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识别出任何改进的可能性或有任何建议,请访问联系页面分享您的反馈:联系我们

如果您需要以下任何文章的翻译,请随时与我联系,我将使用ChatGPT来帮助进行翻译:联系我们

这是ChatGPT的翻译。英文的原文:3) Buddha Nature is NOT "I Am" 

 

更新:本文的音频录音现已在SoundCloud上提供![链接](https://soundcloud.com/soh-wei-yu/buddha-nature-is-not-i-am-part-1?in=soh-wei-yu/sets/awakening-to-reality-blog&si=1f483a1bb44a44b8a647b29a6cd56349&utm_source=clipboard&utm_medium=text&utm_campaign=social_sharing)


可用的《佛性不是》翻译版本: 中文版 尼泊尔文版 孟加拉文版 西班牙文版 德文版 印地文版 泰米尔文版 巴西葡萄牙文版 日文版 泰文版 波兰文版 丹麦文版 越南文版 法文版 印度尼西亚文版 韩文版 欧洲葡萄牙文版 阿拉伯文版 俄文版 意大利文版 塞尔维亚文


另请参见:

1) Thusness “真如”/PasserBy “过路人”开悟的七个阶段

2) 论无我,空性,摩诃与平凡,和自然圆满


对“我是/我在/本我”作为背景的错误解释


(文章最后更新于2019年6月25日——在结尾添加了一些Gil Fronsdil和Thusness的摘录)


(以下大部分内容是从几个来源编译的Thusness/PasserBy的著作,经过最少的编辑。)


如同河流流入大海,自我溶解于无。当修行者彻底明白个体的虚幻本质时,主客体的分离便不再发生。经历“我是”状态的人会发现“我是”存在于一切之中。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摆脱个体性——来去、生死,所有现象都只是从“我是”的背景中浮现和消失。“我是”不被体验为存在于任何地方的“实体”,既不在内也不在外;而是被体验为所有现象发生的根本根基/本体/源头。即使在消亡(死亡)的瞬间,瑜伽士也完全认同于那个现实;体验到“真实”得如同眼见。我们无法失去那个“我是”;相反,所有事物只能从中溶解并重新显现。“我是”未曾移动,没有来去。这“我是”即是神。


修行者绝不应将其误认为是真正的佛心!“我是/我在/本我”是清净的觉性。这就是为什么它如此压倒性。只是没有“洞察”其空性本质。没有什么停留,也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真正的,是原初的,并且流动,停留的则是幻象。回到背景或源头是因为被强烈的“自我”业力所蒙蔽。这是一层“束缚”,阻碍我们“看到”某些东西……它非常微妙,非常薄,非常细腻……几乎无法察觉。这层“束缚”使我们无法“看到”真正的“见证者”是什么,并让我们不断回到见证者,回到源头,回到中心。每一刻我们都想回到见证者,回到中心,这种存在,这是一种幻象。它是习惯性的,几乎是催眠的。


但我们所说的这个“见证者”究竟是什么?它是显现本身!它是显现本身!没有源头可回,显现就是源头!包括每一刻的思想。问题是我们选择,但一切真的都是它。没有什么可选择。


没有镜子反映

一直以来只有显现。

独手拍掌

一切皆是!


在“我是/我在/本我”和“无镜反映”之间,还有另一个不同的阶段,我称之为“镜亮清明”。永恒的见证者被体验为一面无形的晶莹剔透的镜子,反映所有现象的存在。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即“自我”不存在,但“自我”的最后一丝业力倾向仍未完全消除。它存在于一个非常微妙的层面。在“无镜反映”中,“自我”的业力倾向被极大地松动,见证者的真实本质被看到。一直以来没有见证者在见证什么,只有显现本身。一切只有一个,第二只手不存在……


没有隐藏在任何地方的隐形见证者。每当我们试图回到一个透明的形象中时,它再次成为思想的游戏。这是“束缚”在起作用。(参见Thusness的六阶段体验(Thusness “真如”/PasserBy “过路人”开悟的七个阶段 )


超越的瞥见被我们的心灵认知功能误导了。那种认知模式是二元的。一切都是心,但这个心不应被视为“自我”。“我是/我在/本我”、永恒见证者,都是我们认知的产物,是阻碍真正见解的根本原因。


当意识体验到纯粹的“我是/我在/本我”感觉时,被超越的无思维瞬间的存在感所压倒,意识紧紧抓住这种体验作为其最纯粹的身份。通过这样做,它微妙地创造了一个“观察者”,而未能看到“纯粹存在感”不过是纯粹意识与意界(Thought Realm)的关系。反过来,这成为阻碍其他感官对象中纯粹意识体验的业力条件。将其扩展到其他感官,有听而无听者,有见而无见者——纯粹声音意识的体验与纯粹视觉意识截然不同。真诚地,如果我们能够放下“我”并以“空性本质”代之,意识便被体验为无处不在。没有一个状态比另一个更纯净。一切都是一味的临在的多样性。


“谁”、“哪里”和“何时”,“我”,“这里”和“现在”最终必须让位于完全透明的体验。不必回到源头,仅仅显现就足够了。这将变得如此清晰,以至于完全透明被体验。当完全透明稳定时,超越的身体被体验,法身无处不在。这是菩萨的三昧乐。这是修行的果实。


以完全的活力、鲜明和清晰体验所有显现。它们真的是我们的清净觉性,每时每刻,无处不在,呈现出所有的多样性。当因缘具足,显现便是,当相显现,觉性便是。一切都是唯一的实相。


看!云的形成,雨,天空的颜色,雷声,这一切发生的整体,是什么?这是清净觉性。没有与任何东西认同,不受身体的限制,超越定义并体验它是什么。它是我们清净觉性的整个领域,以其空性本质在发生。


如果我们回到“自我”,我们就被封闭在内。首先我们必须超越符号,看到背后发生的本质。掌握这种艺术,直到觉悟因素生起并稳定,“自我”消退,无核的根本实相被理解。


很常见的是,人们认为存在是在“我是/我在/本我”的体验中,即使没有“我是/我在/本我”这个词和标签,‘纯粹存在感’、临在仍然存在。这是一种在存在中休息的状态。但在佛教中,也可以每时每刻体验到一切未显现的。


关键也在于“你”,但它在于“看到”根本没有“你”。要“看到”现象生起时,从未有一个“做者”站在中间。只是由于空性本质的纯粹发生。没有“我”在做任何事。当“我”消退时,符号、标签和整个概念领域也随之消失。没有“做者”留下的只是纯粹的发生。


并且看到、听到、感觉到、品尝到和嗅到的一切不仅如此,一切都显现为纯粹自发的显现。一个整体的临在。


在非二元见解后的一定阶段,有一个障碍。不知为何,修行者无法真正“突破”非二元的自发性。这是因为潜在的深层“观念”无法与非二元体验同步。因此,深入“无观念之观”的见解/洞察是必要的。(稍后更多关于空性)


多年来,我将“自然性”一词精炼为“因缘自发而生”。当因缘具足时,临在即是。不受时空连续性的限制。它有助于溶解中心性。


既然显现即一切,显现确实是源头,那是什么导致了显现的多样性呢?糖的“甜味”不是天空的“蓝色”。同样适用于“我是”……所有都是同样纯净的,没有一个状态比另一个更纯净,只是因缘不同。因缘是赋予显现其“形式”的因素。在佛教中,清净觉知和因缘是不可分割的。


在“无镜反映”之后,这种“束缚”大大松解。从眨眼、举手……跳跃……花朵、天空、鸟鸣、脚步声……每一个瞬间……无一不是它!只有它。瞬间即是完全的智能、完全的生命、完全的清晰。一切皆(自)知,就是它。没有两个,只有一个。


在从“见证者”到“无见证者”的过渡过程中,有些人体验到显现本身即是智能,有些人体验到极大的活力,有些人体验到极大的清晰,有些人则在一个瞬间内同时体验到这三种品质。即便如此,“束缚”仍然未被完全消除,我们知道它可以多么微妙 ;) 。因缘法的原则可能会在你将来面临问题时有所帮助(我知道一个人在经历非二元体验后的感受,他们不喜欢“宗教”……:) 只需四句话)。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此无故彼无;

此灭故彼灭。


这不仅适用于科学家,更重要的是适用于我们清净觉知的整体体验。

“谁”消失了,“哪里”和“何时”仍在(Soh:在无我洞见的初步突破之后)。


乐在——此有故彼有 :)


尽管在吠檀多不二论中存在非二元,而在佛教中没有自我,吠檀多不二论停留在一个“终极背景”(使其成为二元的)(Soh在2022年的评论:在吠檀多不二论的稀有变体中,如Greg Goode或Atmananda的直接路径,甚至[微妙的主客体]见证者最终也会崩溃,意识的概念在最后也会消解——参见[链接](https://www.amazon.com/After-Awareness-Path-Greg-Goode/dp/1626258090)),而佛教则完全消除背景,停留在现象的空性本质中;生灭即是清净觉知。在佛教中,没有永恒性,只有无时间的连续性(无时间指的是当下的鲜明,但变化和连续如波浪图案)。没有不变的事物,只有变化。


思想、情感和感知来来去去;它们不是“我”;它们本质上是无常的。难道不清楚吗,如果我能觉知到这些过往的思想、情感和感知,那么这就证明有一个实体是永恒不变的吗?这是一个逻辑结论,而不是体验的真相。无形的实相似乎是真实和不变的,因为习气(业力的熏习)和回忆先前经验的能力。(参见《业力习气的咒语》)


还有另一种体验,这种体验并不排斥或否认无常的事物——形式、思想、情感和感知。它是思想在思考,声音在聆听的体验。思想知道并不是因为有一个独立的知者,而是因为它就是被知的。它知道因为它是自己。它产生了这样一个洞见:本然性从未存在于未分化的状态中,而是作为无常的显现;每一刻的显现都是一个全新的现实,完整在其自身。


心喜欢分类,并迅速认同。当我们认为觉性是永久的,我们就无法“看到”其无常的一面。当我们看到它是无形的,我们错过了作为形式(色相)的觉性的鲜明织体。当我们依附于海洋,我们寻求一个无波的海洋,不知道海洋和波浪是同一个东西。显现不是镜上的尘埃,尘埃就是镜子。一直以来没有尘埃,当我们认同某一个斑点时,其他的就变成了尘埃。


无相即万生,

空无即一切,

完全静止却永远流动,

这是源头自发生起的本性。

自然自如。

用自如克服概念化。

完全沉浸在现象世界的真实感中。



.........


更新,2022年:


经历过类似洞见的Sim Pern Chong写道:


“只是我的意见...

对我来说,第一次体验到明确的“我是/我在/本我”临在时,没有任何思想。只是一个无边界、无处不在的临在。实际上,没有思考或寻找这是不是“我是/我在/本我”。没有任何概念活动。只有在那个体验之后,它才被解释为“我是/我在/本我”。

对我来说,“我是/我在/本我”体验实际上是对现实方式的一瞥……但很快就被重新解释了。体验到了‘无边界’的属性,但其他属性如‘无主客体’、‘透明光明’、‘空性’还未理解。

我的看法是,当“我是/我在/本我”被体验到时,你会毫无疑问地认为这是那个体验。”


..........


