?刚刚洗了烦恼才不会掉嘛,对不对?『不在久近,不论僧 俗』,所以,我们本来就是妙净明心,不要把这个心当做我们动念的那个心,千万不要把这个心误会是修行成就了,就变成非常妙明干净的心,不是这样。这个心, 怎么动?
5.【在一切尘一切刹,与法界等.】
下 面解说,『在一切尘,一切刹,与法界等』。法界是什么?所有接触到的,可以想到的、看到的,包括想到的,都是整个,所以一切的一切,都是法界。跟法界一 样,什么意思?『在一切尘,一切刹』,他说跟『法界等』,等同法界,所以说是『一切尘,一切刹』,为什么我们的『妙净明心』跟它一样?你们大家各位都担心 死了,我的『妙净明心』跑到哪里去了?假如这个青山,这个森罗万象是我的『妙净明心』,当我死掉了,那个山是山呀!阿里山也是阿里山呀!喜马拉雅山也是喜 马拉雅山呀!它还在,我死掉,那我的『妙净明心』留在世上,我自己却死掉了。误会,误会在哪里?你把这个攀缘的、动的那个、能思想的那个、好像精神作用当 做我的心,所以好像我这个心的离开了,如果山是我的心,当我死掉,那个山也应该消失掉。它是不会消失的,那怎么山就是我呢?大家很容易犯这个毛病,对不 对?那是因为你在思想上想这个事,就有这个误会产生。如果青蛙在外面叫,那个声音大家是不是听到?听到。听到的意思是那个声音在你的心发生变化。这个变化 叫做青蛙的声音。你说在外面,你听咯咯咯叫,你的身心上没有变化,没有相应,没有动,你就听不到它。是你自己身心这个工具在动。这个工具动就好,那母的声 音是母的动,公的声音是公的动,不是你有一个身心,它接受电波,知道公的,知道母的,这个就错了。很多人都是这样读经,这就错了。不是你有一个叫做什么心 一样的东西,有公的青蛙叫,我就接受公的那个青蛙声波,知道公,母的叫,就接受母的声波,就知道。这是一般的概念,想出来的境界。实际上呢,你听到公的青 蛙叫,你的『妙净明心』,它以公的青蛙的叫声显现,它以那个姿态显现,以那个姿态动,整个就是,不是我能够知道这个是公,这个是母,不是分开的。公的青蛙 的声音在你的『妙净明心』以公的青蛙的声音显现,以那个声音显现。母的叫的时候,你的『妙净明心』以母的声音的形态显现,都是它在显现。它在哪里?找不 到。但是随缘就变那个,不是变那个,是以那个姿态出现。不是变,变就不对,是以那个形态,那个本身就是你的moving的样子。这样懂吗?色相也是,我看到你的时候,我的『妙净明心』,以你的色相,以你的色相就是我的动,不是我这里catch, 我知道,不是这样。你的色相就是我的『妙净明心』那样子动,所以有那个色相。色相就是我的『妙净明心』那样才有你的色相。所以,『在一切尘、一切刹』,你 到美国,美国的样子就是你的『妙净明心』以美国的样子动,看到苏联人哦哦哦地叫,那个声音就是我的妙净明心以那个声音的姿态动。知道或不知道是意识,但是 耳朵照样显现那个声音。所以,『在一切尘、一切刹』,你想到五千年前,思想上即会想到五千年前。“五千年前”的这个思想本身就是我的『妙净明心』那动, “啊,五千年前”,否则,你怎知道五千年前?你的『妙净明心』都是它去想,那个思想本身就是它的动呀。所以,『在一切尘、一切刹』,都是去到哪里,听到哪 里,想到哪里,就是显现嘛。所以,『与法界等』,不是另外有一个法界在,你的『妙净明心』在去等到,去认知,那就根本不是佛法了。这样你的我相怎抛开呢? 这个非常非常重要,你好好地自己亲证到、确认的时候,就是enlightened。 确认之前都有我,好像我有一个『妙净明心』在这里照、照、照。听的、看的,到哪里就看到哪里,到哪里就听哪里,那是外道说法,说有一个在转世。你整个法界 变,好坏、声音、色相、感觉、思想,就是你的妙净明心那样子动。那你的本性不是『与法界等』嘛?否则怎『等』呢?所以『与法界等』就是这“赤裸裸”的事 情。
但 是,它的本性是什么?『净裸裸,赤洒洒,勿可把』,没有办法去看它是红色、白色、大、小,躲在我的哪里。但是,遇缘就变,那个缘本身就是它的样子。哎,这 个就没办法讲了,能够讲吗?“言语断处”。人在玩弄概念时就描写那个本体。本体是你思想的内涵,你把它当做那本体,那是无极,那是太极,你的太极在哪里? 在你思想里头?但是这个思想也是『妙净明心』变的呀!『妙净明心』不曾变,不是它变的。『妙净明心』以这样的姿态动,但是它本身没有相,无住相,“应无所 住而生其心”。不是吗?心就是见闻觉知,色声香味触法就是心。不要把“无所住而生其心”当做攀缘心,那就完全把金刚经解释错了。所以说经藏也好,都没有将 这种东西分析得详细,因为讲的人自己都弄不清楚,宏智禅师清清楚楚地跟我们讲。
6.【清净如满月,妙明常照烛】
你 看,我们的妙净明心『清净如满月,妙明常照烛』。不管你神经错乱,神经错乱的境界本身就是你的『妙净明心』,因为这个缘,它以神经错乱的那个样子动。它本 身根本没有变,所以,碰到别的缘,有好的缘来了,我们认为错乱的境界消失了,治病治好了,正常的境界呈现。因为『妙净明心』根本不住在固定的相,所以它清 净呀。青蛙叫,叫声就是它;狗叫,哎,我的『妙净明心』变成狗叫。『妙净明心』到底是青蛙叫,还是狗叫才对?两个都对。但是,它本身呢?它本身无相无住。 因应了狗叫声,它的『妙净明心』以狗叫的姿态显现;碰到青蛙声,它没办法以青蛙叫的样子动,那就不叫『清净』,那就被染污掉了,被狗叫声染污掉了。所以青 蛙叫的缘来了,它就是那个缘本身,缘本身呀,它马上是缘本身。被染污了还会不会变成青蛙叫?狗叫?不会,你看,任运随缘,它自己变,它自己就是那个样子。 所以它本身没有本体,所以它无住,没有住在哪个色相、哪个声音、哪个思想,所以思想肯定也可以,否定也可以。思想本身属于肯定,属于否定吗?不是。能够思 想的力量不住在肯定,所以,你一下想要否定,你就可以否定。所以它『清净』,不被哪个缘占据了,不会变掉,不然就被染污掉了。红色就是红色,遇到白就白, 遇到蓝就蓝。它自己没有本色。在哪里变?不知道。缘就是它吗?不是。离开它有吗?没有。“非即非离”。不就是声音本身,但是非离,不能离那个本体有这些。 “非即非离,无是无非”,就是描写那个本体,『清净如满月,妙明常照烛』,睡觉的时候,昏沉得不知道这是你的法身,你的『妙净明心』呈现为意识都不动的那 个状态显现。梦的时候,梦境本身就是『妙净明心』以梦境的姿态这样动,梦过了它就没有。它是梦吗?不是。离开它能有梦吗?不能。它是什么东西?
四 大六根,我们的四大,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我自己的四大跟外面的四大,即地水火风,一样不一样?一样。六根是四大构成的,外面的东西是四大构成的,四大六 根,内外,跟外头,远在美国、天界、银河系,都是四大构成的。『内外虚幻』,没有本体。因为是『妙净明心』显的,『彻底空寂』。『彻底空寂』是什么?看到 北斗星,就是我的『妙净明心』以北斗七星的那个相在那里动,you get it? 那我本身是什么?法身是什么?没有相呀,住在哪里?没有呀。『四大六根,内外虚幻』,虚幻就是没有本体。虚幻不是有一个『虚』的东西,不是,它告诉你,没 有自性。没有那个固定的样子,固定的地方,固定的一个点从那里发出来,不是。『内外虚幻』,彻彻底底的空寂。空寂就是无住相,无住。下面要紧。那,你们各 位面前看到、面前听到、面前想到,面前『明明了了』吗?风扇,罗医师,啤酒禅师,胡先生,小姐,都分得很清楚呀!四大和六根,都是没有本体啊!梦一样的东 西构成的。内外呀,要注意内外啊。外也是,内也是,『彻底的空寂』,没有本体的那个东西。没有本体的那个东西,内外都是没有本体,没有真正的东西,但是怎 又这样明白,面前『明明了了』,这个『明明了了』的,不管你“能照,所照”,非常明了,复是何物?什么东西呀,这个?亲证到了就是见性。你告诉我四大六根 都是虚幻,都是空寂,既然虚幻空寂,怎么这般明白?怎么这般『明明了了』?『妙净明心』的妙用,所以叫做『妙』。你以为我在这里看,我在这里听,我在这里 思想,那你永远是佛法的外道。佛法没有讲这样。
所 以当你成佛的时候,原来『与法界等』,只是缘生。生的缘到了就显现这生的样子,死的缘到了就显现死的样子,没有离开你的『妙净明心』呀!这样,『妙明常照 烛』,生的时候,死的时候,睡的时候,醒的时候,糊涂的时候,见性的时候,统统照那样子显现。还要迷悟吗?你要假定有一个我要开悟,就有迷悟了。要是, “啊呀,那是什么都没有迷悟......”谁讲?什么都没有迷悟是你的一个概念,你想你提出这个概念:“本来都没有迷悟”,你属于迷悟还是不迷悟啊?你站在迷悟之外才讲什么都没有迷、没有悟,那你是属于迷,还是属于悟?所以很小心很小心!除非你真正地跑到悬崖那边,咚的一声,我相断掉以外都不能够抛开这个妄想。
7.【于诸缘中,出一头地】
『于诸缘中,出一头地』,诸缘是什么?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摸到的,所以能够知,“不触事而知”也好,一切都是诸缘。这个『妙净明心』,『出一头 地』,它在里头,但却不是它。那奇怪哩,『于诸缘中,出一头地』就是它,不就是它,但不能离开它。它以声音显现,它以颜色显现,它以各种缘显现,但是不住 在缘,所以『出一头地』。『出一头地』就是这个意思:你不要假设一个法身,一个『妙净明心』在这个诸缘、见闻觉知以外有一个法性、法身,那你又自己在那里 乱想。
8.【古人道,即此见闻非见闻,更无声色可呈君】
『古人道,即此见闻非见闻』,修行很高的古人说,『妙净明心』本身以声音色相在动。你要立一个我,我看到,我想到,我认为你这个对,你那个不对,那你就 根本没有听懂我的话,所以『见闻即非见闻』,啊,实际上是你的『妙净明心』以见以闻在那里动,没有能见所见,你还有什么见闻吗?所以当然,见闻不是见闻, 有声色可以告诉你吗?『更无声色可呈君』。
9.【个中若了浑无事,体用何妨分不分】
『个中』就是你真正见性了。一见明星就是亲自证到诸缘,统统都是以你的『妙净明心』,以那个诸缘的样子在那里functioning,这个叫做『个中』,很多时候,他们说“个中里许”,其中加个“里许”,也是这个意思。『个中』,啊,你清楚啦,这『妙净明心』你不是真正用思想去指那个法性法身,那是你思想在指法性。你因为日常生活中知道这个事,时常时常稍微不要那神经病,有时候就那“啪”一下,“啊......”,就是这样。阿难就是这样。『若了』,了啦,没有疑问了,不是知道,不是了解,就是no doubt, 已经根本不是问题了。『妙净明心』自己那样动,还是问题吗?『浑无事』,什么事都没有,还有什么事?还有迷,还有悟?还有生,还有死?死有死的位置,生有 生的位置,都是你的『妙净明心』,你的佛的命。死也是佛的命,生也是佛的命。死生离不开你佛的命,也就是你的『妙净明心』。所以『体用何妨分不分』,你 说,本啦、末啦、性啦、相啦,你分出来给人家讲,人家就啊啊啊,太极分两仪,两仪分四象,这样比较容易接受,『分不分何妨,随便你啦,但其中一个条件: 『个中若了』。『个中里许』就是一见明心,一见佛在手中拈花,灵云一见桃花,香严一闻击竹声。一定要这一着。跳进水里,“啊,好舒服!”那个感觉,一定要 这个『个中若了』。『浑』,就是通通没有事。
10。【能恁去,闻声便悟道,见色便明心】
『若 能恁去』,如果你能这样去,这个要紧,他告诉你,你一定要这一着,『恁去』,『闻声便悟道』,声音,你清楚自己的『妙净明心』在那里动,那不是悟道吗?没 有迷糊就是悟道,迷糊才叫做奇奇怪怪,没有弄错,哪有什么对不对?闻声也可以,看到什么粪便、脏的东西,『见色』也可以,不一定见到佛像才见性呀!不一定 听到佛号,拼命念佛号。『闻声』,香严听到石头的声音。有的人,过去的禅师,日本的一个禅师,忘了名字,在仪轨、佛事的时候,一个人在旁边放了一个屁,开 悟了。屁声,因为这个缘,开悟了。声音里头有脏的,还是圣的吗?『见色便明心』,这个叫做为什么香严、灵云、佛祖本身、迦叶、阿难,通通都是,看到了、听 到了,『便明心』。我们都有机会,因为它不在久近,不是久修的人才有机会,刚刚听佛法的人没有机会。这是你已经在那里乱想,不要借口,随时都有机会。因 为,只要你不在发神经病,你马上知道,不是你的心听到。因为你认为有“我”的那个毛病舍不掉,所以,一定要“我”的那个精神作用捉到这个,“啊,我听到, 我看到”,是不是?