更新,2022年:


Soh对处于“我是/我在/本我”阶段的人说:在我的AtR(觉醒到现实)社区,大约有60人证悟了无我,大多数人经历了相同的阶段(从“我是/我在/本我”到非二元,再到无我……很多人现在已经进入了双重空性),如果你愿意,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在线社区:[链接](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wakeningToReality)


出于实用目的,如果你有过“我是/我在/本我”的觉醒,并专注于基于这些文章的参究和修行,你将在一年内觉醒到无我的洞见。许多人在“我是/我在/本我”阶段卡住了几十年甚至一生,但我在John Tan的指导下,并专注于以下参究,从“我是/我在/本我”到无我证悟只用了不到一年:


1) 《“我是/我在/本我”的四个方面》[链接](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18/12/four-aspects-of-i-am.html)

2) 《两种非二元参究》[链接](https://awakeningtoreality.blogspot.com/2018/12/two-types-of-nondual-contemplation.html)

3) 《无我的两首偈》[链接]论无我,空性,摩诃与平凡,和自然圆满 (论无我,空性,摩诃与平凡,和自然圆满)(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09/03/on-anatta-emptiness-and-spontaneous.html)

4) 《婆醯迦经》[链接](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08/01/ajahn-amaro-on-non-duality-and.html) 和[链接](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10/10/my-commentary-on-bahiya-sutta.html)


重要的是要进入觉性的质地和形式,而不仅仅停留在无形的状态……然后通过参究无我的两首偈,你将突破到非二元无我。


[链接](https://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18/12/thusnesss-vipassana.html)


以下是另一篇好文章的摘录:


“极难表达‘如是/真如’是什么。如是/真如是以形式显现的觉性。这是一种纯粹的临在感,同时包含形式的‘透明具体性’。有一种晶莹剔透的觉性感,显现为现象存在的多样性。如果我们在体验这种‘透明具体性’时感到模糊,往往是由于‘自我感’创造了分离的感觉……你必须强调觉性的‘形式’(色相)部分。是‘形式’(色相),是‘事物’。” - John Tan, 2007


这些文章也可能有帮助:


我的文章《动词的发起不需要名词》[链接](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22/07/no-nouns-are-necessary-to-initiate-verbs.html)


我的文章《风是吹,吹是风》[链接](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18/08/the-wind-is-blowing.html)


Daniel对内观的解释[链接](https://vimeo.com/250616410)


《婆醯迦经》的禅宗探索(由经历过洞见阶段的禅宗老师解释的无我与婆醯迦经在禅宗背景下的解读)[链接](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11/10/a-zen-exploration-of-bahiya-sutta.html)


Joel Agee: 显现自我照耀[链接](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13/09/joel-agee-appearances-are-self_1.html)


Kyle Dixon的建议[链接](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14/10/advise-from-kyle_10.html)


《从不落山的太阳》[链接](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12/03/a-sun-that-never-sets.html)


强烈推荐:Kyle Dixon/Krodha/Asunthatneverset的Dharmawheel帖子音频录音(SoundCloud)[链接](https://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23/10/highly-recommended-soundcloud-audio.html)


Thusness的早期论坛帖子[链接](https://awakeningtoreality.blogspot.com/2013/09/early-forum-posts-by-thusness_17.html)(如Thusness自己所说,这些早期的论坛帖子适合引导从“我是/我在/本我”到非二元和无我)


Thusness早期论坛帖子第2部分[链接](https://awakeningtoreality.blogspot.com/2013/12/part-2-of-early-forum-posts-by-thusness_3.html)


Thusness早期论坛帖子第3部分[链接](https://awakeningtoreality.blogspot.com/2014/07/part-3-of-early-forum-posts-by-thusness_10.html)


Thusness的早期对话第4部分[链接](https://awakeningtoreality.blogspot.com/2014/08/early-conversations-part-4_13.html)


Thusness的早期对话第5部分[链接](https://awakeningtoreality.blogspot.com/2015/08/early-conversations-part-5.html)


Thusness的早期对话第6部分[链接](https://awakeningtoreality.blogspot.com/2015/08/early-conversations-part-6.html)


Thusness的早期对话(2004-2007)第1至6部分的PDF文档[链接](https://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23/10/thusnesss-early-conversations-2004-2007.html)


Thusness的论坛对话(2004-2012)[链接](https://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19/01/thusnesss-conversation-between-2004-to.html)


Simpo的著作汇编[链接](https://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18/09/a-compilation-of-simpos-writings.html)


现在提供一个新的简明版(更短更简洁)的AtR指南:[链接](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22/06/the-awakening-to-reality-practice-guide.html),这对新手更有用(130多页),而原版(超过1000页)对一些人来说可能太长了。


我强烈推荐阅读免费的AtR实践指南。正如Yin  Ling所说:“我认为简化版的AtR指南非常好。如果他们真的去阅读,它应该能引导人们到无我。”


更新:2023年9月9日——《觉醒到现实》实践指南的免费有声书现已在SoundCloud上提供![链接](https://soundcloud.com/soh-wei-yu/sets/the-awakening-to-reality)


---------------------------------------------------------------------------


2008年:


(3:53 PM) AEN: hmm 是的 Joan Tollifson 说:这种开放的存在不是可以系统修的东西。Toni指出,听到房间里的声音不需要任何努力;一切都在这里。没有“我”(也没有问题),直到思想介入并说:“我做得对吗?这是‘觉知’吗?我开悟了吗?”突然之间,宽广的空间消失了,心被一个故事及其引发的情绪占据。

(3:53 PM) Thusness: 是的,当真正的洞见出现时,正念最终会变得自然和无努力,并且正念作为一种修的整个目的变得清晰。

(3:53 PM) AEN: 哦

(3:54 PM) Thusness: 是的。

(3:54 PM) Thusness: 那只会发生在“我”的习气存在时。

(3:55 PM) Thusness: 当我们的空性本质在时,那种思想就不会出现。

(3:55 PM) AEN: Toni Packer:... 自由且无努力的冥想,没有目标,没有期望,是一种没有去处、没有所得的纯粹存在的表达。

觉知不需要转向任何地方。它就在这里!一切都在觉知中!当从幻想中醒来时,没有谁在做它。觉知和飞机的声音在这里,没有人在中间试图“做”它们或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它们在这里一起!唯一将事物(和人)分开的东西是“我”的回路及其分离的思维。当它安静下来时,分离不存在。

(3:55 PM) AEN: 明白了

(3:55 PM) Thusness: 但即使在洞见出现之后,稳定之前,这种思想仍然会出现。

(3:55 PM) AEN: 明白了

(3:56 PM) Thusness: 没有觉知和声音。

(3:56 PM) Thusness: 觉知就是那个声音。正因为我们对觉知有某种定义,心无法将觉知和声音结合在一起。

(3:56 PM) AEN: 明白了..

(3:57 PM) Thusness: 当这种自性见消失时,显现就是觉知,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无保留地经验。

(3:57 PM) AEN: 明白了..

(3:58 PM) Thusness: 一个人击打钟,没有声音被产生。仅仅是因缘。

(3:58 PM) Thusness: 这就是觉知。

(3:58 PM) AEN: 明白了..

(3:59 PM) AEN: 你说没有声音被产生是什么意思

(3:59 PM) Thusness: 你去体验和参吧

(3:59 PM) Thusness: 没有解释的意义。

(3:59 PM) AEN: 没有局部性对吗,不是从某物产生的

(4:00 PM) Thusness: 不是

(4:00 PM) Thusness: 击打、钟、人、耳朵、什么什么都是‘因缘’

(4:00 PM) Thusness: 为‘声音’的产生所必需。

(4:00 PM) AEN: 明白了..

(4:01 PM) AEN: 哦,声音不是外在存在的

(4:01 PM) AEN: 而只是因缘的生起

(4:01 PM) Thusness: 也不是内在存在的

(4:01 PM) AEN: 明白了

(4:02 PM) Thusness: 然后心认为,“我”在听。

(4:02 PM) Thusness: 或者心认为我是一个独立的灵魂。

(4:02 PM) Thusness: 没有我就没有‘声音’

(4:02 PM) Thusness: 但我不是‘声音’

(4:02 PM) Thusness: 以及一切事物生起的根本实相/本体/源头。

(4:03 PM) Thusness: 这只是部分正确。

(4:03 PM) Thusness: 更深的洞见是没有分离。我们将‘声音’视为外在的。

(4:03 PM) Thusness: 没有看到那是‘因缘’

(4:03 PM) Thusness: 没有外在或内在的声音。

(4:04 PM) Thusness: 是我们的主客二分的方式,使我们看到/分析/理解它。

(4:04 PM) Thusness: 你很快就会有一个体验。

(4:04 PM) AEN: 明白了

(4:04 PM) AEN: 你什么意思

(4:04 PM) Thusness: 去冥想/禅坐吧。


---------------------------------------------------------------------------


更新,2022年,由Soh:


当人们阅读“无见证者”时,他们可能会误以为这是对见证者/见证或存在的否定。他们误解了,应阅读这篇文章:


没有觉知并不意味着没有觉知的存在


部分摘录:


John Tan星期六,2014年9月20日,上午10:10 UTC+08


当你呈现给不思时,你绝不应否定觉(觉性)。而是要强调觉(觉性)是如何无努力地和奇妙地显现的,没有一丝参照点和中心性及二元性的迹象……无论是这里、现在、内、外……这只能从对无我、缘起和空性的觉悟中得来,这样显现的自发性才会被实现到一个人的光明清晰。


2007年:


(4:20 PM) Thusness: 佛教更强调直接体验。

(4:20 PM) Thusness: 没有自我,除了生灭

(4:20 PM) AEN: 明白了..

(4:20 PM) Thusness: 从生灭中看到‘自我’的空性

(4:21 PM) Thusness: 有见证。

(4:21 PM) Thusness: 见证是显现。

(4:21 PM) Thusness: 没有见证者在见证显现。

(4:21 PM) Thusness: 那是佛教。


2007年:


(11:42 PM) Thusness: 我一直说,这不是对永恒见证者的否定。

(11:42 PM) Thusness: 但究竟什么是那个永恒见证者?

(11:42 PM) Thusness: 这是对永恒见证者的真正理解。

(11:43 PM) AEN: 是的,我也这么认为

(11:43 PM) AEN: 那么这有点像David Carse,对吧

(11:43 PM) Thusness: 没有‘看到’和习气的面纱。

(11:43 PM) AEN: 空性,但光明

(11:43 PM) AEN: 明白了

(11:43 PM) Thusness: 然而当一个人引用佛陀所说的话时,首先他是否理解。

(11:43 PM) Thusness: 他是否将永恒见证者视为吠檀多不二论(Advaita)所说的?

(11:44 PM) AEN: 他可能困惑了

(11:44 PM) Thusness: 或者他摆脱习气地看/体会。

(11:44 PM) AEN: 他从未明确提及,但我相信他的理解是那样的

(11:44 PM) Thusness: 所以如果没有看到,引用没有意义。

(11:44 PM) AEN: 明白了

(11:44 PM) Thusness: 否则只是重复阿特曼(Atman:指印度教的真我/大我)的知见。

(11:44 PM) Thusness: 所以你现在应该非常清楚,不要被混淆。

(11:44 PM) AEN: 明白了

(11:45 PM) Thusness: 我告诉过你什么?

(11:45 PM) Thusness: 你也写在了博客上。

(11:45 PM) Thusness: 什么是永恒见证者?

(11:45 PM) Thusness: 它是显现……每一刻的生起

(11:45 PM) Thusness: 人是否仍有习气地体会,而且它真正是什么?

(11:45 PM) Thusness: 那更重要。

(11:46 PM) Thusness: 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体验是正确的,但理解是错误的。

(11:46 PM) Thusness: 错误的知见。

(11:46 PM) Thusness: 以及感知如何影响体验和错误的理解。

(11:46 PM) Thusness: 所以不要只是随意引用……

(11:47 PM) Thusness: 要非常非常清楚,并用智慧知道什么是正确和错误的知见。

(11:47 PM) Thusness: 否则你会读到这个,被那个混淆。


2007年:


(3:55 PM) Thusness: 这不是否认光明性

(3:55 PM) Thusness: 知觉性

(3:55 PM) Thusness: 而是要正确理解觉性是什么。

(3:56 PM) Thusness: 比如非二元性

(3:56 PM) Thusness: 我说没有见证者,除了显现,见证者真的是显现

(3:56 PM) Thusness: 这是第一部分

(3:56 PM) Thusness: 既然见证者是显现,怎么会这样?

(3:57 PM) Thusness: 怎么会‘一’真的是许多?

(3:57 PM) AEN: 因缘?

(3:57 PM) Thusness: 说‘一’是许多已经是错误的。

(3:57 PM) Thusness: 这是用术语的表达方式。

(3:57 PM) Thusness: 实际上,没有所谓的‘一’

(3:57 PM) Thusness: 和许多

(3:58 PM) Thusness: 只有因空性本质的生灭

(3:58 PM) Thusness: 而生灭本身就是清晰。

(3:58 PM) Thusness: 没有显现之外的清晰

(4:00 PM) Thusness: 如果我们像Ken Wilber那样体验非二元,并谈论阿特曼(Atman:指印度教的真我/大我)。

(4:00 PM) Thusness: 虽然体验是正确的,但理解是错误的。

(4:00 PM) Thusness: 这类似于“我是/我在/本我”。

(4:00 PM) Thusness: 只是它是更高形式的体验。

(4:00 PM) Thusness: 它是非二元的。


对话开始:2008年10月19日,星期日


(1:01 PM) Thusness: 是的

(1:01 PM) Thusness: 实际上修不是否认这个‘觉’(觉性)


(6:11 PM) Thusness: 你解释得好像‘没有觉知’。

(6:11 PM) Thusness: 有时人们误解了你要传达的意思,但要正确理解这个‘觉’,使它能从每一刻毫不费力地显现。

(1:01 PM) Thusness: 但当修行者听到这不是‘它’时,他们立即开始担心,因为那是他们最珍贵的状态。

(1:01 PM) Thusness: 所有的阶段都写的是这个‘觉’或觉性。

(1:01 PM) Thusness: 然而,什么是觉性并未被正确体验。

(1:01 PM) Thusness: 因为没有被正确体验,我们说‘你试图保持的觉知’不存在那样的方式。

(1:01 PM) Thusness: 这并不意味着没有觉知。


2010年:


(12:02 AM) Thusness: 不是没有觉知

(12:02 AM) Thusness: 是要从非主客体的知见理解觉知

(12:02 AM) Thusness: 不是从固有的知见(自性见)

(12:03 AM) Thusness: 那是在事件、行动、业力中溶解主客体理解

(12:04 AM) Thusness: 然后我们逐渐理解‘某人在那里’的感觉实际上只是一个‘自性见的感知’

(12:04 AM) Thusness: 意味着一个‘感知’,一个‘思想’

自性见

:P

(12:06 AM) Thusness: 如何这引向解脱需要直接体验

(12:06 AM) Thusness: 所以解脱不是从‘自我’中解脱,而是从‘自性见’中解脱

(12:07 AM) AEN: 明白..

(12:07 AM) Thusness: 明白吗?

(12:07 AM) Thusness: 但体验光明性(Soh:临在明觉)很重要


对话开始:2010年3月27日,星期六


(9:54 PM) Thusness: 对自我探究不错

(9:55 PM) AEN: 明白..

顺便问一下,你觉得Lucky和Chandrakirti试图传达什么

(9:56 PM) Thusness: 那些引文翻译得不太好。

(9:57 PM) Thusness: 需要理解的是‘无我’不是否认见证觉知。

(9:58 PM) Thusness: ‘无现象’也不是否认现象

(9:59 PM) Thusness: 只是为了‘解构’心智的建构。

(10:00 PM) AEN: 明白..

(10:01 PM) Thusness: 当你听到声音,你不能否认它……可以吗?

(10:01 PM) AEN: 是的

(10:01 PM) Thusness: 那你在否认什么?

(10:02 PM) Thusness: 当你体验到见证者如你在帖子中描述的‘存在的确定性’,你如何能否认这种觉悟?

(10:03 PM) Thusness: 所以‘无我’和‘无现象’是什么意思?

(10:03 PM) AEN: 就像你说的只是错误的心智建构……但觉知不能被否认?

(10:03 PM) Thusness: 不……我不是在说这个

佛陀从未否认五蕴

(10:04 PM) Thusness: 只是自我性

(10:04 PM) Thusness: 问题是什么意味着对事物和‘我’的‘非固有’、空性


2010年:


(11:15 PM) Thusness: 但理解错误是另一回事

你能否认见证觉知吗?

(11:16 PM) Thusness: 你能否认存在的确定性吗?

(11:16 PM) AEN: 不能

(11:16 PM) Thusness: 它本身是没什么问题/不是错误的

你如何否认你自己的存在?

(11:17 PM) Thusness: 你如何否认存在本身

(11:17 PM) Thusness: 直接体验没有中介的纯粹存在感没什么问题

(11:18 PM) Thusness: 在这种直接体验之后,你应该精炼你的理解,你的知见,你的洞见

(11:19 PM) Thusness: 而不是在体验之后,从正确的知见偏离,加强你的错误知见

(11:19 PM) Thusness: 你不要否认见证觉知,而是精炼你对它的洞见

什么是非二元

(11:19 PM) Thusness: 什么是非概念

什么是自发性

什么是‘无我性’方面

(11:20 PM) Thusness: 什么是光明性。

(11:20 PM) Thusness: 你从未体验到任何不变的东西

(11:21 PM) Thusness: 在后期阶段,当你体验非二元时,仍然有这种倾向去专注于一个背景……这将阻碍你深入直接洞见如《Tada》文章中描述的他他。(请看:“无造作”,塔达!,无染(Stainless)

(11:22 PM) Thusness: 即使你证悟到那个层次,也有不同的强度。

(11:23 PM) AEN: 非二元?

(11:23 PM) Thusness: Tada(一个文章)超过非二元……是阶段5-7(请看:“无造作”,塔达!,无染(Stainless)

(11:24 PM) AEN: 明白..

(11:24 PM) Thusness: 是关于将无我和空性洞见整合在一起

(11:25 PM) Thusness: 在无常中体验鲜明感,感受我称之为‘觉性的质地和织体’作为形式非常重要

然后是空性

(11:26 PM) Thusness: 光明性和空性的整合


(10:45 PM) Thusness: 不要否认那见证觉知,而是精炼知见,这非常重要

(10:46 PM) Thusness: 到目前为止,你正确地强调了见证的重要性

(10:46 PM) Thusness: 不像过去,你给人留下否认这种见证存在的印象

(10:46 PM) Thusness: 你只是否认了人格化、实化和对象化

(10:47 PM) Thusness: 以便你能进一步进步,证悟我们的空性本质。

但不要总是发我在MSN上告诉你的东西

(10:48 PM) Thusness: 很快,我会变成某种邪教领袖

(10:48 PM) AEN: 明白.. 笑

(10:49 PM) Thusness: 无我不是普通的洞见。当我们能达到彻底透明的层次时,你会意识到它的好处

(10:50 PM) Thusness: 非概念性、清晰、光明、透明、开放、宽广、无思维、无局部性……所有这些描述变得相当无意义。



(10:45 PM) Thusness: 不要否认那见证觉知,而是精炼知见,这非常重要

(10:46 PM) Thusness: 到目前为止,你正确地强调了见证的重要性

(10:46 PM) Thusness: 不像过去,你给人留下否认这种见证存在的印象

(10:46 PM) Thusness: 你只是否认了人格化、实化和对象化

(10:47 PM) Thusness: 以便你能进一步进步,证悟我们的空性本质。

但不要总是发我在MSN上告诉你的东西

(10:48 PM) Thusness: 很快,我会变成某种邪教领袖

(10:48 PM) AEN: 明白.. 笑

(10:49 PM) Thusness: 无我不是普通的洞见。当我们能达到彻底透明的层次时,你会意识到它的好处

(10:50 PM) Thusness: 非概念性、清晰、光明、透明、开放、宽广、无思维、无局部性……所有这些描述变得相当无意义。


2009年:


(7:39 PM) Thusness: 一直在见证……不要弄错

只是是否理解它的空性本质。

(7:39 PM) Thusness: 一直有光明性

从什么时候没有见证觉知?

(7:39 PM) Thusness: 只是光明性和空性本质

不是只有光明性


(9:59 PM) Thusness: 一直有见证觉知……需要摆脱的是分离感

(9:59 PM) Thusness: 这就是为什么我从未否认见证体验和觉悟,只是正确理解


2008年:


(2:58 PM) Thusness: 没有问题成为见证者,问题只是对见证者的错误理解。

(2:58 PM) Thusness: 那是在见证中看到二元性。

(2:58 PM) Thusness: 或看到‘自我’和其他,主客体分离。这是问题所在。

(2:59 PM) Thusness: 你可以称之为见证觉知或觉性,关键是不应有自我感。


(11:21 PM) Thusness: 是见证觉知

不是见证者

(11:22 PM) Thusness: 在见证觉知中,它一直是非二元的

(11:22 PM) Thusness: 当在见证者时,它总是一个见证者和被见证的对象

当有一个观察者时,不可能没有被观察的

(11:23 PM) Thusness: 当你意识到只有见证觉知时,没有观察者和被观察者

它一直是非二元的

(11:24 PM) Thusness: 这就是为什么当Genpo说没有见证者只有见证觉知时,却教导要和万物分开并观察

(11:24 PM) Thusness: 我评论这个道偏离了知见

(11:25 PM) AEN: 明白..

(11:25 PM) Thusness: 当你教导体验见证者时,你教这个

那不是关于无主客体分离

你在教一个人体验见证者

(11:26 PM) Thusness: 这是“我是/我在/本我”洞见的第一个阶段


2008年:


(2:52 PM) Thusness: 你是否否认“我是/我在/本我”的体验?

(2:54 PM) AEN: 你是说在帖子里?

(2:54 PM) AEN: 不是

(2:54 PM) AEN: 它更像是“我是/我在/本我”的本质,对吗

(2:54 PM) Thusness: 否认的是什么?

(2:54 PM) AEN: 二元理解?

(2:55 PM) Thusness: 是的,是对那个体验的错误理解。就像花的‘红色’。

(2:55 PM) AEN: 明白..

(2:55 PM) Thusness: 鲜明而真实,似乎属于花。它只是显现如此,实际上并非如此。

(2:57 PM) Thusness: 当我们以主客体二分的方式看待时,似乎很困惑,有思想,但没有思想者。有声音,但没有听者,有轮回,但没有永恒的灵魂在轮回。

(2:58 PM) Thusness: 这令人困惑,因为我们深深持有的看待事物的自性见,二元性是这种‘固有’看待的一部分。

(2:59 PM) Thusness: 所以问题是什么?

(2:59 PM) AEN: 明白..

(2:59 PM) AEN: 深深持有的观念?

(2:59 PM) Thusness: 是的

(2:59 PM) Thusness: 问题是什么?

(3:01 PM) AEN: 回来了

(3:02 PM) Thusness: 问题是痛苦的根本原因在于这种深深持有的观念。我们因为这些观念而寻找和依附。这是‘观念’和‘觉知’之间的关系。无法逃避。有自性见,总是有‘我’和‘我的’。就像‘红色’属于花。

(3:02 PM) Thusness: 因此尽管有所有超越的体验,没有正确理解就没有解脱。


---


**标签:** 概念性思维、脱离阐述的自由、“我是/我在/本我”感、自我探究 |



**Soh: 同时,《觉醒现实》社区建议先通过自我探究证悟“我是/我在/本我”,然后再进入非二元、无我和空性。因此这篇文章不是在否认“我是/我在/本我”,而是指出需要进一步揭示临在的非二元、无我、空性本质。


无我的觉悟对于将非二元临在的味道带入所有显现和情境中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任何造作、努力、参照、中心或边界的痕迹……这是任何证悟了自我/我在/神的人梦想成真,它是使其在生活中的每一刻都达到完全成熟的关键。


它将纯粹临在的透明度和超乎度量的光辉带入一切,不是一种惰性或迟钝的非二元体验状态。


它使这种体验成为可能:


“现在的临在是什么?一切……品尝唾液,闻,思考,那是什么?打个响指,唱歌。所有的日常活动,零努力因此无所得。然而这是一种完全的成就。用秘法术语来说,吃神,尝神,见神,听神……哈哈哈。这是几年前当他第一次给我发信息时,我告诉Mr. J的第一件事😂如果有镜子,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清晰不是空的,这也是不可能的。甚至不需要一丝的努力。你感觉到了吗?抓住我的腿,好像我在抓住临在!你已经有这种体验了吗?当没有镜子时,整个存在只是灯光-声音-感觉作为单一的临在。临在抓住临在。抓住腿的动作是临在……抓住腿的感觉是临在……对我来说甚至打字或眨眼。为了避免误解,不要谈论它。正确理解是没有临在,因为每一种知觉感都是不同的。否则Mr. J会说胡说八道……哈哈。当有镜子时,这是不可能的。我想我大约10年前写给Longchen (Sim Pern Chong)的。”——John Tan


“经过15年的“我是/我在/本我”之后达到这个阶段真是一种福气。注意,习惯性倾向会尽其所能夺回它失去的东西。习惯于什么也不做。吃神,尝神,看神,触神。


恭喜。”——John Tan致Sim Pern Chong,在他2006年从“我是/我在/本我”突破到无我之后,http://awakeningtoreality.blogspot.com/2013/12/part-2-of-early-forum-posts-by-thusness_3.html


“一个有趣的评论Mr. J。觉悟之后……只是吃神,呼吸神,闻神,看神……最后完全不建立并解放神。”——John Tan, 2012


无我的目的是让心完全绽放——无限地、完全地、非二元地、非局部地。重新阅读我写给Jax的内容。


在每一种情境中,在所有条件下,在所有事件中。目的是消除不必要的造作,使我们的本质可以毫无障碍地表达出来。


Jax想指向心,但无法以非二元的方式表达……因为在二元性中,本质无法证悟。所有二元的解释都是心造的。你知道大迦叶的微笑吗?即使在2500年后,你能触及那微笑的心吗?


一个人必须通过整个身心来感受这个本质,失去所有的身心,这就是心。然而心也是不可得的。目的是不是要否认心,而是不要对心施加任何限制或二元性,以便心可以完全显现。


因此,不理解缘,就是限制心。不理解缘,就是对其显现施加限制。你必须通过证悟无心完全体验心,并完全接受不可得的智慧。”——John Tan/Thusness, 2014


...