11.【到恁时,不被一切法碍】
『到恁时,不被一切法碍』,死都不会有妨碍,死就是死,冬天到了,就是冬天嘛!也不是秋天变冬天,也不是生的我变成死的我呀!死有死的位置,生有生的位置,变生变死。你们讲生死,但是『妙净明心』上有没有生死?没有呀!随缘就是显现那个。
12.【物物皆自己,心心绝诸缘,何处不成等正觉?何处不转大法轮?何处不度脱众生?何处不入涅槃?】
『物物皆自己』,听到“咯啷咯啷(青蛙叫声)”, 是不是你自己呢?不是你自己怎知道那个声音?是你自己那样动,才知道青蛙叫。我们自己的神经病状态是“啊,我听到青蛙叫”,你根本佛法都没入门,听错了! 不是没有入门,是拉你入门,你硬不要,一定要找那豪华的,好多土地的。『物物皆自己』,知道了吗?看到一头牛,牛的相在你这里,所以你知道牛。你这里不变 牛的相,你怎看到?是你的『妙净明心』变的。说变已经不对,说变就好像是一个『妙净明心』它变成那样的相,容易误会。所以我很不喜欢用“变”,其实不是这 样,它以牛的那个形象这样显现,在那样working, 在这样动。它本体呢?看不见、摸不到,在哪里?不知道,遇缘就那个样子动。所以,叫做『妙净明心』,所以叫做『妙』、『真如』、『物物皆自己』,很简单, 我看各位在这里,这样一下子,咯,每一个是我自己。我的『妙净明心』没有动,没有你们的相在这里。那个声音,我的『妙净明心』没有动,就以那个声音动才有 声音。没有动的声音管它会不会动,但是你可看到、摸到、听到,一定跟你的,如果你要分心何物的话,一定是心物一起动,觉得不会分开动,分开怎么知道,对不 对?我们认为物是物,心是心,物到我的前面来,心认到了才有,哪里是这样呀!没有心物一起动,怎么动?动不了呀!
『心 心绝诸缘』,还有缘可以攀吗?整个都是『妙净明心』,还有谁攀谁?『何处』,哪个地方不是『等正觉』?现在整个六根正在正觉,看的、摸的、想的,都是那个 样子,说那个样子又是八十分了。你用一个念头想那个样子,你没有跳下去把我执断掉。所以修行真的要那小心,不要动不动就以“我”的思想加进去,当作我做 到。『何处不成等正觉』,那里,什么地方都是等正觉啊!是你自己想歪了。『何处不转大法轮』,“啪!”法轮转拉,哎!看到你啤酒禅师的那个样子显现,法轮 转了,没有转我怎不把你当成石头啊?一直会在戒定慧中这样这样显现,一直这样变,它不会毫无规则地乱变呀。六根在根源那样子动不是转吗?什么到师父那里听 法,才是师父转法轮转得好。啊,十轮金刚,你的十轮金刚,你的六根都统统在转十轮金刚。
『何 处不度脱众生』,看到那个青蛙咯咯咯在叫,我在这里显现度脱它啦,我的『妙净明心』跟它离开了,好像很特别。『何处不如般涅槃』,整个不是六根的大安乐境 界?它没有苦恼,没有烦恼,没有挂碍,有了就有,没有了就没有,不管你想要不想要,不管你准备听不听,它有了就显现,你想要吗?那个念头来了,“啊,我想 到这个!”,你想了那个念头才来吗?想死了那个念头不来呀!有时候,想它停也停不住呀。它不是很安乐吗?自己在那里“哎呀,我想他想得要死”,你就抱着那 个幻想的那个东西不放,那个意根老早都很安乐了,想到的时候想到,没有来的时候它没有,它自己都没有烦恼,那个假我跟在屁股后面烦恼,假的我造出了一个假 的毛病,然后在假的生气。
13.【若论此事,不论僧俗,不在久近。】
『若论此事』,讲了大半天,真正的你自己在那里显现,你的『妙净明心』,他的『妙净明心』,我的『妙净明心』,一样不一样?又来了,又分你的我的,你想 把虚空隔开一样,你去隔开,哪里到哪里虚空是你的?这里的虚空和那里的虚空一样不一样?你又把定点定了。谁定了?你的我执定的,这是言语断的地方。心行处 的没有。言语的道理没有,这叫做“言语道断处”,那个道路断了,言语之道断了。心行处,心可以想到,思想可以及的地方,灭了。不是心行处灭,不是言语道 断,这是念错了。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个是搞文字,没有意思。你在你的那个六根动用都是你的『妙净明心』分成那个样子,是我们将它分类 了。其实,它的动哪里有分眼根耳根,没有呀。所以,你如果真正谈到跟佛一样,变成不是神经病、精神病,这不过是我们六根本来是『妙净明心』的动用在那里。 我们假设一个,因为动用里头有一个意根的作用,思想作用。思想作用太妙,太活泼了,把那个东西,哎,那个套思想的力量才能骗思想呀,否则,思想用什么骗 它?用石头、馒头骗它吗?用钻石骗你的思想?思想也是利用思想的力量才能骗它呀。思想给自己的思想骗了,我有我能思想,这个有“我”就来啦,“我”来了就 高兴、不高兴,因为有一个“我”做标准呀。有一个我有生有死,有一个我转世啦,大家喜欢听这些啊。真正的佛法到哪里去了?这一个也是『妙净明心』显现的境 界。所以,假如真正谈佛法,这种一大事因缘,这种平常心、『妙净明心』就是南泉讲的平常心,那不是平常吗?非常平常呀,平等心。“契入平等,平等契入”, 还说出家不出家,你们去谈,根本风马牛不相干。学久的,新修的,这个世上有区别吗?没有。所以,出家也好,不出家也好,出家,然后后悔,不出家也后悔,你 那个假我在那里,一天到晚在那里吵,不知道这个吵的家伙是你认错的一个虚幻的影子。为什么有虚幻的影子把它认为我呢?我们有法身,『妙净明心』有个思量的 作用,这个思量的作用骗自己的思量。哎…我在思,我在思是什么?是在思想呀。你没有这样想,你怎有我?这想的力量是法身的用。所以,不是分别不好,只是叫 你息意,意是什么?意是有我,然后以这个为中心,用凡情,那就变成意。 『若论此事,不论僧俗,不在久近』。这个上面最要紧的一点是什么?就是说『闻声 便悟道』,听到声音便悟道了,听到什么声音都没有关系,现在椅子搬动的声音,椅子搬动的声音也可以悟道嘛,不一定是念佛号、念咒子才可以悟道。所以石头也 可以给你开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悟的这种机会到处都有。
14.『见色便明心』
见 色便是看到东西,不一定是看到佛像,看到一头牛,那一下子。看到清澈的溪流,也可以悟道,『见色便明心』。昨天我们说的『闻声便悟道』,这个例子是香严禅 师,是不是?『见色便明心』,谁呀?代表是释迦牟尼佛。早上的星星便是色,那,灵云见到桃花,就是见到。真正到了这时候,有了正见,这个叫做有了正见,不 是用头脑去理解一个道理,然后说“嗯,这个对”,这不是正见,不是point of view, 不是你的正确见解。这个正见不是见解。正见就是『闻声』,悟道了,『见色』,悟道了。那个就是正见,那一下。所以呢,『到恁时,不被一切法碍』。各位觉得 一个法在那里,你碰到了,给它碍住了,不是的。听到不高兴的话,人家侮辱你的,或者倒霉倒霉,股票跌得好惨,明天开始没有饭吃,便是法碍。什么事情让你不 顾,通通是法碍。如果你真的有这一下,正见有了,『不被一切法碍』,好的也好,坏的也好,顺境也不会高兴得离谱,失去了自己。倒霉,当然也不用讲了,也不 是哭丧着脸,要死要活,他不会这样。就是当下有一只老虎跳下要将你咬死了,还是一样那,咬死就是咬死嘛。不是不逃,逃不掉就这样,逃得掉当然要逃。你以为 可以逃不逃,不是这样。真的逃不掉就是这个样子。这不是叫你别逃,not tell that you don't run away。别弄错了。为什么能够做到这样?正见。现在描述,describe the state of 正见,有了正见的样子,『物物皆自己』。Every thing is I myself, 这个就怪了。茶杯是我吗?一草一木是我吗?他说是。蓝天是我吗?白云是我吗?是。如果那朵朵白云是我的话,由别人看来,那朵白云是你,那朵白云也是我,到 底那朵白云是谁的?两人共分?马上动念头。听到这个用理推呀,奇怪了。一朵云,你看是你的,他看是他的,我看是我的,那这朵云是几个人的一朵云?怎会这 样?『多言多虑,转不相应』。对你来讲,那云是真实的嘛。你没有那个显现的能力,它对你毫无意义呀。Meaningless,是不是?我们将它分成你的我的他的,奇怪了,一个东西,十个人看了,就变成十个人的东西。