“一个充满诚意的人会意识到每当他试图从是中走出来(尽管他不能),他就会完全困惑。实际上,他不能真正知道任何东西。


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困惑和恐惧,我们不会完全欣赏是。


“我不是思想,我不是感觉,我不是形式,我不是所有这些,我是终极永恒的见证者。”是终极认同。(认别/认取(identification))


我们拒绝的那些短暂现象正是我们在寻找的临在;这是生活在存在中还是生活在持续认同中。存在是流动的,而认同是静止的。认同是任何试图返回一体而不知道其本质已经是非二元的行为。


“我是/我在/本我”不是知晓。我在是存在。存在于思想中,存在于感觉中,存在于形式中……从一开始就没有一个独立的我。


要么没有你,要么你就是一切。”——Thusness, 2007,《Thusness的2004-2012年对话》


...


对于那些仍在修自我探究以证悟“我是/我在/本我”的人,请记住这一点:


John Tan在2009年《Dharma Overground》中写道:


“嗨Gary,


看来在这个论坛中有两类修行者,一类采用渐进法,另一类采用直接法。我对这里还比较新,所以可能有误。


我的看法是你采用的是渐进法,但你在直接法中体验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观察者”。正如Kenneth所说,“你在这里发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这种修会让你自由。”但Kenneth所说的需要你觉醒到这个‘我’。它需要你有‘顿悟’的那种觉悟。觉醒到这个‘我’,灵性的道路变得清晰;它只是这个‘我’的展开。


另一方面,Yabaxoule所描述的是渐进法,因此贬低了“我是/我在/本我”。你必须评估自己的条件,如果你选择直接法,你不能贬低这个‘我’;相反,你必须完全彻底地体验整个‘你’作为‘存在’。当直接法修行者面对非二元觉知的‘无迹’、‘无中心’和‘无努力’的本质时,他们会自然地体会到我们纯净本质的空性。


也许一点关于这两种方法的交汇点会对你有所帮助。


觉醒到‘观察者’的同时会‘开启’‘即时性之眼’;即,它是立即穿透散漫思想并无中介地感知、感受、知觉的能力。这是一种直接的知晓。你必须深刻意识到这种‘直接无中介’的感知方式——太直接以至于没有主客体间隙,太短暂以至于没有时间,太简单以至于没有思想。这是‘眼’,能够通过成为‘声音’而看到‘整个声音’。这也是做内观时需要的同样的‘眼’,即保持‘赤裸’。无论是非二元还是内观,都需要开启这个‘即时性之眼’。”


...


在“我是/我在/本我”状态的中文描述中,John Tan在2007年写道:


“真如:当一个修行者深刻地体验到‘我/我相’的虚幻时,虚幻的‘我相’就有如溪河溶入大海,消失于无形。此时也即是大我的生起。此大我清澈灵明,有如一面虚空的镜子觉照万物。一切的来去,生死,起落,一切万事万物,缘生缘灭,皆从大我的本体内幻现。本体并不受影响,寂然不动,无来亦无去。此大我即是梵我/神我。


注: 修行人不可错认这便是真正的佛心啊!由于执着于觉体与甚深的业力,修行人会难以入眠,严重时会得失眠症,而无法入眠多年。”


一旦修行者深刻体验到“自我/自我形象”的虚幻,虚幻的“自我形象”就像河流汇入大海一样消失无踪。这一刻也是大我的生起。这大我清澈、神秘地活着,明亮而清晰,就像一面空镜子反映万物。来去、生死、起落、万事万物的缘起缘灭,都从大我的根本体显现。根本体不受影响,寂然不动,无来无去。这大我即是梵我/神我。


评论:修行者不应将此误认为真正的佛心!由于执着于觉体和深重的业力,修行者可能难以入眠,严重时甚至多年无法入眠。”


...


**John Tan,2008年:**


**无常**


生灭被称为无常,

自始至终自明/本自光明,本自圆成。

然而由于分裂的业力,

心将光辉与不断的生灭分离。

这种业力幻觉将“光辉/光明”建构成一个永恒不变的对象。


这种“永恒不变”显得难以置信地真实,

仅存在于微妙的思维和回忆中。

本质上光明性本身是空的,

本已无生、无为并遍满一切处。

因此不必害怕生灭。


...


没有什么比什么更真实。

虽然思想生灭生动,

每一次的生灭都保持尽可能的完整。


空性本质在当下不断显现,

并未否认自己的光明性。


虽然非二元被清晰地看到,

保持的欲望仍能微妙地遮蔽。

如过客经过,完全消失。

完全地死去,

见证这纯粹的临在,其无局部性。


~ Thusness/过客


因此……“觉性”不再比无常心更“特殊”或“终极”。


**标签:** 一切是心、无我、非二元 |


---


**Dan Berkow写了一篇不错的文章,以下是该文章的部分摘录:**


[https://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09/04/this-is-it-interview-with-dan-berkow.html](https://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09/04/this-is-it-interview-with-dan-berkow.html)


Dan:

说“观察者不存在”并不是说有些真实的东西缺失了。消失的是概念立场,观察者被投射到这个立场上,以及通过使用思想、记忆、期望和目标来维持这一立场的努力。


如果“此处”是“现在”,就没有视角可以被认同为“我”,即使在每一刻也没有。事实上,心理时间(由比较构建)已经停止。因此,只有“这未分裂的当下”,甚至没有想象中的从这一刻移动到下一刻的感觉。


因为概念的观察点不存在,被观察的事物不能被“适应”到先前作为“我中心”感知的概念类别中。这些类别的相对性被“看到”,未被思想或概念分裂的现实仅仅是存在。


之前作为“观察者”所处的觉知发生了什么?现在,觉知和感知是未分裂的。例如,如果看到一棵树,“观察者”就是“每一片树叶”。没有观察者/觉知与事物分离,也没有事物与觉知分离。顿悟的是:“这就是它”。所有的权威言论、指引、智慧言论、对“特殊知识”的暗示、无畏的真理追寻、巧妙的悖论见解——所有这些都被看到是不必要且与重点无关的。“这”,就是“它”。不需要再添加任何东西,事实上也没有“进一步的东西”——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抓住或放弃。


Gloria:Dan,在这一点上,任何断言都显得多余。这是一个只能用沉默和空性来指代的领域,甚至那也是太多了。即使说“我是/我在/本我”也只是增加了另一个层面的觉知。即使说无作者也是一种断言,不是吗?那么这是否就无法进一步讨论了?


Dan:

你提到了两个值得探讨的点:不提“我是/我在/本我”,而是使用“纯觉知”术语,或许“无观察者”术语更合适。


不使用“我是/我在/本我”,而是提到“纯觉知”,是一种说法,觉知不是聚焦于“我”,也不关注区分自身的存在与不存在。它不是以任何客观化的方式看待自己,因此不会对自己所处的状态有任何概念——“我是/我在/本我”只适用于与“别的东西存在”或“我不存在”对立的情况。没有“别的东西”也没有“非我”,就不能有“我是/我在/本我”觉知。“纯觉知”也可以以类似方式被批评——是否存在“非纯觉知”,是否存在觉知之外的东西?因此术语“纯觉知”或仅仅“觉知”只是为了对话而使用,承认词语总是暗示二元对立。


相关的概念“观察者不存在”或“作者不存在”是质疑通常支配感知的假设。当这些假设被充分质疑时,这一断言就不再需要了。这是“用刺去除刺”的原则。没有被断言的肯定,否定就没有相关性。“单纯的觉知”并没有想到有观察者或作者存在或不存在。


... 


**反对非二元觉知的实体知见**


我注意到这个视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AZPWu084m4](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AZPWu084m4) “Vedantic Self and Buddhist Non-Self | Swami Sarvapriyananda” 在互联网上和论坛中流传,且非常受欢迎。我很欣赏Swami的比较尝试,但不同意Candrakirti的分析将非二元觉知留作最终不可还原的现实,未被解构。基本上总结一下,Swami Sarvapriyananda认为七重分析解构了一个单独的永恒自我,如二元Samkhya学派的见证者或阿特曼(Atman:指印度教的真我/大我),但留下了非二元Advaita学派的非二元梵我未触及,他给出的类比是觉知和形式如同金子和项链,它们是非二元的,不是分离的见证者。这种非二元基质(所谓的“金一切的本质”)作为一切的本质真实存在。


由于这个视频,我意识到需要更新我博客文章中的一段引述,来自John Tan和我以及其他几个人:“佛性不是“我是/我在/本我”” [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07/03/mistaken-reality-of-amness.html](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07/03/mistaken-reality-of-amness.html)——我必须更新,因为我在线上将这篇文章发送给人们(视情况也通常发送1)Thusness/PasserBy的七阶段觉悟(Thusness “真如”/PasserBy “过路人”开悟的七个阶段) [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07/03/thusnesss-six-stages-of-experience.html](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07/03/thusnesss-six-stages-of-experience.html) 和可能2)无我(Anatta)、空性、Maha与普通性、和自然完美 (论无我,空性,摩诃与平凡,和自然圆满)(论无我,空性,摩诃与平凡,和自然圆满)[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09/03/on-anatta-emptiness-and-spontaneous.html](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09/03/on-anatta-emptiness-and-spontaneous.html)——一般反馈非常积极,很多人从中受益)。应该早点更新以澄清。


我非常尊重Advaita Vedanta和印度教其他学派,无论是二元的还是非二元的,以及其他基于终极自我或非二元觉知的宗教中的神秘传统。但佛教强调三法印:无常、苦、无我。以及空性和缘起。因此我们需要在体验觉悟方面强调区别,正如Archaya Mahayogi Shridhar Rana Rinpoche所说,“我必须重申,理解这两个系统的区别非常重要,并不是为了贬低任何一个宗派。”——[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search/label/Acharya%20Mahayogi%20Shridhar%20Rana%20Rinpoche](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search/label/Acharya%20Mahayogi%20Shridhar%20Rana%20Rinpoche)。


在“我是/我在/本我”和无我觉悟之间,有一个阶段是John Tan、我和许多其他人经历过的。那就是一心阶段,非二元梵我被视为所有形式的实质或基质,与所有形式非二元但拥有不变和独立的存在,可以作为任何事物和一切变化。类比是金子和项链,金子可以制成各种形状的项链,但实际上所有的形式和形状仅是金子的本质。最终分析中一切都只是梵我,只是在其根本现实(纯粹的非二元觉知)被误解为多样性时才显现为各种对象。在这个阶段,觉知不再被视为与显现分离的二元见证者,因为所有显现都被感知为纯粹的非二元觉知的一个本质,变化为一切。


这种实质性的非二元主义知见(“金”/“梵我”/“不变的纯粹非二元觉知”)在无我觉悟中也被看透。正如John Tan曾说,“自我是约定的。不能混淆两者。否则就是在谈论唯心论。”以及“需要将自我/自我与觉知分开。然后即使是觉知也在从所有阐述中解构或自性中解构。”


更多关于此主题的信息,请参见必读文章:7)超越觉知:对身份和觉知的反思 [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18/11/beyond-awareness.html](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18/11/beyond-awareness.html) 以及 6)区分我在、一心、无心和无我 [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18/10/differentiating-i-am-one-mind-no-mind.html](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18/10/differentiating-i-am-one-mind-no-mind.html)


以下是AtR指南较长版本中的摘录:


Soh的评论,2021年:“在阶段4,一个人可能被困在认为一切都是意识的一种实质,像金子被制成各种装饰品,虽然从未离开其纯净的金质本质。这是梵我的知见。尽管这种知见和见解是非二元的,但它仍基于实质观和‘内在存在’的范式。相反,一个人应该觉悟到意识的空性[只是一个名称,就像‘天气’——参见天气类比的章节],并应从缘起的角度理解觉知。这种见解的清晰度将消除认为觉知是内在本质变成这和那的实质知见。正如《佛陀教导了什么》一书中的引用:


必须在这里重申,根据佛教哲学,没有一种永久的、不变的精神可以被认为是‘自我’、‘灵魂’或‘自我’,与物质相对,意识(vinnana)也不应被视为与物质相对的‘精神’。这点必须特别强调,因为从最早到现在,错误地认为意识是一种通过生活继续作为永久本质的自我或灵魂的观念一直存在。


佛陀的一个弟子,名叫萨提,认为师父教导的是:“是同样的意识在轮回和游荡。”佛陀问他他所说的“意识”是什么意思。萨提的回答是经典的:“是表达、感觉、体验好坏业果的那个。”


“你这愚蠢的人”,师父责备道,“你从哪里听到我这样解释教义的?我不是多次解释过意识是因缘而起的吗:没有因缘意识就不会生起。”然后佛陀进一步解释了意识:“意识是根据它生起的条件而命名的:由于眼睛和可见形式生起一种意识,这被称为视觉意识;由于耳朵和声音生起一种意识,这被称为听觉意识;由于鼻子和气味生起一种意识,这被称为嗅觉意识;由于舌头和味道生起一种意识,这被称为味觉意识;由于身体和触觉对象生起一种意识,这被称为触觉意识;由于心和心的对象(思想和想法)生起一种意识,这被称为心意识。”


然后佛陀进一步通过一个例子解释:火是根据它燃烧的材料命名的。火可以因为木头而燃烧,这被称为木火。它可以因为稻草而燃烧,这被称为稻草火。所以意识是根据它生起的条件命名的。


在这一点上,伟大的评论家佛陀达摩解释道:“……火因木而燃烧,只在有木材供应时燃烧,但当木材不再存在时(供应)在那地方熄灭,因为那时条件改变了,但(火)不会转到碎片等,成为碎片火等等;同样,意识因眼和可见形式而生起,只在有眼、可见形式、光和注意的条件下,在眼的感官门中生起,但当条件不再存在时(意识)就在那时那里熄灭,因为条件改变了,但(意识)不会转到耳等,成为听觉意识等等。”


佛陀明确表示,意识依赖于物质、感受、知觉和心行,它不能独立于它们存在。他说:


“意识可以依赖于物质作为其手段(rupupayam),物质作为其对象(rupdrammanam),物质作为其支持(rupapatittham)存在,并在寻求快乐中可能增长、增加和发展;或者意识可以依赖于感受作为其手段……或者知觉作为其手段……或者心行作为其手段,心行作为其对象,心行作为其支持,在寻求快乐中可能增长、增加和发展。


‘如果有人说:我将展示意识的来、去、消逝、生起、增长、增加或发展,不依赖于物质、感受、知觉和心行,他将是在谈论不存在的东西。”


菩提达摩也教导道:通过洞察看到,形式不仅仅是形式,因为形式依赖于心。而心不仅仅是心,因为心依赖于形式。心和形式相互创造和否定……心与世界是对立的,显现就在它们相遇之处。当你的心不动于内,世界就不会在外显现。当世界和心都透明时,这是真正的洞察。


苏:2007年2月25日


我将只管坐禅(禅宗的“只是坐着”冥想/禅坐方法)视为觉悟和觉悟的自然表达。


但很多人完全误解了这一点……他们认为修即觉悟意味着不需要觉悟,因为修就是觉悟。换句话说,即使是初学者在打坐时也像佛陀一样觉悟。


这是完全错误的愚蠢思想。


相反,理解修即觉悟是觉悟的自然表达……没有觉悟,一个人将无法发现修即觉悟的本质……


......


我曾告诉我的朋友/老师'Thusness',“我以前在坐禅时有目标和方向。现在,坐禅本身就是觉悟。坐着就是坐着。坐着就是坐着的活动,空调的嗡嗡声,呼吸。行走本身就是觉悟。修不是为了觉悟,而是所有的活动本身就是觉悟/佛性的完美表达。无处可去。”


除非一个人有清晰直接的非二元洞见,否则我看不出有可能直接体验到这一点。若未觉悟到这瞬间显现的原始纯净和自然完美,总会有努力和尝试“做某事”,实现某种状态……无论是世俗的平静状态,专注,还是超凡的觉悟或解脱状态……这些都是由于对这瞬间显现的真实本质的无知。


然而,非二元体验仍可分为:


1) 一心


- 最近我注意到大多数灵修导师和大师都将非二元描述为一心。这是,觉悟到没有主体-客体/感知者-被感知者的划分或二分法,他们将一切都归结为心,山川河流都是我——一种不分的本质显现为众多。


虽然没有分离,但这种知见仍是内在的形而上学本质。因此是非二元但固有的。


2) 无心


在这里,即使是“一个裸露的觉知”或“一心”或一个源头也完全被遗忘并溶解为单纯的景象、声音、升起的思想和消逝的气味。只有自光明的瞬间流动。


......


然而,我们必须理解,即使有无心的体验,也还未达到无我的觉悟。在无心的情况下,它可以保持为一种顶峰体验。实际上,对于一心的修行者来说,自然进展到偶尔进入无心领域是正常的……但由于没有通过觉悟在观念上取得突破,回归到源头、一心的潜在倾向非常强烈,无心的体验将无法稳定持久。修行者可能会尽最大努力保持裸露和非概念,并通过觉知的裸露来维持无心的体验,但没有某种觉悟的升起,就无法取得突破。


特别是,突破这种固有自我观念的重要觉悟是意识到一直以来从未有过“自我”——在见到的中总是只有见,在听到的中总是只有听,在活动中没有主体!是缘起的过程自身在运转和知觉……没有自我、主体、感知者、控制者。


这种觉悟是永久性地打破“见者-见-所见”或“一个裸露的觉知”的知见,通过觉悟到从未有过“一个觉知”——“觉知”、“见”、“听”仅是不断变化的感知和景象、声音的标签,如同“天气”这个词指的是不断变化的雨、风、云,瞬间形成和分离……


然后,随着探究和洞见的深化,体验到只有这个缘起的过程,所有因缘和合在这瞬间的活动中,因此当吃苹果时就像是宇宙在吃苹果,宇宙在打字,宇宙在听声音……或宇宙就是声音。就是这样……就是只管坐禅。在见到的中只有见,在坐禅的中只有坐禅,整个宇宙都在坐禅……当没有自我时,冥想/禅坐之外没有冥想/禅坐者。每一刻都不能不成为修-觉悟……这甚至不是专注或任何形式的刻意努力的结果……相反,这是实时验证觉悟、体验和视角的自然表达。


禅宗大师道元,实践-觉悟的倡导者,是禅宗中对无我和缘起有非常深刻体验的稀有而清晰的瑰宝。如果没有实时的无我和缘起的深刻觉悟,我们永远无法理解道元所指的……他的话可能听起来晦涩、神秘或诗意,但实际上他只是指向这个。


有人“抱怨”只管坐禅只是暂时压制烦恼,而不是永久消除它。然而,如果一个人觉悟了无我,那么它就是自见终结,即传统上的见道果([https://www.reddit.com/r/streamentry/comments/igored/insight_buddhism_a_reconsideration_of_the_meaning/?utm_source=share&utm_medium=ios_app&utm_name=iossmf%20](https://www.reddit.com/r/streamentry/comments/igored/insight_buddhism_a_reconsideration_of_the_meaning/?utm_source=share&utm_medium=ios_app&utm_name=iossmf%20))。


......


最近苏也写信给某人:


其实很容易理解。你知道“天气”这个词吗?它本身不是一个东西,对吧?它只是一个标签,指不断变化的云形成和分离、风吹、太阳照耀、雨落等,是不断变化的依缘显现。


现在,正确的方式是觉悟到“觉知”不外乎天气,它只是指见、听、感知的一切,以纯粹临在显现出来,是的,在死亡时,无形的明光临在或如果你调入那个层面,它只是另一个显现,另一个感官门,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觉知”就像“天气”一样,是依缘命名的,它本身没有内在的存在。


错误的方式是将“天气”视为一个独立存在的容器,雨和风进进出出但天气是某种不变的背景,变化为雨和风。这是纯粹的妄念,经过调查发现这种“天气”根本不存在。同样,“觉知”不存在作为某种不变的东西,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它不像“木柴”变成“灰烬”。木柴是木柴,灰烬是灰烬。


道元说:


“当你乘船观望海岸时,你可能会认为海岸在移动。但当你仔细看船时,你会看到船在移动。同样地,如果你用困惑的身心检查万事万物,你可能会认为你的心性和本质是永久的。当你亲自实践并回到你所在之处时,就会明白没有任何东西有不变的自性。


木柴变成灰烬,永远不会再变回木柴。然而,不要认为灰烬是未来,木柴是过去。你应该理解,木柴存在于木柴的现象表达中,包括过去和未来,是独立于过去和未来的。灰烬存在于灰烬的现象表达中,也完全包括未来和过去。就像木柴变成灰烬后不会再变回木柴一样,你在死亡后也不会回到出生。”


(注意,道元和佛教徒并不否认轮回,但不主张有一个不变的灵魂经历轮回,见《无我轮回》[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18/12/reincarnation-without-soul.html](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18/12/reincarnation-without-soul.html))


......


苏:


当一个人觉悟到觉知与显现之间没有固有的本质与其显现的关系……而是像水与湿([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18/06/wetness-and-water.html](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18/06/wetness-and-water.html)),或像“闪电”与“闪光”([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13/01/marshland-flowers_17.html](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13/01/marshland-flowers_17.html))——从未有过一个闪电在闪光之外,也没有作为闪光的代理人,不需要任何主体或名词来启动动词……而只是同一事件的词语……那么一个人就会进入无我的洞见。


那些有本质观念的人认为某物正在变成另一物,像是宇宙意识在变化成这和那并在变化……无我洞见看穿自性见,只看到依缘起的法,每一瞬间的实例是脱节的,但与所有其他法相互依存。这不是某物变成另一物的情况。


......


[3:44 PM, 1/1/2021] 苏伟瑜:阿努拉格·杰恩

苏伟瑜

目击者在直接道中看到显现之后便会崩溃。如你所提及的,对象应已彻底解构。在对象和显现解构之后,没有什么可成为目击者,目击者便会崩溃。

1

 · 回复

 · 1m

[3:46 PM, 1/1/2021] 约翰·谭:不完全是。对象和显现也可以通过纳入一种全包容的觉知而崩溃。

[3:48 PM, 1/1/2021] 苏伟瑜:是的,但它像非二元

[3:49 PM, 1/1/2021] 苏伟瑜:意味着目击者和显现崩溃之后,它可以是非二元的

[3:49 PM, 1/1/2021] 苏伟瑜:但仍然是一心

[3:49 PM, 1/1/2021] 苏伟瑜:对吧?

[3:49 PM, 1/1/2021] 苏伟瑜:但阿特曼南达也说最后即使意识的观念也会溶解

[3:49 PM, 1/1/2021] 苏伟瑜:我认为这像是一心进入无心,但不确定是否谈到无我

[3:50 PM, 1/1/2021] 约翰·谭:是的。

[3:57 PM, 1/1/2021] 苏伟瑜:阿努拉格·杰恩

苏伟瑜

哪里有“全包容觉知”的观念?听起来觉知被视为一个容器。

 · 回复

 · 5m


阿努拉格·杰恩

苏伟瑜

当你说意识溶解时,你首先需要回答它是如何存在的,对吧?

 · 回复

 · 4m

[3:57 PM, 1/1/2021] 苏伟瑜:哈哈

[4:01 PM, 1/1/2021] 约翰·谭:在纳入时,没有容器-内容物的关系,只有觉知。

[4:03 PM, 1/1/2021] 苏伟瑜:阿努拉格·杰恩

苏伟瑜

觉知如何“存在”?在哪里,怎么存在?

 · 回复

 · 1m

[4:04 PM, 1/1/2021] 约翰·谭:无论如何,这不是为了不必要的争论,如果他真的明白,那就随他去吧。

......

“是的。主客体可以都崩溃成纯粹的觉观,但只有当这个纯粹的觉观也被放下/耗尽时,自然的自发性和无努力才能开始奇妙地运作。这就是为什么它必须彻底,所有的“强调”。但我认为他明白了,所以你不用一直唠叨。” - 约翰·谭

......


弥勒菩萨和阿僧伽的真正意图,摘录自Mipham Rinpoche的《中观、唯识和弥勒菩萨及阿僧伽的真正意图》:


……那么,中观大师为何要批判唯识学说?因为自称为唯识学说的支持者,在谈论唯识时,说没有外在对象,但心是实质存在的——就像没有蛇性但有绳性的绳子。他们未能理解这些说法是从世俗的角度提出的,认为非二元意识在终极层面上是真实存在的。这种学说是中观派批判的对象。但他们说,我们不批判正确理解了佛陀所教的唯识道的阿僧伽的思想……


……因此,如果唯识派所称的“自照的非二元意识”被理解为是所有二元意识的终极,是其主体和客体不可言说的,并且被认为是真实存在而不是本质空的,那么它就是必须被批判的对象。另一方面,如果这种意识被理解为从一开始就是无生起的(即空的),通过自省觉知直接体验,并且是自照的无主客的智慧,那么它就是要被确立的。中观和密乘都必须接受这一点。


......


觉知者感知所感知的;

没有所感知的就没有感知;

因此你为何不承认

既无对象也无主体?


心只是一个名称;

除了名字它什么也不是;

所以视意识为一个名称;

名字也没有内在的本性。


不管在内还是在外,

或介于两者之间,

征服者从未见过心;

所以心的本性是幻觉。


颜色和形状的区别,

或者对象和主体的区别,

男、女和中性的区别——

心没有这样的固定形式。


简而言之,佛陀从未见过,

他们也永远不会见到(这样的心);

所以他们怎么能看到它有内在的本性,

它没有内在的本性?


“实体”是概念化的;

无概念化是空性;

哪里有概念化,

哪里就没有空性。


从感知者和被感知的角度看心,

这是如来所未见的;

哪里有感知者和被感知的,

哪里就没有觉悟。


无特征和无起源,

无实在性并超越言语,

空间、觉悟心和觉悟

具有非二元的特征。


——龙树菩萨


......