15.所以,楞严经有句话,我那时参了半天不晓得。不管楞严经有没有动过手脚,可是理是对的。释迦牟尼佛说:“吾不见吾,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他问那个学生,我呢,不见,不见什么?假定这个引擎(话筒),当我不见,not seeing,when I am not looking at this thing,何不见,何不见就是不明自,你怎也做不到跟我一样的我不见之处呢?这个意思懂吗?释迦牟尼见这个引擎,明明有色相呀。但是真正的他的境界已经『物物皆自己』,东西都是我嘛。我怎看我呢? Everything is I myself,how can you see you yourself? 所以,他都在这个境界的时候,当然,在讲话的时侯,他会说,我看到引擎在那里,你拿过来。这是他方便说。但是,他的境界是方便用,用它,用分别意识,但不 是给这个迷掉。所以他说,我看这个,其实,我知道这是我的的本身。所以,当“吾不见时”,当我那正觉之时,我一直在这个境界,你们怎没有做到这样呢?“何 不见吾不见之处”?怎做不到跟我一样“见而不见”?因为我们做不到物物都是我自己。你去看看所有楞严经的解说,白话的,不管是哪个大师,在文字上转来转 去。我那时在奇怪,我不见的时侯,我就那么想,现在我在看这件东西,当它转过去了,那个我的“见”不在这个上头。它一直在讲那个“见”,我能见的那个“见 性”。所以,我一看到这件东西,是我的“见性”跑到这里。一直在推衍推衍到那个楞严经,我的“见性”跑到物体上,所以我能够看到。My ability to see is on that object。我能够见的那个能见的力量跑到这里所以我看到。当我的ability to See没有在On this or on that,那就nothing to do with me。 他是一直讲,一直讲那个能见之性,所以,当碰到这个句子“当吾不见之时”,我就认为,哦,他把头转掉了。我能够看到的“见性”不在这里了。好象如果这个是 我的“见性”,这里,让我见到引擎,因为这个东西在上头。当我不见之时,转过去,我的“见性”跑到这里来了。这里没有我的见性,你怎么看不到我的“见性” 不在这里。在这个上头想想想,想了半天。现在我的“见性”不在这里,转过去了,我的“见性”跑到这里,我的“见性”离开了这个,那你为什不知道我的“见 性”不在这里呢?所以表示这个“见性”是看不到的,invisible。如果“见性”是visible的, 我把“见性”拿掉了,那你就应该知道“啊,你的见性不在这里,所以你不再看”这样解说呀。其实,这样解说还是五十分。一般这样解说还算高明。根本不是这回 事。『物物皆自己』,我这样看,看而不看,见面不见,你怎还不懂这个意思?就是这个意恩。释迦牟尼骂我们,我讲了半天,你还在那里,我的“见性”是看得 见,看不见。顺便想到这个告诉各位。
我 跟一位大师讨论过。我说,这里的翻译我越看越糊涂,但是,我的想法是我刚刚解说过的:把我的“见性”移过去,你怎看不到我“见性”拿掉了呢?“何不见吾不 见之处”?你看到我不见之处,不见的原因在哪里?你看到了就知道我不再看,然后下面推衍,其实不是。佛的意思不是这个样子。我看你,万物都是我啊。我的妙 净明心这样显现,我自己怎看自己呢?所以是『物物皆自己』,Every thing is I myself。『心心绝诸缘』,不是有一个我能看的事物。现在你知道这都是你自己的显现,那还有什么心?心要攀缘什么?『心心绝诸缘』。我们的妄想境界,错误的状况就是,以为有缘可以攀到,能攀到的叫做我,就是我们一直在这里。
16.所 以这个,读的时侯很清楚,我们下了课,谈天,讲什么天上天下世间事的时侯,通通是你那个在攀缘。听到的道理,你不同意,你的脸色就有一点变了,因为你有能 缘呀。所以,这个东西讲起来这简单。这个迷糊啊。除非,“一失足成千古恨”地跳下去以外〔坐断意根〕,就没有办法。但是,当你跳下去,不成恨,才是真的 跳。跳下去,还是“哎哟…可以不跳吗?”那已经来不及了,还在中间说:“不跳多好”。那个是因为还有你在。真正跳是那个以为有“我”的东西跳掉,不是将身 心跳掉。这个身心砍断,磨成都没有了,还有我执在,那个我执不属于看得见的东西。你意根断掉的话,『何处不是等正觉?』哪里都可以,什么时候都是佛啊。因 为你显现的是佛的境界,哪里不是成正觉?到处,每一位都是佛,只是大家都不肯相信,大家很客气,非常modest。 “啊,我不是,我是在家,佛是释迦牟尼佛呀!或是阿弥陀佛呀!我是凡夫。”那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讲一句,他说:“当我成佛时,众生跟我同时成佛。”这是什么 意思?他难道乱讲吗?我成佛的时侯,一切众生,蚂蚁也是,一草一木也是,一颗星也是,风也是,同时成佛。那奇怪了,那你这样叫我们不要修了,你成佛,我也 成佛。是啊,你本来成佛,跟佛一样呀。你用眼睛,跟佛用眼睛一样不一样?一样呀。你用耳朵怎听,佛也是那听,没有两样呀!但是我们就死认为那个能听的就是 我。外面的声音是外面,我去听到啊!就这样不同而已。但是没有办法相信,信不过。所以《信心铭》就是信心,你没有信心的。《信心铭》就是“信心不二,不二 信心”。要很快地跟佛的那样不迷糊就是“唯言不二”,直讲不二。不二是什么?没有能所,讲能所就是用思想去想,没有能所就是Everything is I myself,哪里是dualistic?相信吗?理论上可能是同意了,不好意思,佛在这样一直讲,一直讲。僧璨大师一直讲,达摩一直讲,不好意思,“是是是”,相信了。头脑同意啊!头脑脖子痛痛一下就不同意了!
17.所以你看『何处不入般涅槃』,处处时时,every where,every moment,you are totally liberated。入涅槃。没有所谓是你没有解脱啊!是你把那个没有解脱的假影子当作我,希望这个赶快解脱。所以当然修行和证果有一段距离。一定要修修修,慢慢修到把烦恼解脱, “见 惑”、“思惑”一个个除,一个个除到最后通通干净了,成佛了。佛没有这样讲呀,他开始是不能这样讲,因为没有人会相信,可是等后来在法华会上讲,还是有人 不相信。所以,你看,『何处不度脱众生?何处不转大法轮?』每一位,“啪!”听到了,你的法轮转了,所以你听到了。你这样看我,看到了,你的法轮在眼睛上 转,所以看到了。你有没有想怎样看我?眼睛都不要你思想,这正在转大法轮。眼睛自己本身解脱自在。眼睛没有说我是胡某某的眼睛。当我看不见的时侯“啊,我 很伤心。”它会不会这样讲?眼睛不会呀。看不见的缘到了,它就看不见呀。现在是白天,等一下变成晚上,就是晚上呀。白天不会哭,白天也不会变成晚上,就是 这一回事。
18.我 们下面是昨天的概要。这个重点,不要把当作一个思想在那里记了。当你站起来,走两步,就没有了,听的通通等于没有听那样,永远在那里搞概念。所以,最好的 修行方法是,不要记这些道理。这些道理你了解了解可以,用动你的脑筋去了解,有没有骗我们。我们总希望不给人家骗。如果你稍微跟这个相应,觉得好象有一点 道理,那,做人做事的时侯,不是在想这个道理,在脑子上天天在动一步,举一次手,哎,『物物皆自己』、『心心绝诸缘』地背起来,然后“哎,绝诸缘了吗”? 物物都是我啊!那杯子是我呀!这就糟糕了。这杯子的水变成思想上的我去了,那本来没有这多余的知识,喝水就喝水,看到那个杯子有水就拿,现在,学了佛学以 后,嘿…这个东西是我自己,然后才拿,那就麻烦了,久了就会神经病!见银行的钱就拿过来,『物物皆自己』。所以说,思想会害人就是这样,银行的钱也是自 己,被关进监牢,那时侯,就不是自己了。“阿呀,佛学害死我了,它说什么都是我的,结果我被关了进来!”那时侯,不是『物物皆自己』了。
19.下 面一段,昨晚说的,主要是这个,把这种当着思想吸收,那,日常生活里,想以思想去对应的话,你一定会矛盾。最好的方法是,做什么、听到了、看到了、感觉 了、生气了、高兴了,不管做什么,吃饭了,哎,有没有那个“我”,自已认为自己的“我”在?我们自己最清楚,啊…那个就是我,稍微一照到,你都处处发现那 个我在动。奇怪,那个东西不要动,总是回首一看,总是那个家伙在动。生气了,等一下一看,哼,总是你认为那个我在不高兴,生气的时侯最明显,给人家侮辱的 时候最明显。你活起来了,是不是那个老兄活起来了。耳朵听到,耳朵不会生气呀,你问你的耳朵,听到高兴会不会这样,听到不高兴会不会这样?它高兴不高兴都 是如实的听。大声就大声,小声就小声,对不对?我们好听的时侯,希望把那个声音放大一点听。这个声音有没有好坏?耳朵听进来就是声音而已。我在讲法,跟你 那个椅子垮下的声音,在耳朵里有什么分别?有呀,我的声音跟那个椅子的声音有明显的分别。它有没有在上头说这个好,这个坏?这个我喜欢听,这个我不喜欢 听?耳朵有没有这样分别?没有。我们的心一直“哎......椅 子怎怎”的在那里转,声音老早就过去了,没有了嘛。不是清净,解脱,自在吗?还要你去解脱吗?而我们那个假我带来的思想就麻烦了。“阿呀,你为什么那么不 小心呀?”的什么一大堆道理在那里。各人在心里想的却不同。那个不同的就是假我在那里闹。耳朵根本没有闹呀!但实际上就是这一点要注意注意注意,久了久了 久了,你就比较很自然自然的,啊,原来那个真的动的和我假想的那个我动的不一样。然后,最后最后连注意它都不要。不要注意它,就是那样动嘛!不是你注意才 那样动呀!六根本来清净,解脱,自在,对不对?大安乐园。这个叫转法轮,这个叫『何处不入般若涅槃』。不是修行了,哪个大师死了,啊,他涅槃了,因为他是 大师父。我们死了,不是涅槃?还要请人家颂经超度啊!这是活到的时侯,随时都在涅槃中。刚刚你耳朵听到椅子倒了,耳朵有什么般若涅槃? 有 了声音就有,没有声音就没有。它没有这上头有好坏、善恶,都没有。那心里头,各位怎想就随便。因为那个假我在出来演戏。你要演什么戏,随便你。就是这样。 我们下面一段,因为刚好有椅子倒了所以,所以才顺便讲这些,各位问起你的耳朵,它一点都不被妨碍,所以叫作『不被一切法碍』,死了就死了。
20.【若尔一念相应,照体独立,物我皆如】
下面『若尔一念相应』,这些事,不是慢慢修了才这样。我反复在讲,六根本来就是这样,只是你糊涂。你不知道你真正的你就是六裉的作用本身,是你的 true self。 『一念相应』,“啊”,原来这样是一个念头呵!你要慢慢学吗?『一念相应』,你说“顿”还是“渐”?没有再三捞拢,你就没有办法正确的“啊,原来我……我 把自己认错了!”那一下子,『一念相应』。但是要达到这个一念相应、正见起,有时候非二十年,三十年不可。到底是“渐”还是“顿”呢?