最近我注意到很多人在Reddit上受Thanissaro Bhikkhu的教导影响,认为无我是仅仅一种解离的策略,而不是强调洞察无我是法印的重要性([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21/07/anatta-is-dharma-seal-or-truth-that-is.html](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21/07/anatta-is-dharma-seal-or-truth-that-is.html))。这种理解是错误和误导的。我在11年前的文章《无我:非自我还是无我?》([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11/10/anatta-not-self-or-no-self_1.html](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11/10/anatta-not-self-or-no-self_1.html))中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引用了许多经典文献来支持我的知见。


……


另见,Greg Goode谈论《不二论/中观》([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14/08/greg-goode-on-advaitamadhyamika_9.html](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14/08/greg-goode-on-advaitamadhyamika_9.html))


-------------- 2022年9月15日更新


佛陀对“源头”的看法


Thanissaro Bhikkhu在对《根序经》注释中说:虽然现在我们很少以与桑克亚哲学家相同的术语思考,但长期以来——并且至今——有一种倾向,即创造一种“佛教”形而上学,其中认为空性、无为、法身、佛性、觉、等,作为存在的基础,整个我们的感官和精神体验(“一切”)从中涌现,当我们冥想/禅坐时返回到它。有人认为这些理论是没有直接冥想/禅坐体验的学者的发明,但实际上,它们大多是由冥想/禅坐者提出的,他们将特定的冥想/禅坐体验标记(或在经文中称为“感知”)为最终目标,以微妙的方式认同它(如我们被告知的“我们是知觉”),然后将这种体验视为所有其他体验的存在基础。

任何沿着这些路线的教导都会受到佛陀对最初听到这段经文的比丘所提出的相同批评。


罗伯·伯比亚在《证悟心性的本质》中说:

有一次,佛陀对一群比丘说,不要把觉知视为万物的源头。因此,这种认为有一个广阔的觉知,一切都从中出现并回到它的知见,虽然美妙,但佛陀告诉他们,这实际上不是一种善巧的看待现实的方式。这是一段非常有趣的经文,因为它是为数不多的经文之一,结尾处没有说比丘们欢喜佛陀的言词。

这群比丘不想听这个。他们对这种层次的洞见非常满意,美妙如它是,并说比丘们并未欢喜佛陀的言词。(笑声)同样,作为一个教师,我不得不说也会遇到这种情况。这种层次是如此吸引人,具有某种终极的味道,往往人们在此处固执不移。


——更新于2009年7月21日


觉知是自我还是中心?


体验觉知面对面第一阶段就像你在一个球体的表面上标记了一个点,你称它为中心。你标记了它。


后来你意识到,当你在球体的表面上标记其他点时,它们具有相同的特征。这是非二元的初体验。(但由于我们的二元倾向,即使有非二元体验,仍然没有清晰)


肯·威尔伯:"当你处于那种状态(见证者),并“感受”这个见证者像一个广阔的空间,如果你然后看山,你可能会注意到,见证者的感觉和山的感觉是同一个感觉。当你“感受”你的纯粹自我并“感受”山时,它们是完全相同的感觉。"


当你被要求在球体表面找到另一个点时,你可能不确定,但你仍然非常小心。


一旦无我的洞见稳定下来,你就可以自由地指向球体表面任何一点——所有点都是中心,因此没有“那个”中心。“那个”中心不存在:所有点都是中心。


当你说“中心”时,你是在标记一个点并声称它是唯一具有“中心”特征的点。纯粹存在的强度本身就是一种显现。没有必要将内外分开,因为最终所有感知都会经历高强度的清晰体验。所以不要让“强度”创造内外的层次。


现在,当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球体时,我们不知道所有的点都是一样的。因此,当一个人第一次经历非二元时,倾向仍在作用,我们不能完全体验身心解构,体验不清晰。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对我们的体验非常小心,并试图做到非二元。


但当觉悟清晰并深入我们的内心时,它真的变得毫不费力。不是因为它是一种常规,而是因为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只是让意识的广阔自然显现。


——2008年5月15日更新


关于空性的详解


如同一朵红花在观察者面前如此生动、清晰,“红色”似乎“属于”花,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红色的视觉不会出现在所有动物物种中(狗无法感知颜色),也不是心的属性。如果给你一个“量子视力”来观察原子结构,同样也找不到“红色”的属性,只有几乎完全的空间/空无,没有可感知的形状和形式。任何显现都是依缘起的,因此是空的,没有固有的存在或固定的属性、形状、形式或“红色”——只是光明却空无,仅仅是没有固有/客观存在的显现。是什么导致我们每个人的颜色和体验的不同?依缘起……因此是空的。这是所有现象的本质。


如你所见,没有狗、昆虫或我们,或其他领域的众生(它们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感知模式)所见的“花性”。“花性”是一个不持续片刻的幻觉,仅仅是因缘和合的集合。类似于“花性”的例子,没有“自性”作为见证的背景——纯净觉知不是见证的背景。相反,这一刻的显现整体就是我们的纯净觉知;清晰透明,但空无固有的存在。这是“见一为多”、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为一的方式。这也是我们本质的无形无相的意义。


由于主客体二元感知的习性如此强烈,纯净觉知很快被归因于“我”、阿特曼(Atman:指印度教的真我/大我)、终极主体、见证者、背景、永恒、无形、无色、无相和空无任何属性,并且我们不知不觉地将这些属性对象化为一个“实体”,并将其作为一个永恒的背景或一个空无。这“二元化”了形式与无形,并试图将它们从自身分离。这不是“我”,“我”是超越变动和完美的静止,超越现象显现。当这样做时,它阻止我们体验觉知的颜色、质地、结构和显现本质。突然间,思想被归入另一个类别,并被否认。因此“无个性”显得冷漠和无生命。但这对佛教中的非二元修行者来说并非如此。对他/她来说,“无形和无相”是生动活泼的,充满了颜色和声音。“无形”并不与“形式”分离——无形的形式,觉知的质地和结构。它们是一体的。实际上,思想思维,声音听见。观察者一直是被观察者。无需见证者,过程本身知道并运转,如佛音论师在《清净道论》中所述。


在裸露的觉知中,没有属性的分离和这些属性对象化成不同的组群。所以思想和感官感知没有被否认,无常的本质被全然地接纳在无我的体验中。“无常”从来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样子,从来不是在概念思想中理解的样子。在非二元体验中,无常本质的真相被体验为无动地发生、无去向的变化。这就是无常的“所是”。就是这样。


禅宗大师道元和惠能说:“无常即佛性。”


更多关于空性的阅读,请见《非二元和空性的联系》和《存在的非坚固性》


------------------


2022年:另一个关于缘起和空性的详解


花在哪里?


尹玲:


我昨天与朋友谈论缘起和空性时,今早进行了思考……我的探询是——

**

当你看到一朵花,

问,花在我的心里吗?花在外面吗,独立于我的心吗?花在心与外面之间吗?花在哪里?


当你听到一个声音,问,

声音在我的耳朵里吗?在我的心里吗?在我的脑中吗?在收音机里吗?在空气中吗?独立于我的心吗?声音在独立地漂浮吗?在哪里?


当你触摸一张桌子,问,

这种触觉是在我的手指上吗?在桌子上吗?在两者之间的空间里吗?在我的脑中吗?在我的心里吗?独立于心吗?在哪里?


继续寻找。看、听、感受。心需要寻找才能满足。如果不这样做,它会一直无知。

**

然后你会看到,从来没有一个自我,佛教中的自我指的是独立的东西——独立的、单一的、实质的、在这“世界”里或之外的东西。

为了让声音出现,耳朵、收音机、空气、波、心、知觉等需要共同出现,才有声音。缺少其中之一,就没有声音。

——这就是缘起。

但是花在哪里?你真的在听到什么吗?一场管弦乐的表演如此生动!但在哪里?!


——那是空性。

**

一切都是幻象。存在,却不存在。显现却空。

那是,现实的本质。

你从来不需要害怕。你只是错误地认为一切都是真实的。


也见:


我最喜欢的经,声音的非生和缘起


由于缘起而非生


--


现象与本体


禅宗大师圣严:


当你处于第二阶段,虽然你觉得“我”不存在,但宇宙的本体,或最高真理,仍然存在。虽然你认识到所有不同的现象都是这个本体或最高真理的延伸,但仍存在本体与外在现象的对立。

.

.

.

进入禅(Zen)的人不会将本体和现象视为彼此对立的两件事。它们甚至不能被比作手的背面和手掌。因为现象本身就是本体,除了现象外,没有本体可寻。本体的现实存在于变化无常的现象中,它们不断变化,没有恒定的形式。这是真理。


------------------ 2008年9月2日更新


摘录自Thusness/Passerby的sgForums:


AEN发布了一个关于我尝试传达内容的好网站。请观看这些视频。我将视频中讨论的内容分为方法、知见和体验以便于说明如下:


1. 方法是通常所知的自我探询。


2. 我们目前的知见是二元的。我们以主体/客体划分的方式看事物。


3. 体验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类:


3.1 强烈的个人身份感


3.2 海洋般的非概念体验。

这是因为修行者解脱了概念性,摆脱了标签和符号。心持续地与所有标签和符号脱离。


3.3 海洋般的体验融入一切。

非概念性的时期延长,足以暂时悬置内外的分离。


3.2和3.3的体验是超越的,非常珍贵。然而,这些体验通常被误解和扭曲,被对象化为“终极、永恒和独立”的实体。这被视频中的发言人称为阿特曼、神或佛性。这被称为“我是”的体验,具有不同程度的非概念性。通常经历过3.2和3.3的修行者发现很难接受无我和空性的教义。这些体验太清晰、真实和喜悦,无法放弃。他们被压倒了。


在我们进一步讨论之前,你为什么认为这些体验被扭曲了?


(提示:我们目前的知见是二元的。我们以主体/客体划分的方式看事物。)


------------------


有不同类型的冥想/禅坐喜悦/愉悦/陶醉。

像三摩地冥想/禅坐,每个禅定状态代表了与特定集中度相关的某种喜悦;洞察我们本质的喜悦不同。


二元心的喜悦和愉悦与修行者体验的不同。“我是”是一种比持续喋喋不休的二元心更高级的喜悦。这是一种与“无形、无色、无味、无相、无念”的体验相关的超越状态的喜悦。


无我或非二元是一种更高级的喜悦,源于直接体验一体和无分离。它与“我”的消失有关。当非二元脱离感知时,这种喜悦是一种超越一体的形式。这就是非二元的透明性。


....


以下文字来自另一位论坛用户(苏:斯科特·基洛比)在另一个论坛上发布的内容:


[http://now-for-you.com/viewtopic.php?p=34809&highlight=#34809](http://now-for-you.com/viewtopic.php?p=34809&highlight=#34809)


当我离开电脑,走进厨房,然后走进浴室时,我注意到我无法区分这里的空气和我或空气与水槽。我不在开玩笑。不是,我是说,你看到了这种相互作用。怎么能没有另一个呢?


我现在正在吸入空气,注意到相互作用。这个键盘就在我的指尖尽头,像是我的延伸。我的心说“不,那是键盘,这些是你的手指,非常不同的东西”,但觉知并没有那么干脆地做出区分。当然,有一种觉观,我的手指是这样的,键盘看起来不同。但再次,互动。


为什么心要在沉默和声音之间做这样的区分呢?我们确定它们是分开的吗?我刚刚对着空气说了“是的”。我注意到有沉默,然后这个词进入空气,然后再次沉默。这两个“东西”是成对的,不是吗?怎么能一个没有另一个呢?所以它们是分开的吗?当然,心说“是的”,它们是分开的。它可能还会说一些老师们说的话,“你是觉知。”但我是吗?这个词,这张桌子。那是觉知吗?区别在哪里?


我们随心所欲地编造这些东西,不是吗?无论我们想相信什么。“一切都是一体的。”“我是觉知。”“耶稣基督是我的救主。”“花生酱和果冻很恶心。”我现在在开玩笑。但我怎么知道这些东西是分开的,形式和无形,如果我不在这里,现在,看这关系,看它们如何互动。这感觉像是一个开放的问题。我可以说“这一切都是一体的”或其他类似的话,错过了再次观察这种相互作用的机会,看看我的手指,键盘,空气,屏幕前的空间,和屏幕如何一起互动。


--------------


在正念中有两种认知方式。一种认知方式与感知有关。感知我们的体验。那么问题是,感知发生在哪里?所以如果你现在感知你的手。感知发生在你的手里。它发生在脚上吗,感知在哪里发生?它发生在心里吗?