『照体独立,物我皆如』,照体独立是能照所照独立,没有分开。『物我皆如』就是,我对到声音,对到色相,那个就是用『物』代表,是净,心净,『物我』都一样。更抽象一点讲,就是dualistic,二元、主观、客观,心跟境界,物跟我,或者照跟体,体跟照,都一样。『皆如』,就是没有分开嘛,就那个样子。
21.【在一切时,圆陀陀,明了了,净裸裸,赤洒洒,堂堂地现前。】
『在一切时』,就是没有断掉。『在一切时』怎样?『圆陀陀,明了了,净裸裸,赤洒洒』。『圆陀陀』就是圆满,无欠无余,是指什么?指我们的『妙净明 心』,什么时侯都圆满如太虚,也没有缺少一点。啊,现在我的耳朵在动,燃料不够,给我补充一些,它才听到,要不要?没有缺少,不会欠燃料,不会闹油荒,太 多了,就剩一点给人家用,没有啊!这个太虚有没有缺一角,或多一点虚空来。这个是讲本体,现在应用文字讲的时侯,那个本体,就是『妙见明心』本来是无欠无 余。无欠无余就是以『圆陀陀』表示,指那个本。『明了了』,它显示作用,不会错。狗叫是狗叫,青蛙叫是青蛙叫,非常明『明了了』,它分得很清楚,红色是红 色,蓝色是蓝色,因为它自己动起来了,『明了了』。『净裸裸』,这是圆陀陀,那个本身在哪里,什么颜色,用了是不是要把它清除才能用?有了声音马上动,马 上用,它变掉了吗?没有,『净裸裸』。『赤洒洒』就是『明了了』。什么缘它就是那个缘。那个缘本身就是它的动的样子。『明了了』是『赤洒洒』,『净裸裸』 是『圆陀陀』,知道吗?这是用几个字描写它的体用。
因 为我们分体用比较了解,其实,体用就是放在我们的概念里,说明了,让你好吸收而已,哪有分体用?这样一个东西,『堂堂地现前』,什么时侯,什么地方都这 样,万古以来,你死后还是这样。你死的时侯是你的妙见明心在死的位置。狗叫,狗声就是它,它那样动,青蛙叫,它是那样动,能知所知是一样动,这是『堂堂地 现前』,根本没有躲避。它哪里是躲避,打了痛,就痛,推了一下,“啊,好痛!”你本身『堂堂地现前』,痛就痛,所以叫没有关系呀,舒服就舒服啊,“堂堂地 现前』。
22【在一切时,成佛作祖。】
你 看,『在一切时,成佛作祖』,出家人啊,他们一天到晚都在追求希望一天成佛作祖。我跟这位上师念密咒,苦修啦,一天会成佛作祖。哎,奇怪,天童山的宏智禅 师告诉你,『一切时』,还没有出家,在还没投胎出来作婴儿以前就是『一切时』嘛,你还没有出生以前就成佛作祖了。为什么?有那个缘就显现成一个受精卵出 来,也是它,它在成佛作祖嘛,该蛇就蛇,该猫就猫,成佛作祖,所以是无情说法。没生命的东西都在说法。风来了,草就这样摇摇摇。它不是在说法吗?谁在说 法?因为草本身就是佛,为什么草本身就是佛?你看那株草,风吹来就低头,是你『妙见明心』那样动。
23. 【只为尔放不下,自筑界墙便见有自它。】
『只为尔放不下』,为什么我们都做不到这样呢?只因为,only because, 我们为什么跟他讲的两回事?我们自己难道不是吗?跟他讲的两回事呀,完全不一样。你同意是你的脑子同意,但是,你根本不是这样。如果是真正的跟他一样,你 就是真正的大彻大悟的人。根本是无学问人,跟永嘉禅师一样,是无学闲道人。不用学,学什么?你本来就是这样,可是为什么我们和宏智禅师,或佛呀,迦叶,阿 难不一样,听了半天还是跟他不一样呀!
『只 为』,原因在哪里?只有一个原因,你放不下。放不下什么?放不下那个“自以为是我”的那个念头。只这样。这个念头造了一道墙,所有的分成你我他,无情有 情,这个不是有界墙的话,还有你我他之分吗?篱笆围起来,就篱笆内,篱笆外,篱笆围起来以前有内外吗?篱笆是你的思想以为“这个是我”,这个篱笆好厉害。 自已造了一道界墙,自己便莫名其妙的以为有我这个,『便见有自它』,便有了自己和不是自已的分了。到了银行,便“你的钱是我的钱,我的钱不是你的钱”,会 这祥的糊涂呀!听了佛的道理,有益的时侯,利用一下,“你的钱是我的钱”。没有利的时侯,佛法慢一点,“我的钱是我的钱”。对自己有益,即断章取义就把佛 的道理拿过来用。你的钱没有“自它”嘛,所以是我的。等到人家说,那好,你的钱拿过来,你讲不是不是,这个时侯,是我的钱就是我的钱了。我们很多利用佛法 就是这样利用。对自己有益,就拿过来用一下,一句两句,对自己好象不大好,就装作不知道。笑话归笑话。
24【是尔自碍三界,三界岂碍尔?】
他说『是尔自碍三界』,你自己妨碍了。三界即色界、欲界、无色界,都是整个存在的,包括那个地狱道,天道,畜生道也是。你自己给三界碍到了。『三界岂曾 碍尔?』三界的存在,难道会妨碍你吗?因为上面已提到『不被一切法碍』,管它是什么三界四界,不被它碍住了,还有三界来碍住你吗?因为,上面一段提过,因 为『闻声』就是听到自己,『见色』就是见自己,见色便见心,那个心是整个,不是我的攀缘心,这样的话,三界怎样,那是你自己变。自己在那里变。假如你自己 不作障碍,这个障碍统统由于你有妄想的我引起很多障碍。所以你把妄想的我彻底的放下,就自己不作障碍了,是自己的事呀。佛也没有办法。大师父也没办法。你 那个假的,叫你放下你不放啊!只好照着赵州说的,“那就提着去吧”。赵州禅师给人问到这个:“‘一物不将来’是何如?”你叫我放下,我现在什么都没有,还 放下什么?“阿呀,连这个也放下,你还在那里闹!”。学生说,“我没有东西可以放下,还叫我放?”都是思想呵,听了道理就头脑想,我都没有东西你还叫我放下。那赵州禅师就打一捧,“那你就拿去吧!” 你一直说没有东西,你叫我放,那赵州禅师就认为,你既然跟我辩,你就不要客气,“担起来去吧,就拿起来去就是了嘛”。妄想的我放掉就放掉,还在那里讨论我 已经没有了还叫我放。谁在闹呀?你那个东西在闹,你还不知道。我告诉你,放下就是你这个妄想。你还有妄想在那里。有修法的你在,那个“我”都放不下,修什 么法?。他很傲慢,“我已经修到没有我了,还叫我放下。”那好了,你跟我论了半天,那放不下的你就再拿去吧。就是这样。
25【若自不作障碍,便是普遍底身,普遍底心,是大自在汉。】
假如你自己不作障碍,那一下,自已没有糊里糊涂乱想,只要不作这个妄想,便是『普遍底身,普遍底心』。普遍不是Common, 不是普通。在在处处,何处何地都是你,一草一木都是我。“别人的钱也是我的”。这个时候错在哪里?你的钱是我的,还有没有我的?万物都是我嘛。你的钱是我 的,这个时候你拿过来,是不是你的钱?你还是“我的嘛!我的嘛!”。哈,好用的时候用一下,还要“我的钱”,“你的钱就是我的。”还有没有“我的”?有 啊。所以,道理很害人。道理不透彻,喜欢用道理去诡辩,什么都可以做。这样的话,你是『普遍底身,普遍底心』,这个心有时候很迷糊,有时候昏昏沉沉,有时 候颠倒妄想呀。颠倒妄想就是你的整个妙净明心这样显现的真实。只是你不懂,你想要赶快醒过来,赶快要悟,所以等于是“放不下担着去”一样。这个时候才是 『大自在汉』,能够这样做,确是大自在,为什么不是大自在?没有我可以死呀。因为没有我在活到,那谁在活到?整个法界的现成。因此,『在一切尘一切刹,与 法界等』。一切尘是空间,一切刹是时间;没有分时空,万劫以来都是自己在那里显现,『与法界等』,还有出入吗?