...在你的手里。当然。有些事情在你的手里发生,给你这些感觉,对吧,我称之为感知。感知手在手里。手在自己体验手。你的脚没有体验你的手。但手在体验自己。振动、紧张、温暖、冷。这些感觉就在那里发生。在手里感知自己。有一种存在于我们体验的位置的觉知。这有道理吗?你们有人困惑吗?


...正念修的一部分是放松到感知的体验中。只是让自己成为体验的感觉。带着一种存在感或参与感...让自己真正投入到感觉体验中...无论生活中发生什么,无论我们有什么体验,都有一种感觉的元素。 “觉醒召唤我们进入一切”,这是一个建议——进入,沉浸在这种即刻的感觉中。这是一个非二元的世界。体验和感觉之间没有二元,感觉和感知之间也没有二元。那里有感觉和感知它,不是吗?没有感觉没有感知,即使你可能没有注意到它,那里有一种感知。 所以佛教修的一部分是深入这种非二元的世界...这种感觉自身未分割的世界。我们大多数人把自己与它区分开来,分开来。我们判断它,衡量它,根据自己定义它,但如果我们放松并深入生活的即时性...那么有些东西佛种子就会开始绽放和成长。


~ 吉尔·弗朗斯达尔论佛性,2004年

----------------


(另一部分)...当这种状态在修中得到某种解决和处理时,为了更深入和更全面地进入我们的体验,我们还必须处理非常非常微妙的东西,这些传统称为“我是”的感觉。那种“我是”的感觉。它看起来很无辜,很明显,我不是医生,我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我不会把这些作为我的身份。但是,你知道,我是。我思故我在。我感知故我在。我意识故我在。这里有某种代理,有某种存在,有某种我是的感觉。只是存在的感觉,那种存在的振动,那种存在知道自己...只是一种我是的感觉。人们说,好吧,那种我是的感觉只是存在,它是非二元的。没有内外,只是一种存在的感觉。佛教传统说,如果你想完全进入生活的即时性,完全进入生活的体验,你也必须处理这种非常微妙的我是的感觉,让它溶解消失,然后那就开启了觉醒,自由的世界。


~ 吉尔·弗朗斯达尔论佛性,2004


““吉尔·弗朗斯达尔(Gil Fronsdal,1954年生)是一位佛教徒,自20世纪70年代起修习禅宗和内观(Vipassana),目前是一位住在旧金山湾区的佛教老师。他是加利福尼亚州红木城内观禅修中心(Insight Meditation Center, IMC)的指导老师,是美国最著名的佛教徒之一。他拥有斯坦福大学的佛教研究博士学位。他的众多在线法谈包含了有关禅修和佛教的基本信息,以及面向普通人的佛教微妙概念的解释。”他还从一位禅宗住持那里获得了法脉传承。”


“更新2021年,更多引用:


如来藏,2009年:

“……那种直接而不可动摇的洞见,一个如此强烈的确信,甚至佛陀也无法动摇你对这种觉悟的认知,因为修行者清晰地看到了真相。这是对‘你’的直接和不可动摇的洞见。这是修行者必须拥有的觉悟,以证悟禅的顿悟。你会清楚地理解为什么那些修行者很难放弃这个“我是/我在/本我”并接受无我的教义。实际上,并不是放弃这个‘见证者’,而是加深洞见,包括我们光明本性的非二元性、无根基性和相互关联性。正如罗布所说,‘保持这种体验,但要精炼你的知见。’” - 觉悟与体验以及不同视角下的非二元体验

[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09/09/realization-and-experience-and-non-dual.html](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09/09/realization-and-experience-and-non-dual.html)


..........


“[2020年4月24日下午5:24] John Tan: 在“我是/我在/本我”中最重要的体验是什么?在“我是/我在/本我”中必须发生什么?甚至没有一个‘在’,只有‘我’……完全的静止,只有‘我’,对吗?

[2020年4月24日下午5:26] Soh Wei Yu: 觉悟,对存在的确定性……是的,只是静止和无疑的‘我’/存在的感觉。

[2020年4月24日下午5:26] John Tan: 而完全的静止只有‘我’是什么?

[2020年4月24日下午5:26] Soh Wei Yu: 只是‘我’,只是存在本身。

[2020年4月24日下午5:28] John Tan: 这种静止吸收了所有东西,并将它们包括在‘我’中。这种体验叫什么?这种体验是非二元的。在这种体验中,实际上没有内外之分,也没有观察者或被观察者。只是完全的静止为‘我’。

[2020年4月24日下午5:31] Soh Wei Yu: 明白了……是的,即使“我是/我在/本我”也是非二元的。

[2020年4月24日下午5:31] John Tan: 那是你的第一个非二元体验阶段。我们说这是在静止中纯粹的意念体验。意界(Thought Realm)。但在那个时刻,我们不知道那是什么……我们把它当作终极现实。

[2020年4月24日下午5:33] Soh Wei Yu: 是的……当时你说这是非概念的思想时,我觉得很奇怪。哈哈

[2020年4月24日下午5:34] John Tan: 是的。哈哈” – 摘自《区分“我是/我在/本我”、一心、无心与无我》

[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18/10/differentiating-i-am-one-mind-no-mind.html](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18/10/differentiating-i-am-one-mind-no-mind.html)


......


“‘自我’必须在所有进入和退出点(六根六入)上溶解。在溶解的第一个阶段,‘自我’的溶解仅与意界(Thought Realm)相关。进入是在心灵层面。体验是“我是/我在/本我”。有了这种体验,修行者可能会被超越的体验所震撼,附着于它并误认为是最纯净的意识阶段,而没有意识到这只是与意界(Thought Realm)相关的‘无我’状态。” - John Tan,十多年前


......


更新于2021年7月17日,更多引用:


绝对存在与无常分离是我在给theprisonergreco的两篇帖子中指出的‘背景’。


    84. RE: 是否存在绝对现实?[Skarda 4 of 4]

    2009年3月27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15 | 帖子编辑:2009年3月27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15

    嗨,theprisonergreco,


    首先,‘背景’究竟是什么?其实它并不存在。这只是一个已经消失的‘非二元’体验的影像。二元心智由于其二元和固有的思维机制的贫乏而编造了一个‘背景’。它‘不能’理解或在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情况下运作。‘我’的体验是一个完整的、非二元的前景体验。


    当背景主体被理解为一种幻象时,所有的无常现象都展现为临在。就像自然而然地‘内观’一样。从电脑的嘶嘶声,到移动地铁列车的振动,到脚接触地面的感觉,这些体验都清晰如“我是/我在/本我”。临在仍然完全存在,没有任何东西被否认。所以“我是/我在/本我”就像其他任何体验一样,当主体-客体分裂消失时,没有什么不同于一个正在出现的声音。它只是当我们的二元和固有倾向在起作用时,成为静态背景。


    最初的“我是/我在/本我”阶段,面对面体验觉知,就像在球体上标记了一个点,称之为中心。你标记了它。


    然后你意识到,当你在球体表面标记其他点时,它们具有相同的特征。这是非二元的初步体验。一旦无我的洞见稳定下来,你可以自由地指向球体表面的任何一点——所有的点都是中心,因此没有‘中心’。‘中心’并不存在:所有的点都是中心。


    之后,修行从‘集中’转向‘无为’。也就是说,在这个初步的非二元洞见之后,‘背景’仍会由于潜在倾向的缘故,偶尔浮现几年……


    86. RE: 是否存在绝对现实?[Skarda 4 of 4]

    2009年3月27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1:59 | 帖子编辑:2009年3月27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1:59

    更准确地说,所谓的‘背景’意识是那种纯粹的发生。没有‘背景’和‘纯粹的发生’。在非二元的初始阶段,仍然习惯性地试图‘修复’这个并不存在的想象中的分裂。当我们意识到无我是一种法印,而不是一个阶段时,它就成熟了;在听觉中,总是只有声音;在视觉中,总是只有颜色、形状和形式;在思维中,总是只有思想。总是如此,已经如此。-:)


许多非二元主义者在对绝对的直觉洞见之后,紧紧抓住绝对。这就像附着于球体表面的一点,并称之为‘唯一的中心’。即使那些在体验上明确洞见无我的阿德瓦塔教徒(没有主体-客体分裂),一种类似无我的体验(主体的第一次空性)也未能摆脱这些倾向。他们继续沉浸在一个源头中。


当我们没有充分地解散潜在的倾向时,参考回源头是很自然的,但它必须被正确理解。这样做是必要的吗?当我们甚至无法找到其所在时,怎么能在源头中休息?休息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沉入?那不是心智的另一个幻象吗?‘背景’只是回忆或试图确认源头的一个思维时刻。这有必要吗?我们甚至可以在一个思维时刻之外吗?抓住、巩固体验为‘中心’的倾向是心智在起作用。那只是业力倾向。认识到它!这就是我对亚当所说的一心与无心的区别。


- John Tan,2009年


- 作为无视知见与拥抱无常的空性

[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09/04/emptiness-as-viewless-view.html](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09/04/emptiness-as-viewless-view.html)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wakeningToReality/posts/5804073129634069/?__cft__](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wakeningToReality/posts/5804073129634069/?__cft__)


凯文·沙纳莱克

感谢你发布你与John Tan的对话。我是这里的新成员——感谢批准我加入 🙂

似乎对“我是/我在/本我”的关注是佛教与阿德瓦塔/非二元方法之间的主要区别之一。一些非常著名的后者方法的老师说,佛陀教导发现和肯定“我是/我在/本我”(体验为存在、意识、觉知、临在等)是觉醒的全部,而佛陀教导说,这实际上是我们更深层持有的幻象之一。我会将其描述为一种非常微妙的二元性,表面上看似不存在,但一旦它消失,就显而易见存在一种二元性。

1

· 回复

· 16m

Soh Wei Yu

管理员

Kevin Schanilec

是的,欢迎你,Kevin Schanilec。我很喜欢阅读你的一些文章。

关于“我是/我在/本我”:这个知见和范式仍然基于‘主体/客体二元性’和‘固有存在(自性见)’,尽管有非二元体验或认证的时刻。但觉悟实相(AtR)也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觉悟,像禅宗、藏传大圆满和大手印,甚至泰国森林小乘佛教的许多老师都教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初步洞见或觉悟。

觉悟实相(AtR)指南中有一些摘录:

[https://app.box.com/s/157eqgiosuw6xqvs00ibdkmc0r3mu8jg](https://app.box.com/s/157eqgiosuw6xqvs00ibdkmc0r3mu8jg)

“正如John Tan在2011年所说:

‘John:什么是“我是/我在/本我”?

它是一个纯粹意识体验吗?

有没有情绪

有没有感觉

有没有思想

有没有分裂或完全静止?

在听觉中只有声音,只有这种完全、直接的声音清晰!

所以“我是/我在/本我”是什么?

Soh Wei Yu:是一样的

只是纯粹的非概念意念

John:有‘我的存在’吗?

Soh Wei Yu:没有,作为一个终极身份被创造出来作为一个事后的想法。

John:确实

它是体验后的误解导致的困惑。

那个体验本身是纯粹的意识体验

没有什么是不纯的

这就是为什么它是纯粹存在的感觉

只是由于‘错误的知见’而误解了。

所以它是意念中的纯粹意识体验。

不是声音、味道、触觉……等

纯粹意识体验是关于我们在视、听、味觉中遇到的任何事情的直接和纯粹体验……

在声音中的质量和深度

在接触中的

在味觉中的

在风景中的

他真的体验过感官中的巨大光明清晰吗?

如果是这样,那‘意念’呢?

当所有感官都关闭时

当感官关闭时的纯粹存在感。

然后,感官打开时

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不要不理性地比较,而没有清晰的理解’

在2007年:

(晚上9:12)真如:你不要认为“我是/我在/本我”是低阶段的觉悟。

(晚上9:12)真如:体验是一样的。只是清晰度。在洞见方面。不是体验。

(晚上9:13)AEN:我懂了……

(晚上9:13)真如:所以一个有“我是/我在/本我”和非二元体验的人是一样的。只是洞见不同。

(晚上9:13)AEN:哦

(晚上9:13)真如:非二元是每时每刻都有临在的体验。或对每时每刻临在体验的洞见。因为阻碍这种体验的是自我的幻象,而“我是/我在/本我”是那种扭曲的知见。体验是一样的。

(晚上9:15)真如:你没看到我总是对longchen、jonls说这种体验没有错吗……我只是说它偏向意念领域。所以不要区分,但要知道问题是什么。我总是说这是对临在体验的误解。不是体验本身。但是“我是/我在/本我”阻碍我们看到。

在2009年:

‘(晚上10:49)真如:顺便说一句,你知道关于hokai描述和“我是/我在/本我”是同样的体验吗?

(晚上10:50)AEN:观察者,对吧?