26【所以古人道,一法若有,毗卢堕在凡夫;万法若无,普贤失其境界。】
『所以古人道,一法若有』。假如你认为这里有个茶杯,这里有位朋友,『一法若有』,有是什么?一定有个我,才承认对方。当你承认对方,object, 当你承认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个时候一定有你了。没有你,没有办法承认对方的一个东西,客观的一个存在。当你承认客观有的时候,你已经有我了。是不是? 所以,『一法若有,毗卢堕在凡夫』,连毗卢佛也是跟我们一样。啊,你认为有这个那个,毗卢佛的境界我们有了。有是什么?有是一个概念。东西在眼前“看 到”,跟你说“啊,有了”是两回事。不是两回事吗?这样,就这样,你还说有。这个有不是根据这个显现加一个有的概念?所以,这时候,你认为“啊有了一 法”,概念动了,毗卢佛也变成凡夫。
『万 法若无』,啊呀!佛法完全讲空,这个茶杯有但是它没有。我问你;眼睛有这相现前,你怎么讲它等于没有?不是用你的概念,你的想法把它否定掉吗?是你的概念 否定它没有,其实它在嘛!眼睛如实的照到嘛!怎么你说它本来性空的?你的性空真大,脑子里满是性空。这个存在本身就是性空呀!不是你用头脑去“这个空的, 这个没有”,你加一个“啊,这个都没有”。“这个没有”,这是你那个假我强挤出的一个念头说“无,无”。所以说『万法若无,普贤菩萨失其境界』,普贤菩萨 是,所有愿力,愿行都是他在做,做佛事,慈悲度众生,一切显化的普贤。普贤就是没有他的境界去了,一切都空,一切都没有,你干嘛在那里做佛事?我问你:听 看的境界都没有,不是断灭空了吗?你修成佛,连声音也听不到,那你修成什么?你说,一切看见听见的都没有,那个没有不是我的思想的没有啊!『历历有声音, 明明有东西』,那个明明历历本就是空,但是你这样用道理去划等号,又是在玩呀!你不要玩弄,就是这样嘛!打破了就没有啦。你造了一个就有啊。所以,佛只好 讲,“啊呀,一切缘生啦!”变成茶杯的缘没有,有一个人摔破了,缘没有就没有了。缘生缘灭,没有一个真正的东西可能永远这样存在。你认为真正有一个东西永 远存在,那就是灵魂哪,犯了这个毛病,所以,这个东西会转世啊。禅宗祖师听了这个会说“你怎么啦?”『在一切尘一切刹与法界等』,还有什么转世不转世? 『万法若无,普贤失其境界』。
27【且道,作生得恰好相应去?还会?】
『且道』,我问你,那讲有也不对,讲没有也不对;叫我怎么办?『作生得恰好相应去?』叫我如何才好?叫我如何不想它?叫我如何想它?到后来,你说有, 错:那这个没有,也错!我该怎么办?你跟我说吧!『恰恰相应去』就是,日常生活我怎么办?怎么做人做事?我搞得糊涂了。我不听佛法,还是做人做事,到银行 去都很好。一听佛法我到底偷还是不偷?喝一杯茶都要想道理啦,对不对?放屁都要想是空还是有的。想通了才“波”的放了。本来不学佛法,屁一放就没事。所 以,佛法有时候会变成你的毒药。其实佛法本身没有这样。没有好,没有坏。是你自己把它当成毒药。是你自己把它当的呀。如果你把它当作甘露,当作醍醐, “啊,大法师呵,接触你后,我太太慢慢不生气了,迟一点回来她也不生气了,阿弥陀佛…...”。 佛法哪有好坏?这个听起来,他们就受不了,说你乱讲,你欺负这个道,大道不能让你欺负。我想欺负这个大道却没办法。我想染污都没有办法染污,才是大道啊。 哼,我这个小洪文亮乱讲,那大道就染污了,那我的本事好大呀!我比大道还大,大大道。对不对?道理那简单。哎,就是实际生活怎么办?做人做事怎么办?我听 了那一大堆,我越听越憨了。他说『还会么?』你真不会?要怎么做你知道吗?要做人做事呢?早上起来还要刷牙吗?晚上想睡要睡吗?一定要赶快起来修法才去睡 觉,否则,上次发誓一天要念五十次,今天才念三十次,还欠二十次,累得要死,只好爬起来念。真的有病,勉强起来念念,就“碰”的一声倒下。到底佛法帮你不 帮你?『还会么?』呵,他就给你回答。
28【虚空谁肯挂一物,大海自然归百川。】
开悟的真正的禅师,就是有那正见,有一大事因缘,什么是平常心,在这个境界里,做人做事,他说,『虚空谁肯挂一物,大海自然归百川』,会吗?我们要挂衣 服,要衣架,挂在衣柜里头。你难道要把衣服挂在虚空?玩弄空,你要挂衣服,一定要钉子、衣架嘛,在虚空里挂?一切都是空的?你难道要把衣服挂在空吗?不要 去玩弄空呀。那,跟色声香味触法,都给它迷住了吗?没有呀。『大海自然归百川』,所有各种色声香味触法统统归于大海,归于什么?归于性空。我们挂东西不会 挂在虚空吧。『谁肯挂一物』,谁也不肯。因为你清楚,不能挂。以为这是空性,你拿这个空性去玩,等于是你把东西挂在虚空一样。但是,你做什么,听的,看的 什么东西,通通不离开你的『妙净明心』大海,『妙净明心』是大海,都是它的显现。所有『百川归大海』都是这个意思。所有一闻,一动,一静,语默动静,都是 你的『妙净明心』在那里这样动。所以,『在一切时一切尘一切刹,通通『与法界等』。有没有出入,有没有生死?有,住在生的位置,住在死的位置。住的那个东 西,一点都没有被污染掉。很难接受,非常难接受。跟我们普通境界格格不入。因为我们的妄想太大。你说我懂了,我的妄想去掉。你去掉看看,还在虚空挂东西 呀!我妄想没有了,等于把你的衣服帽子,你的大帽子挂在虚空一样。“我都没有妄想了”,你不知道,你一挂就掉在地上你还不知道。
参禅一段事-洪文亮老师开示

额尔德克巴克什
2009-12-03 05:00:44
洪老师说:一定要晓得“脱生死”这三个字的真意。如果不是的话,你的学佛是学你自己的佛法。)
(宏智禅师法语)参禅一段事。其实要脱生死。若脱生死不得。唤什么作禅。且道。作么生生。作么生死。作么生脱。若一念迷本随情。牵在一切处。纷纷纭纭胶胶扰扰。既从不自由处生。还从不自由处死。若是分晓汉。本无所从来。明白恁么用。便于一切时一切处。脱彻无依。万象中出一头地。恁时不带四大五蕴来。方有出身路子。腊月三十日。依旧恁么去。所谓来无所从。去无所至。个时净无夤缘。廓无处所。三际断六门空。所以道。恢恢焉。晃晃焉。迥出思议之表也。思不到。议不及。心念才萌。便成流注。若是一切心念尽。也无天堂到你。也无地狱到你。十方虚空。纯净无垢。廓然明白。惺惺恁么来。是诸佛菩萨生处。痴爱投种。是众生生处。其间善恶兼带。便成善道恶道。若或善恶如浮云。起灭俱无处。这里生佛立不得。六祖和尚道。不思善不思恶。正当恁么时。还我明上座父母未生时本来面目。诸兄弟。未休休去。未歇歇去。你若歇得尽。休得稳。千圣不可携。不可携处。是你自己。不要作道理咬言句。胡棒乱喝。尽是业识流转。更若取他处分。受他指注。又是依草附木。直须无师智自然智。见性不留佛。大悟不存师。方有些子衲僧气息。且道。作么生行履。得断生死超凡圣去。无影树下合同船。琉璃殿上无知识。
今天讲宏智禅师的法语。宏智禅师大家都很熟悉吗?宏智正觉,道元禅师时常赞叹他是活佛,真正的活佛。他的著作有《宏智禅师广录》,从卷一到卷八,内容非常精彩,以后有时间我们要介绍一些。今天我们就来讲一段,《参禅一段事》。
各位有没有想过,学佛啊、读经啊,不管你是学律宗、净土宗或是其它宗派,到底学佛要干什么?你学了佛还是一样要吃饭,要赚钱养活大家。大家都喜欢穿好一点衣服,住豪宅呀,吃好的东西,活长一点,周围工作的人员都很和气,大家都希望这样。那么要做到这些,一定要学佛法吗?不学佛法能不能做到?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有的人的要求高一点,有的低一点。如果只是为了世间一般的生活,得到自己的满意,非得修佛法不行吗?有没有想过这个事?你学佛了最后真正大成就了,成佛了,成为大彻大悟的大禅师了,还是一样要吃饭、喝茶、走路、聊天、大小方便,到了时候也要再见,那你为什么要学佛?自己有没有想过这个事?
那么今天这一则就是宏智禅师他点出来最重要的,他认为学佛主要是为这个(脱生死)。如果是为了其它的那不一定就要学佛了,学一点那些不究竟的,不是彻底的法门也好,能够安一下心,暂时得到安乐也可以。可是正觉和尚,这位道元禅师所恭敬的活佛,他认为如果你真正要跟释迦牟尼佛学的话,那么一定要这样。这一篇就是讲这个意思,所以请大家要特别注意。因为我们一直在学佛嘛,我们听听宏智禅师怎么说。这个也是他为什么学佛的一个道理。
我们先看头一行:参禅一段事。各位不要看到“参禅”就以为是学禅宗了。学密的、学净土的都没有关系。不要说我是学律宗的,我就不要听这个。不是这个意思!这个参禅的“禅”呀,不是狭义的那个禅。参禅的真正意思是什么?真正要跟佛学的是什么,这就是参禅。不是一定要参公案啊,打坐啊,不是这个意思。参禅就是真正的学佛,不管是你哪一宗,哪一派,所以不要误会参禅只是禅宗门徒所注意的事。参禅一段事不仅仅是对学禅的朋友说的话,而是真正要学佛的,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都要注意的一段事。
接着看下面,他把答案一下子说出来了。干嘛要学佛?要赚钱、健康长寿、家庭和乐吗?那就不一定要学佛了。他说,其实要脱生死。为什么要来听佛法?回去还要打坐,很多宗派还要念佛,上香,念咒,结很多手印,做了那么多各种各样的修法,为什么呢?其实要脱生死,这是他的答案。那么我请问各位:什么叫脱生死?释迦牟尼佛有没有脱生死?我的同学(他不是学佛的)说:“你们讲脱生死,洪文亮我问你,释迦牟尼死了没有?还是一样翘辫子嘛。所谓脱生死是在说笑话,骗人的。”那你怎么回答?脱生死是不是说,我死得很轻松,走得很愉快,一点都不担心,没有后顾之忧,这样死去是脱生死。是那么简单吗?那样的话很多人都做到了,走的时候很轻松的,没有一点后顾之忧,财产留给孩子们,留给太太,遗产税都搞得很好,棺材也买最好的……这样走的人很多,那是脱生死吗?那么宏智禅师这样的大禅师这里讲的脱生死,如果我们随便念过去就有问题。所以,为什么很多人不明白禅宗正法的要义,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这样读过,头脑这样的了解,就以为知道了脱生死,一个人走的时候也没什么,好象“啪”拍手一下,或者打一个喷嚏,哎,就走掉了。这么理解对吗?这样叫脱生死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大家也不必浪费时间在这里听课了,回去也不要苦苦熬腿了。各宗各派都有各种修法,各种世间的很多花样也都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但是这个脱生死,只有佛的正法能办到。问题是什么叫做脱生死?活的时间很长就是脱生死吗?那是养长生不老,是道教的说法。长生,有一天要不要死?一定要死,活的再长也要死嘛,这个是脱生死吗?那么如果不死才是脱生死的话,那释迦牟尼佛就骗人了,他也死掉了嘛,哪里是脱生死?脱生死到底指的是什么?先要弄清楚,不死不叫做脱生死,也不要以为很长寿都不会死那个叫脱生死,不是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晓得宏智禅师这里讲的脱生死的真意,这是真正佛的要旨。如果搞不清楚的话,你所谓的学佛那是在学你自己的佛法。
宏智禅师接着说:若脱生死不得。唤什么作禅。假如你没有办法脱生死,那叫做什么学佛的?不管你是出家,还是在家的,不管你学的是什么法,律的、密的都不管。也不管你是出名的大师,还是默默无闻谁都不知道你,假如你学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费时间又花了很多钱,如果你做不到脱生死,那根本就没有资格做佛的学生。
下面他给我们解说了。且道。作么生生。作么生死。作么生脱。什么是生?什么是死?什么是脱生死?我们学佛很重要的其实就是要脱生死,但是生是什么,死是什么,生跟死如果都弄错了那你怎么谈脱生死呢?叫你做到脱生死,但是你脑子里头对生死的看法跟释迦牟尼佛讲的不一样的话,你讨论了没有用,这么讨论也没意思嘛。所以宏智禅师提出来,什么真的叫做生,叫做死。那各位一定奇怪了,哪里不知道生?我们现在就是生嘛。看到别人走了,我们会说,那个人死了。对生死还有问题吗?这都很清楚的嘛,会讲话,会生气,会贪心,会求这个,求那个,那是生的情况,在生里头的活动。死了的话,不讲话,看东西也看不到,听声音也听不见,人家叫你名字你也不回应,等几天身体就会烂掉,那个叫死嘛。生死还有问题吗?怎么还要问什么是生,什么是死?莫非是多余的吗?我们有没有仔细想过?我十几年前,作那个西藏的生死轮回的演说,那是掉掉大家的胃口,那不是真正的佛法。今天大家好好看看禅宗祖师对生死怎么讲。
若一念迷本随情。牵在一切处。纷纷纭纭胶胶扰扰。既从不自由处生。还从不自由处死。他给你很扼要的说明。这很重要的,尤其是学佛的人,句句自己都要深深地反省。什么叫做不能脱生死?不是不死,是说生死挂碍到你的意思,我们认为的生死这个事挂碍到你。生死这一件事,台语说:活的时候已经给它糟蹋一辈子了,临死的时候它还不放你,还被它糟蹋掉。为什么会被它骗掉,被它迷糊掉呢?因为我们一直是迷本随情。不知道真正的自己叫做迷本。什么是真正的自己?不管你是做好事,还是做坏事,不管你是学什么大法,或者是学什么科技,但是你根本弄不清楚真正的自己是什么,这个就叫迷本。这个“本”并不是说有一个原则、原理、宇宙的真理,不是讲这个。也不是指道德的最高标准,一个法的最高的发挥,淋漓尽致的那种境界,也不是这个。真正的自己你弄不清楚,你一定会被自己的感情带走,被你的情绪带走,所以叫做迷本随情。随情是随着你的情绪动了。高兴、懊恼、伤心、不满意,这都是情,随着这个去。注意哟,他没有说不可以有这些情哟,如果不可以有的话,那学佛成就了你就变成一个石头、木头人了嘛。也不会生气,也不会高兴,也不会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都不会的话,以为这样才是不随情吗?那就不叫不随情了。随情就是随着这个情,被它带走,那个叫随情。不是学佛的人情都不起来,不要弄错。为什么会随着这个情呢?被情带动了,情做你的老板,情都挂帅了,跟着情的尾巴走掉了,什么时候都是你那个临时起的情的作用。想要学善,想要学这个大法,情动了你才动啊。这个随情很要紧,如果随情的话一定是脱不了生死!你活到九十、一百岁,要临终的时候,你能够脱生死的话一定走得干干净净洒洒脱脱。
那脱生死的人宏智禅师是怎么描写呢?迷本随情不来了。他不会迷本,不会随情,这样才有希望脱生死。所以,你只要不迷本自然就不会随情。问题出在你的“本”,什么是“本”你了解吗?“本”是什么?很要紧哟,佛法就是要你弄清楚这个“本”是什么。不要在思想里头想象:“这个是宇宙的大原理呀,不属于有不属于无,放下的都放下……”你不要在头脑里做文章。这个“本”对了,一定不会随情。路知道了你就不会偏了嘛。因为你不知道路,东西南北不知道,应该往东的你就往西走了,所以随情去了。你如果的确知道东是哪一方,你会往北往南往西走吗?不会吧。主要是不迷本的问题。我们一辈子这样听听佛法,看看佛经或者是打打坐,念念佛啊,念念咒啊,这些修法都对,都没有关系,都是方法。为了什么?为了要弄清楚“本”,临终走的时候不那么糊里糊涂被情带走了。问题是出在哪里?做学问的有他的“本”,迷信的他有迷信的“本”,真正佛要传的那个事很难传。为什么很难传?因为明明白白、赤裸裸,就是当下那个,都是它在动,反而人家弄不清楚了,想要去找别的奇奇怪怪的很复杂的东西,才觉得那个是“本”。花了钱,花了时间,念了佛十万次以上,大拜要五十万次以上,才有“本”让你抓到吗?不是这样的东西!
若一念迷本随情。大家有没有注意看到“一念”?他为什么要加这个“一念”?因为迷本随情就是那么一下子就错掉了。那倒过来讲,不要那么一下子就没事了。所以这个叫做不许夜行,投明须到。晚上不要走路,明天早上一定要在高雄跟我见面。一念的问题呀。为什么石巩听到马祖说:你一箭可以杀死几只鹿?噢,那么一下子,一念从迷本随情里跳开来了。可能一念脱开吗?如果不可能的话,佛法就没有用了,因为有这个可能,才叫做妙难思议的佛法。但是你不要在头脑里想象:噢,那么一下子,我念头一转——那是你的想象。这里的“一念”并不是我要转就能够转的意识分别的念啊。苹果熟了的时候会掉下来,那么一刹那,一念。还没有熟以前呢?青青的苹果会掉吗?不会掉。可是熟了,掉那么一下子不是刹那一念吗?时节因缘到了。那苹果慢慢的成熟了,熟了就会掉。我到马来西亚,那里那个榴莲啊,有的时候熟的榴莲就会从头上掉下来。熟了就掉下来,是它愿意掉的吗?哪有什么愿意不愿意,它不愿意掉时间到它也掉下来。我们那个一念迷本随情掉了,也是一念,刹那间那么一下子。但是那个一下子之前,你要不要用功?一定要闻思修嘛。你要不经过闻思修,光在那里来等那个一念,拜托它,希望它来——没有的事啦!一定要自己成熟。
现在讲到一念迷本随情。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本”,这个叫做迷本,知道了“本”的话就不迷了嘛。因为不知道“本”,把别的当作是自己的根本,所以就随情掉了,这个道理上很清楚。
现在描写各位迷本随情的样子,日常生活中怎么样表现迷本随情的。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迷本随情,左右前后很多人在迷本随情。法眼禅师一指这个窗帘,两个和尚看到师父指着窗帘,就去把那个窗帘拉开来了,法眼说:一得一失。呵呵,这个就是迷本随情。好,现在就不谈这个公案了。我们一般人因为弄不清楚“本”是什么,学佛,做善事,还是迷本。释迦牟尼只要你不迷本,不迷本的话那么处处都可以恰恰相应。恰恰相应是什么?你在山谷里头“啊~”一下,山谷回音就在那边“啊~”回来。你说“咿~”它就“咿~”回来。这个就叫做恰恰相应。山谷也不是有意要学你的呼声,它也自然“啊~”就“啊~”回来,“咿~”就“咿~”回来。这个叫做谷神在响,谷里头的神在响,恰恰相应。我们能不能做到恰恰相应?一定要念咒,一定要读经,一定要在那里背大藏经才能恰恰相应吗?各位耳朵现在不是恰恰相应?我这样说你的耳朵那边那么响,同时,分不开是我说的还是你听的?你能听的跟我所说的声音在哪里交会?根本找不到嘛,那不是恰恰相应吗?我不说你就静,静的相应。“嗯嗨”(咳嗽声)就“嗯嗨”相应。恰恰相应,谷神回响。它自由自在动的样子,象空中里的风在吹一样。压力那边低了,高的地方往那个低的地方过去,压力差大风力就大。那个叫风神行空(风的神,他们用“神”表示了),在虚空里“呜~~”去了,这个叫做恰恰相应。“恰恰相应”后面常说“历历不混”。历历不混就是对到红色就红色,绝对不会变黑的。对到绿色就绿的,看到高的竹竿一定是高的,看到阔叶一定是那个叶子是阔的,看到细尖尖的叶子当然是细尖尖的叶子,一点都不差,我们叫做历历不混或者是历历不爽。这是你的本事吗?有你的本事在里头吗?不只是这些事,生病、咳嗽、发烧——历历不爽,恰恰相应。我们讲的生命现象该结束了,象木头已经烧完了,火熄了,都变成了灰。该走的时候就是烧尽了就成灰,火就熄掉了。是“你”死的吗?就是那个死的样子现,法随法行。法遵从法应该的那个样子那样动,上头没有主人,没有一个“你”在那里。偏离了这个就是迷本随情。
宏智禅师怕我们还不大清楚迷本随情,就继续开示:牵在一切处。处处被牵啊,我们最容易被牵的是什么?一辈子那个被牵的主要的动机不一样。年轻的时候,刚刚进入青春时期,看到异性朋友特别有兴趣,被异性牵了。结婚了,有孩子了,被什么牵了?钱。为了要钱,要名大一点钱多一点,又被钱牵了。到了年纪大了,象我六十七十以上了,他们都在被谁牵呢?被健康长寿牵。整天都是为了长寿做那些事,不好意思说你多活了十年对别人都一点帮助没有。时期不同,被牵的都不同。我们被牵的那个牵力呀,每个人都不一样。牵在一切处,这个是迷本随情的结果,一定是被牵在一切处。你说,我不会被这些牵,那你是被什么东西牵了?被虚名牵了。“我都不要这个东西,我才瞧不起这个”——这是谁在主张?虚张声势的是谁呀?还是你嘛!你不晓得恰恰相应,历历不混。这个分际很难做到,所以彻悟的人,找到真正的自己的人,他不必要说一定要守这个规则,一定要守这个戒,他能恰恰相应。你看看山谷的回音,它不多不少,也不会抢拍子,也不是慢拍子,都不会,的的确确如如的那个样子,历历不爽。该生气的时候你笑,那不是神经病嘛!你说我有道,我生气的话我就嘿嘿嘿这样笑,我有道我不会生气。是这样吗?恰恰相应耶,你干嘛这个样子?谁在生气?告诉你,生气在生气!
纷纷纭纭胶胶扰扰。这是“牵在一切处”的更细一点的描写了。因为牵在一切处嘛,这里不行那里不行,顾此失彼,顾彼失此,反正胶胶扰扰,就象强力胶涂在你的皮鞋底下,走起路来每一步都很用力。名利要牵着你走嘛,所以每一步都很辛苦。这个叫做什么?迷本随情不解脱。那解脱的人是不是走路?还是走路啊。
既从不自由处生。还从不自由处死。宏智禅师广录里面有很多文章,比如宏智禅师的学生过去了,一般的佛教徒是火化嘛,火化的时候他给学生最后的训示、开导,处处在指导,临终的时候还那么亲切让他走得好。宏智禅师广录非常好,以后我们将陆续介绍。这个参禅一段事其实是要脱生死,做不到脱生死各位都浪费了,不要学了。如果不是这个样子,那自己永远永远在三界里头糊里糊涂象梦游人一样,在三界里梦游啊。所以不管你学哪一宗,千万千万先要弄清楚,主要是要脱生死。那什么叫做脱生死呢?对生对死你要了解清楚,否则你不知道生是什么,死是什么,那你怎么脱生死啊?那脱生死的要义在哪里?你不要迷本随情,随着情就不行。你为什么要随情?因为你不知道“本”。“本”是什么?真实的你!真实的你抓住了,碰到了,摸到了,你就不会随情。就如那个山谷回音一样恰恰相应,历历不混。我再三重复地这样讲就是希望大家加深印象。学佛是为了这个脱生死,否则都没有用。一辈子荣华富贵,下辈子会变成什么你怎么知道?区区这一段活到的时候让你满意舒服你就够了吗?那就不用学佛,学很多别的东西都可以做得到。
现在,他讲牵在一切处迷本随情的那个实际的样子,真正来的时候怎么样?去的时候怎么样?既从不自由处生。什么叫不自由处生?我们投胎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时候生出来的,有记得生出来的时候的人举手看?没有一个人记得到。为什么?我们出生都不自由啊。我们希望投胎到好的家庭,有健康的身躯等等,你能够自由吗?不自由嘛。你怎么知道你投胎呢?根本不自由。这个叫不自由处生。还没有真正跟佛学对了、学会的人都会这样。不自由处生就是生不由得你,各位生由得你吗?不行,没有办法。有没有人有把握举手看?你这一趟来的时候由得你来的吗?怎么生的都不知道。那么走的时候呢?我们现在是活到了,各位都长寿,可能一百年后吧,要过去了,这个时候,你如果还是没有跟佛学好,就变怎么样?还从不自由处死。你死的也不自由。死的不自由是什么意思?西藏的那个生死学呀,写了什么愤怒尊、吉祥尊,很多很多了,见到的时候你记得师父告诉的什么咒子,记得念咒或者记得拜观世音菩萨了等等有很多的教导。禅宗祖师就简单告诉你,死的时候你还从不自由处死。怎么叫做不自由处死?我们那个过去的朋友走了,我们去参加告别仪式,我都希望他清清楚楚。糊里糊涂自己弄不清楚真正自己是什么的时候,一定是被环境牵着带走。什么境界现,他害怕,就躲开;好喜欢的景色,好喜欢的美女,你就往那里走,结果投胎到阿修罗道去了,都不一定的。这个叫做不自由处死。
下面每一句都很重要,跟我们切身有关系哟。再三跟各位报告,不管你学什么宗,不管你跟哪个师父学哪一个法门,大家都要经过这一段嘛。现在宏智禅师告诉我们真正传承的佛的正法,释迦牟尼佛讲的你怎么样生,怎么样死。尤其是我们已经生了嘛,由不得我们这样糊里糊涂生了,那不管了。那到一百年后我们要过去了,希望我们能够不要不自由处死,那么应该怎么样呢?
若是分晓汉。是不是懂很多佛学的道理就叫分晓汉?是不是会打坐两个小时腿不酸才叫分晓汉?是不是会结有好多的手印,念得很好的咒子才叫分晓汉?——毫不相干!这里的分晓汉是指什么?跟释迦牟尼佛一样,跟他完全没有两样,这叫分晓汉。发现原来是把假的我当作自己,真正的自己没有那么卑小——这个一定要亲证啊,不要用道理讲,道理谁都会讲。“我跟宇宙同根生”,这谁都会讲。不是这样子!知道很多道理,或者求求法,能够满足你一时的需求,那个叫分晓汉吗?不是。佛真正希望我们做到的,你真正做到了,这样的人叫做分晓汉。分晓汉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佛的学生。.
分晓汉是怎么样呢?本无所从来。接受得了吗?我们是本无所从来的。你的来处你知道吗?你说上一辈子自己是哪个富豪家庭的老大,这个是无所从来吗?不是的。分晓汉才能清楚真正无所从来是什么样子。本无所从来很难理解,看到文字是无所从来,你说:“我不知道我上辈子是什么,这辈子从哪里来的,所以这叫无所从来。”你那个不是无所从来。你说“不知道从哪里来”,那么你“不知道哪里来“的这个事你已经知道了嘛,那个不叫无所从来。所以我们往往给文字骗掉,看到“无所从来”,就说,我也没有把握我上一辈子在哪里,我去问那个通灵的,问问我上一辈子。“我告诉你,上一辈子,你是日本三菱的大公子。”哦,听的人好高兴,回去跟他朋友说我以前是三菱的大公子,你不要小看我。你看,骗的人很简单,受骗的人很高兴,彼此欢喜。这个是无所从来吗?无所从来并不是说我不知道上一辈子在哪里,做狗也好,做鸟也好,做天人也好或者是在哪一个地方做一个大牧师也好,不是讲这个无所从来呀。就算你知道你上一辈子在日本做神教的神主,而且的的确确是从那里来的(佛教里头也有这样的说法),这个也叫做无所从来呀。你明知道上一辈子是那个样子,现在受他的影响变成这样子出现。你说我知道上一辈子是什么,知道所从来。不是,不是讲这个!就算你知道了也叫做无所从来!弄清楚吗?就是你知道上一辈子是什么,现在变成你这个样子,这个也是无所从来。所有存在都是无所从来!不要以人的知识概念说是我上一辈子是哪国的哪个富豪家里做老大什么什么的,那个不是无所从来。真正的无所从来是什么?一块木头着火,火烧起来了,火从哪里来?从木头里来的吗?木头有火吗?但是的确是这一块木头把火烧起来的呀,不是别的木头烧的呀。明明是这一块木头,但是这个火你可以讲是从这一块木头来的吗?人间的说法可以这么讲,但真正的这个火无所从来!木头里头有火吗?躲在哪里呀?火有自性吗?有叫做这个火的吗?明明是这一块木头烧了变成这一把火,不是另一块木头烧变成火,这一把火是这一块木头烧出来的,知道它有所从来——那是人间的学问概念,这是我们的概念!真正是怎样呢?把这一块木头烧了,火出来了,真正的这个火是怎么来的?性空真火,性火真空,无所从来。你讲什么是从这个木头烧出来的。我们就是犯这个毛病,所以看不懂佛法。无所从来的意思懂了吗?
明白恁么用。那么你就知道,我们都是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你该哭的时候哭,该痛的时候痛,该感冒的时候就感冒。明白恁么用就是弄清楚了,心没有生,就没有法,体得了无心道。无心体得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也休。刚刚我举的那个例子大家再想想,拿一块木头去烧,起了火了,你说这个火是这块木头烧的,不是另外一块木头来的,人间这么说话可以。但是真正呢?你没有迷本随情的话,你不会认为这个火是从这一块木头来的。清楚了这个,明白恁么用,触处生涯随分足。该感冒就感冒,该拉肚子就拉肚子,该高兴就高兴,该舒服就舒服,该有钱就有钱,该倒霉没有钱就没有钱,就是这样。安乐于缘起,一切都是缘起的实在的样子。有的时候讲任运随缘,这里讲明白恁么用,都是一个意思。不是有一个“你”清清楚楚我要向左转才是天国,向右转是阿修罗道,这个叫做明白恁么用。不是这个意思!该要投胎到牛胎里头去了,他也是安住在这个牛胎里头,这个叫做明白恁么用。一切都是无自性,没有一个“我“那个中心的在动!刚刚我举那个烧木头的例子,你不要认为这个火是这一块木头生的,这个弄清楚了就没有事了嘛。
本无所从来,明白恁么用,那么简单的几个字,很多人读经,读语录读了那么多,听了那么多,还是自己解释自己的佛法。为什么?很少去盘腿呀,很少去静静坐在那里,让你的六根,你不要加什么法,减什么法,六根本身照宇宙的那个律动在动嘛。它难道不动吗?动啊!心脏动,呼吸动,血液循环,新陈代谢都在动。是你去动它的吗?你坐在那里手结印,嘴巴闭起来,六根都如实地替你动啊——不是“替你动”,它是做主人的事情。平常我们这个假主人把它赶下舞台了,自己以为是“我”在活到。
本无所从来,明白恁么用。你就是知道前一辈子再前一辈子,上一次再上一次……几千万次以前的来由你都知道,那也是无所从来耶。如果你能够知道这个了,便于一切时一切处。脱彻无依。在一切时一切处,包括临终的时候,有各种境界出现,可怕的境界出现,可喜的境界出现,眼睛闭了,六根门头已经不起作用了,但是会显很多的中阴境界。因为你知道我们本无所从来,明白恁么用的关系,安乐在当下的那个境界,在地狱里头也成佛。这个才是佛法!脱彻无依是什么意思?缘起无自性就是无依嘛,我们用学问话解释无依就是缘起无自性。我喜欢拿《参同契》里头的例子,那个火大、地大、水大、风大,四大从哪里出来?我们用火举例大家就比较清楚。烧木材火出来了,这是火大,烧完了,火消失了。火大从哪里来?火大又消失到何方去?熄火了就灭,灭到哪里?你可以找到那个灭到哪里,归到哪里,回到哪个家吗?木头已经烧成灰了。火哪里出来?消失在哪里?我们就是地水火风啊,这些东西好像从木头冒出来的火一样的。我们觉得火是从木头里烧出来,那只是一个代表,有一个具体的东西让大家比较容易了解。其实呢,从哪里冒出来的地水火风?脱彻无依就是本来无一物,所以才有那么多无边无量的相,无边无量所以随缘就显各种各样不同的样子出现,无边无量同时就是能够显现在有限的样子。你的样子不是有限吗?你跟我不一样,跟他不一样,各种情绪不一样,寿命也不同,聪明才智的,笨的什么都不一样,心地硬软都不一样。不一样的样子是不是无限?是无限。现出来是不是有限?那个样子就有限了嘛。没有限你怎么知道你个性怎么样?无限等于有限,有限就是无限。明中有暗,暗中有明。同就是不同,不同就是同。有就是没有,没有就是有。你看,释迦牟尼佛讲的法是这么真实,但是转成了我们的概念,就是“有就是有,不是没有”。这个都弄不清楚就根本不要学佛了。
火大是真的有存在吗?但是会出来有光有热的作用嘛。会讲话会思想就跟光和热一样嘛,我们的四大聚起来就能够思想能够动情绪呀。烧完了消失何方?哪里去了?找不到来处,找不到去处。所以是无限无边无量的各个样子都会出现,但是来头呢?你去找来头,找不到!只是那个样子就是来头。本就是末,末就是本!你要用那个二分法去想,就又搞糊涂了:“本就是本不是末,末就是末不是本。”二分法就是我们头脑的一个杯弓蛇影的样子,这个你弄不清楚那实在摸不到释迦牟尼讲什么,摸到了你就是悟了,除了这个以外没有什么东西可悟的。
脱彻无依就是本来无一物。心动了才有那个样子,心不动根本没有那个样子。难道不是吗?眼睛看到很多的相,视网膜有很多的相,心不动你知道看什么吗?外面空气振动传到我的鼓膜,鼓膜振动了,心不配合管它鼓膜振动的裂开了、振破了,会有声音吗?心不配合就没有声音。但是有没有振动?有啊。无心体得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也休了嘛。就是这样说话,就是这样看。该痒的时候抓一抓,不要以为是我有道,那么跟人家谈话的时候痒了也要忍着,这样显得我很有道的样子。不是这样!
我们的生死就在这个一呼一吸之间,你不要说现在年纪轻轻还有来日,那不一定啊。最近我有三四个同学,听说住院了两天,有一个是一个晚上,就走了。不自由处死很糟糕,能够做到自由处死吗?自由处死是清清楚楚地走,学佛就是要清楚这个。为了其它的目的,什么富贵荣华这些,那何必要来这里听佛法呢?想富贵荣华那有别的方法,更简洁扼要更快,不必要来学佛。所以,请各位注意,宏智禅师的每一句都是很有分量的,因为是真正有证量的一个大禅师讲的话啊。
万象中出一头地。恁时不带四大五蕴来。方有出身路子。他一直这样讲过来,怎么叫做生,怎么叫做死,怎么叫做不自由处生,怎么叫做不自由处死。如果你做到了跟释迦牟尼佛一样,懂得了他传的法,他传的法就是为了你要能够脱生死。我们都一定要死的嘛,所以应该照他的方法,照他的样子去学才是真正学佛。那么其它的都是世间事,那些有也好,没有也没什么。
现在越来越到讲这个实际的用法。万象中出一头地是什么意思?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做人做事,赚钱啊,辩才无碍的律师啊,教师们教得很好的,医生开刀开得很好的,都是万象中的事啊。玩股票也是万象中的事,学佛、念咒、去参访啊,参禅啊,都是万象里头的一个相。在万象中不迷本,就是出一头地,因为发现了真正的自己。顺境、逆境都是万象中的一个哟,并不是说你彻悟了本来面目的话,只有顺境没有逆境。逆境照样也会来,那是缘起的。风大云就跑得快,风小了波浪就小嘛,谁都是这个样子。所以,在顺境、逆境的日常生活里,好事坏事统统在里头,在这些万象中,出一头地,跟人家不同!为什么?他知道真正自己是什么,不是我们认为的身心这么小小的一个存在。那么他的做人做事都不一样,很简单就看得出来,这个人心地非常软,心地软的人绝对没问题,一定有一天会大成就。心地硬梆梆的很自我,你说这个宏智语录背得滚瓜烂熟,哎,对不起,没有用。为什么能万象中出一头地?他不会迷本随情,所以在顺境、逆境的日常里跟别的人不同。不是故意装作很有道,很守戒的样子,而是自然的举止就不一样。
恁时不带四大五蕴来。恁时是什么?whenever,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都不给这个地水火风跟色受想行识带着走掉。四大五蕴就是我们身心的各种作用。这个身体构造是这样的,情绪、思想,这些动起来是四大五蕴的动法。那为什么是不带四大五蕴来呢?释迦牟尼佛见了明星开悟了成佛之后,他站起来走路,有没有带他的身体走啊?他的肚子会不会饿呢?那他五蕴是不是动了呢?这里明明说不带四大五蕴来,可他还是带着四大五蕴来嘛。这一句怎么理解?如果你能够把自我的妄想脱彻无依,统统把它放掉,连我已经放掉的那个痕迹都没有才算,法执都没有就是这个意思。“我已经身心脱落了”——那你还有一个脱落的那个在!连我身心脱落的脱落都没有时候是什么?就是很自由自在的人嘛。所以他才能万象中出一头地。那么万象中出一头地的人,你跟他做朋友,跟他做生意,跟他打交道,跟他谈情说爱也可以,这些时候他怎样样?恁时,随时随地,他就没有带四大五蕴!这讲得通吗?他还是吃饭呐,他还是喝茶啊,他怎么不带四大五蕴?
不给这个四大五蕴的作用迷掉,以为这个是我,这个叫不带四大五蕴,并不是你身体不动啊。不带四大五蕴来就是不给四大五蕴牵着鼻子走掉。因为四大五蕴是缘起,就象一块木头,点火了,这个木头大火就大,风大就火势也强一点,样子就不一样,那么这个火是不是真的有一个火的样子?没有啊。它在哪里?四大五蕴,那个火还没有生以前,父母未生以前的是它的真谛,这个叫做不带四大五蕴来。火还是照样烧,照样有光,照样有热,照样肚子饿,照样感冒,照样流鼻涕,照样拉肚子,但不会被四大五蕴的作用带着走掉。释迦牟尼佛最后不是大肠炎拉肚子吗?你们说拜大师或是修什么法,那个拉肚子就马上会好。那释迦牟尼佛怎么那么笨,他教了那么多学生,佛法都是他传来的,他自己拉肚子大肠炎自己都不会治吗?不会念个咒就让它停掉吗?止泻都不会他还传什么法?唉,那是误会了他了。
恁时不带四大五蕴来,懂意思了吗?不要认为这个四大五蕴是真的我的身心,我的肉体,我的骨骼。你觉得这个是我的身体,我的血液,是能够知觉的。那么前面这个麦克风,是没有知觉,没有情感的。那我们常说心境不二,心就是能够知道的我,境就是被看到的麦克风,我和麦克风(心和境)不二,是一样的,那你就想不通了:麦克风也没有血液在里面动,它也不会生气,也不会高兴。我会高兴,我会生气。我怎么会跟它一样?但是祖师爷、释迦牟尼佛再三地讲心境不二啊,那么你错在哪里?
你把这个四大五蕴,这个能看麦克风的这个当作具体的一个真的东西,所以就认为麦克风没有感情,我是有感情。你把有感情的这个我当作有一个自性,有一个这样的存在,那么跟他能看到的麦克风是不是一样?绝对不会跟它一样嘛,不可能一样。因为你已经把这个我的身心当作一个具体存在,真正存在的东西了,那么你会跟对方的一块石头,一个金属器说是一样吗?所以就想不通。因为缘起它才烧成这个样子,我这个缘也要烧成这个样子,烧成的火的样子不一样。你不能说火不一样,那么那个是无情,我是有情。不是这个意思!都是一大段光明这样缘起而现出不同的光明的样子,每一个都是不同的火焰的样子,那还有什么心境不二,还有问题吗?蚯蚓砍成两段,那生命变成两个生命了?那都是废话嘛。
下面,一百岁大家要走的时候,方有出身路子。他没有说你读破了大藏经,打坐了十万个小时以上了,或者是有大师给你助念了,才有出身路子,他没有这样讲,释迦牟尼佛真正传的法没有讲这样骗人的话。是要你自己来弄清楚自己什么东西,不要把区区的这个四大五蕴当作自己。你就是一直挂着、拖着这个四大五蕴在那里跑来跑去,迷迷糊糊的。恁时不带四大五蕴来,随时随地它不是这样四大五蕴的存在。把这个身心当作真的存在,而且把这个存在当作是自己,这是双重的莫名其妙。没有这样子莫名其妙,你到了一百岁要走的时候,方有出身路子,清清楚楚、洒洒脱脱地走。还要朋友来,还要和尚来给你助念送你吗?眼睛睁大看,这是每一个人切身的问题。恁时不带四大五蕴来,只有这样方有出身路子。中阴境界里会现出各种境界,有时现出来的是路边很可怕的狮子,高高的地方凶猛的老虎想要扑过来的那个样子,怎么不会现呢?会现的,但是不要以为这样可怕。看到美女婀娜多姿的样子向你招手,哎哟,这个最合我的意的,我最喜欢这样美的,那么就跑过去,哎,那就糟糕了。这个时候你弄清楚了自己是什么,已经不会迷本随情了。真正弄清楚自己是大宇宙,这个时候方有出身路子。因为不带四大五蕴嘛,不带四大五蕴你怎么能够去被它玩弄呢?路边的狮子或是美女怎么能玩弄到你呢?骗不了你了。色受想行识的力量很大,所以一定要注意这个不带四大五蕴。学佛一定要能够认清楚这样,方有出身路子。佛法唯一的只有这个,以外没有别的了,不要说其它乱七八糟的啦。
腊月三十日。依旧恁么去。这个腊月三十日就是临终的时候。不管你信不信佛或者是修这个法修那个法,每一个人都是要走的嘛。依旧恁么去。是什么东西在动啊?到地狱里头,到阿修罗道或者是到天界是问题吗?沩山禅师有一次对大家说:我百年之后到山下做一头水牯牛。不是投胎到哪个地方去是问题呀,你到地狱界也是一点都不怕,畜生界也不怕呀,所以是依旧恁么去。
所谓来无所从。去无所至。恁么来就恁么去。怎么恁么来?无所从来就是恁么来。去呢?无所去!有人听到这里,问我还不知道怎么去,那真是不会听了,真是没有办法,平常不用功,讲了这么多还傻傻的问:依旧恁么去,老师到底怎么去呢?坐火车,坐飞机去吗?还是走路去呀?戴帽子吗?要不要穿鞋子呀?还是头上要插草去吗?所谓来无所从,还是那个烧木头的例子,一点火,扑棱棱火来了,火哪里来的?无所从来。烧完了,烧成灰,火熄掉了,去到哪里?去无所至。但是缘到了又扑棱起火了。我们用那个柴呀什么东西的,那是打比方用的,法界连这个都不要。所以说无心体得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也休。六祖也讲本来无一物。这些都是缘起的幻相,四大五蕴都是幻相啊。你不知道这个是幻相,把它当真在那里修半天。但是,你不要说知道了这个是幻相,所以我不理了——我问你,谁不理呀?你那个四大五蕴主张说:那我就不理这些了,管他饿死就饿死——那个是谁在主张啊?那还是五蕴在主张啊。所以听法不彻底,马上又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想佛讲的话。
我们讲后面这段话:惺惺恁么来。是诸佛菩萨生处。我们一百岁都要过去了,我们这一辈子好好地跟佛学正法,弄清楚自己真正的面目,这样轻轻松松,清清楚楚,历历不爽地这样走。恁么来就恁么去,缘起缘灭,这样就是恁么。惺惺就是清清楚楚,梦游病一样的糊里糊涂不是这样。惺惺恁么来,跑到地狱界畜生道,以人的价值讲那是不好。但你去问问狮子:你投胎到狮子道你觉得怎么样?它会说很高兴,很不错耶。你问大海里的鱼,你说你投胎到鱼好可怜呐,你是畜生道耶。鱼会说,什么叫做畜生道啊?我看你们人类是畜生道啊。畜生也可以讲人道就是畜生道啊,因为一天到晚杀来杀去,原子弹丢过来丢过去,然后看到一条小生命,好可怜哟,要保护哟。一边在杀一大堆人,一边又说保护小动物,真是莫名其妙。
若是分晓汉的话,就是惺惺恁么来。这个要功夫哟,大家真正有这个力量才能讲惺惺恁么来。惺惺不是讲我现在清楚地知道这里是台中,我在上课,这不是惺惺,这是意识动了。自己很清醒,也没有贫血,又不高血压、脑中风、老年痴呆所以能够知道,你不要把这个当作是惺惺啊。这个是分别意识动得比较好一点,这个不是叫惺惺。不要看到惺惺,就说我清楚地念阿弥陀佛是惺惺,我没有把馒头当作石头是惺惺。不是这个意思!惺惺恁么来,是诸佛菩萨生处。诸佛菩萨再投胎的时候是这样来的——惺惺恁么来。
痴爱投种。是众生生处。那么一般人呢,没有学好佛法,没有真正了解佛在讲什么,以自己的意见去找自己喜欢的佛法。这样的话呢,一定是痴爱投种。痴爱投种不仅是求财求利呀,连求法也是一样啊,希望能够了解佛法,跟佛学一点东西,但是没有弄清楚,方向错了。发心是对的,好的,但是他学的方法方向错了,按照自己痴爱方向去学,这个叫做痴爱投种。来的时候也是他的迷本随情,随着情来投胎,投胎的主要动因还是随情。为什么随情来呢?痴爱来!太痴爱的人要小心了啦,都是要为你自己好。不要把学佛当做是一回事,人间事是另一回事,不要把两头分开,佛法那有两段分开的?但要注意,同情跟痴爱不同。痴爱是只要满足自己的高兴,满足自己的生理心理需求,那样叫做痴爱。总是顾到对方,希望对方能够找到真正方向,自己牺牲一点,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那个不是痴爱,那是惺惺恁么来。所以,痴爱投种是专为了自己的名利,然后跟着这个情绪,跟着这个动力走掉了。菩萨再来世间他是惺惺恁么来。明知道这个人是坏,我没有进去跟他在一起,就没有办法感化他,所以一起下去,这个叫惺惺恁么来。痴爱投种,是众生生处,所以各位千万不要把佛法当作世间可求名利的利器,这是对佛非常的不尊敬,辜负了他老人家的慈悲,他不希望我们再在六道里头不停地轮回。我们都是一直在痴爱投种里头迷迷糊糊地在那里追求,追求虚幻梦幻一样的四大五蕴的要求,随着那个要求在那里颠颠倒倒。
众生是痴爱投种,那么中间有分善恶兼带。有带善业投胎的,有带恶业的,所以痴爱投种不一定统统到恶道去哟,有的时候还是带着善业来的,但是他的动机还是痴爱。“我来帮你忙”——以“我”作中心。便成善道恶道。恶道是下三道了,上面比较好一点的是善道。人世间也有善道恶道,聪明的人是善道啊,智慧差一点的就是恶道啊。善道恶道就是善恶兼带。
若或善恶如浮云。世间法里头我们说这个是善,这个是恶。宏智禅师跟我们怎么讲:世间法的善恶好像天上的浮云一样啊。起灭俱无处。生生灭灭都是没中心,没有真正的自性体。这里生佛立不得。真正的禅宗的面目来了,没有众生,没有佛的分别。哪有众生跟佛的分别?人间事在求佛拜佛,所以有生、佛之分。这里生佛立不得!
要把这句话弄清楚就请看后面这一段。他有更仔细的说明生佛为什么立不得。众生是众生,佛是佛啊,为什么分不开呢?后面他就详细说明生佛立不得。否则的话人家会误会了,众生跟佛没有分开,那我做个大恶汉好了。生佛立不得的道理在下一段,请各位回去自己先看看能够了解多少,我们下一次再讨论。
I would like to announce two things: 1) The Awakening to Reality Practice Guide by Nafis Rahman: https://app.box.com/s/zc0suu4dil01xbgirm2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