(晚上10:52)真如:不。我的意思是身、心、语一体的真言(shingon)修行。

(晚上10:53)AEN:哦,那是“我是/我在/本我”体验吗?

(晚上10:53)真如:是的,只是修行的对象不是基于意识。所谓前景是什么?是背景的消失,剩下的就是它。同样地,“我是/我在/本我”是没有背景的体验,直接体验意识。这就是为什么它只是简单的‘我-我’或“我是/我在/本我”。

(晚上10:57)AEN:我听说过人们描述意识是背景意识成为前景……所以只有意识意识到自己,这仍然像“我是/我在/本我”体验。

(晚上10:57)真如:这就是为什么它被描述为这样,意识意识到自己并作为自己。

(晚上10:57)AEN:但你也说过“我是/我在/本我”的人沉入背景?

(晚上10:57)真如:是的

(晚上10:57)AEN:沉入背景=背景成为前景?

(晚上10:58)真如: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它被误解了。我们把它当作终极。

(晚上10:58)AEN:我明白了,但hokai描述的也是非二元体验,对吧?

(晚上10:58)真如:我已经告诉过你很多次,体验是对的,但理解是错的。这就是为什么它是洞见和智慧眼的开启。“我是/我在/本我”的体验没有错。我说过这种体验有什么错吗?

(晚上10:59)AEN:没有

(晚上10:59)真如:即使在第四阶段,我说什么?

(晚上11:00)AEN:只是相同的体验,只是在声音、视觉等方面

(晚上11:00)真如:声音有着与“我是/我在/本我”相同的体验……作为临在。

(晚上11:00)AEN:我明白了

(晚上11:00)真如:是的’

‘“我是/我在/本我”是一种在三摩地中的光明意念。无我是将这种洞见扩展到六个入口和出口中的觉悟。’ – John Tan,2018年

摘自《没有意识并不意味着不存在意识》

[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19/01/no-awareness-does-not-mean-non.html](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19/01/no-awareness-does-not-mean-non.html):

‘2010年:

(晚上11:15)真如:但误解它是另一回事。

你能否认见证吗?

(晚上11:16)真如:你能否认存在的确定性吗?

(晚上11:16)AEN:不能

(晚上11:16)真如:那它没有错。

你怎么能否认你自己的存在?

(晚上11:17)真如:你怎么能否认存在呢?

(晚上11:17)真如:直接体验没有中介的纯粹存在感没有错。

(晚上11:18)真如:在这个直接体验之后,你应该精炼你的理解、你的知见、你的洞见。

(晚上11:19)真如:而不是在体验之后,偏离正确的知见,强化你的错误知见。

(晚上11:19)真如:你不要否认见证,而是精炼对它的洞见。

什么是非二元

(晚上11:19)真如:什么是非概念

什么是自发

什么是‘无人格’方面

(晚上11:20)真如:什么是光明。

(晚上11:20)真如:你从未体验过任何不变的东西。

(晚上11:21)真如:在后期阶段,当你体验非二元时,仍有这种倾向去关注背景……这会阻止你进入对TATA的直接洞见,如在TATA文章中描述的那样。([https://awakeningtoreality.blogspot.com/2010/04/tada.html](https://awakeningtoreality.blogspot.com/2010/04/tada.html))(请看:“无造作”,塔达!,无染(Stainless)

(晚上11:22)真如:即使你意识到那个水平,仍然有不同程度的强度。

(晚上11:23)AEN:非二元?

(晚上11:23)真如:TADA(文章)不仅仅是非二元……它是第5-7阶段。(请看:“无造作”,塔达!,无染(Stainless)

(晚上11:24)AEN:我明白了。

(晚上11:24)真如:它全部关于无我和空性的洞见的整合。

(晚上11:25)真如:在瞬间中的生动性,体验光明作为形式的‘质地和结构’非常重要。

然后是空性。

(晚上11:26)真如:光明和空性的整合。

(待续)

APP.BOX.COM

Box

Box

· 回复

· 删除预览

· 7m

Soh Wei Yu

管理员

(晚上10:45)真如:不要否认见证,而是精炼知见,这非常重要。

(晚上10:46)真如:到目前为止,你正确地强调了见证的重要性。

(晚上10:46)真如:不像过去,你给人的印象是你在否认这种见证存在。

(晚上10:46)真如:你只是否认了人格化、物化和对象化。

(晚上10:47)真如:这样你可以进一步进展,并意识到我们的空性本质。

但不要总是发我在MSN上告诉你的事情。

(晚上10:48)真如:再过不久,我会变成一种邪教领袖。

(晚上10:48)AEN:我明白了……哈哈

(晚上10:49)真如:无我不是普通的洞见。当我们能达到彻底的透明度时,你会意识到它的好处。

(晚上10:50)真如:非概念性、清晰性、光明、透明、开放、广阔、无思想、非局部性……所有这些描述都变得毫无意义。

……

会话开始:2008年10月19日,星期日

(下午1:01)真如:是的。

(下午1:01)真如:实际上修行不是否认这种‘觉’(觉知)。

(下午6:11)真如:你解释的方式仿佛‘没有觉知’。

(下午6:11)真如:人们有时误解你想传达的内容。但要正确理解这种‘觉’,使其可以从所有时刻中毫不费力地体验。

(下午1:01)真如:但当修行者听到这不是‘它’时,他们立即开始担心,因为这是他们最珍贵的状态。

(下午1:01)真如:所有写的阶段都关于这种‘觉’或觉知。

(下午1:01)真如:然而,觉知的真实含义并没有被正确体验。

(下午1:01)真如:因为它没有被正确体验,我们说你试图保持的‘觉知’并不存在那样一种方式。

(下午1:01)真如:这并不意味着没有觉知。”

......


威廉·林:它是非概念的。


约翰·谭:它是非概念的。是的。临在不是概念性的体验,它必须是直接的。你只需感受纯粹的存在感。意思是,当人们问你,出生之前,你是谁?你只需直接认证那个“我”,那就是你自己。所以当你第一次认证那个“我”时,你会非常开心,当然。当你年轻的时候,那时,哇…我认证了这个“我”…所以你认为你已经觉悟了,但实际上,旅程还在继续。所以这是你第一次品尝到不同的东西。这是…这是在思想之前,没有思想。你的心完全静止。你感到静止,感到临在,你认识到自己。出生之前是我,出生之后也是我,一万年后还是这个我,一万年前也是这个我。所以你认证了那个,你的心就是那个,并认证了你自己的真实存在,因此你毫不怀疑。在后来的阶段...


肯尼斯·博克:临在就是这个“我是/我在/本我”吗?


约翰·谭:临在和“我是/我在/本我”是一样的。临在和…当然,其他人可能不同意,但实际上他们指的是同一件事。同样的认证,同样的…即使在禅宗中也是一样的。


但在后来的阶段,我把它视为仅仅是意界(Thought Realm)。意思是,在六根六入,总有声音和这些……在那时,你总是说我不是声音,我不是现象,我是这些现象背后的自性,对吗?所以,声音、感觉,这些来来去去,你的思想来来去去,那些不是我,对吗?这是最终的我。自性是最终的我,对吗?


威廉·林:那么,这个“我是/我在/本我”阶段是非二元的吗?它是非概念的吗,它是非二元的吗?


约翰·谭:它是非概念的。是的,它是非二元的。为什么它是非二元的?在那一刻,没有任何二元性,在你体验自性时,你无法有二元性,因为你直接认证为它,作为这种纯粹的存在感。所以,它完全是“我”,没有别的,只有“我”。没有别的,只有自性。我想,许多人都经历过这种“我是/我在/本我”。所以,你可能会去拜访所有的印度教徒,与他们一起唱歌,冥想/禅坐,和他们一起睡觉,对吗?那些是年轻的日子。我和他们一起冥想/禅坐,连续几个小时冥想/禅坐,和他们一起坐,和他们一起吃饭,和他们一起唱歌,和他们一起打鼓。因为这是他们所宣扬的,你发现这些人都在谈论同样的语言。


所以这种体验不是一种普通的体验,对吗?我的意思是,在我生命中的大约15年或17年内,我第一次……当我17岁时,当你第一次体验到那种感觉时,哇,那是什么?所以,这是不同的东西,它是非概念的,它是非二元的,所有这些。但要重新获得这种体验非常困难。非常非常困难,除非你在冥想/禅坐中,因为你拒绝了相对的现象。虽然他们可能会说不,不,它总是与我同在,因为它是自性,对吗?但你实际上没有重新获得那个认证,只是纯粹的存在感,只是“我”,因为你拒绝了其余的现象,但那时你不知道。只有在无我之后,你才意识到,当你没有背景地听到声音时,那种体验与临在的味道完全相同。那个“我是/我在/本我”的临在。所以,只有在无我之后,当背景消失时,你才意识到,哎,这与“我是/我在/本我”的体验完全相同。当你不在听到的时候,你只是处在明显的现象中,对吗。那个体验也是“我是/我在/本我”的体验。当你现在直接感受你的感觉时,那种体验与“我是/我在/本我”的味道完全相同。它是非二元的。然后你意识到,我称之为,其实,一切都是心。对吗?一切都是。所以,在那之前,有一个终极的自性,一个背景,你拒绝所有那些短暂的现象。之后,那个背景消失了,你知道吗?然后你只是这些现象。


威廉·林:你就是现象?你就是声音?你就是…


约翰·谭:是的。所以,那是一种体验。那是一种体验。之后,你意识到一些东西。你意识到什么?你意识到一直以来是什么在遮蔽你。所以……对于一个在“我是/我在/本我”体验中的人来说,纯粹的临在体验,他们总是会有一个梦想。他们会说,我希望我能24小时7天总是处在那种状态,对吗?所以当我年轻的时候,17岁。但过了10年后你还在想。然后过了20年,你说为什么我总是需要冥想/禅坐?你总是找时间冥想/禅坐,也许我不学习也冥想/禅坐,过去如果你给我一个洞穴,我会一直在里面冥想/禅坐。


所以,你总是梦想你有一天可以成为纯意识,只是作为纯意识,生活在纯意识中,但你从来没有得到它。即使你冥想/禅坐,偶尔可能会有那种海洋般的体验。只有在无我之后,当那个背后的自性消失时,你不是24小时7天,可能你大部分的白天,清醒状态下,不是那么多24小时7天,你做梦时仍然非常业力取决于你从事什么,做生意,所有这些。(约翰模仿做梦)怎么回事啊,生意……


所以,在正常的清醒状态下,你是无努力的。可能在“我是/我在/本我”阶段,你认为你要达到的东西,你在无我洞见之后达到了。所以你变得清晰,你可能在正确的道路上。但还有进一步的洞见你需要经历。当你试图穿透……其中一个是,我觉得我变得非常物质。我只是在叙述,回顾我的经历。也许那时……因为你直接体验相对的现象。所以一切都变得非常物质。所以这就是你如何理解概念如何实际影响你。然后什么是物质?物质的概念是如何产生的,对吗?那时我仍然不知道空性和所有这些东西,对我来说这不那么重要。


所以,我开始深入探讨什么是物质,什么是物质?感觉。但是为什么感觉被称为物质,什么是物质?我是如何得到物质的概念的?所以,我开始探讨这件事。其实在那之上,还有进一步的东西需要解构,那就是意义……就像自性,我对自性的意义有所执着,然后你创造了一个构造,它变成了实化。同样地,物质性也是如此。所以,你解构围绕物质性的概念。对吗?所以,当你解构了那个,我开始意识到我们一直在尝试理解,即使在无我的体验之后,当我们分析,尝试理解一些东西时,我们使用现有的科学概念、逻辑、日常逻辑,所有这些来理解一些东西。而且总是排除意识。即使你体验过,你可以走一条精神道路,但当你思考和分析一些东西时,你总是排除意识在理解的等式之外。你的概念总是非常物质主义的。我们总是排除意识在整个等式之外。”- [AtR(觉悟实相)会议2020年10月28日的记录](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6QGwYIP_EPwDX4ZUMUQRA30lpFx40ICpVr7u9n0klkY/edit)


Soh Wei Yu:管理员:“‘自性’的感受必须在所有入口和出口点(六根六入)上消解。在消解的第一阶段,‘自性’的消解仅涉及意界(Thought Realm)。入口在心灵层面。体验是“我是/我在/本我”。有这种体验,一个修行者可能会被超越的体验所压倒,执着于它并误以为它是意识的最纯净阶段,没有意识到它只是与意界(Thought Realm)相关的‘无我’状态。” - John Tan,十多年前


“直接的心灵觉悟是无形、无声、无嗅、无味等。但后来意识到形式、气味、味道都是心,都是临在,光明。如果没有更深的觉悟,人只会停滞在“我是/我在/本我”层次并执着于无形等。这是如来藏第一阶段。‘我-我’或“我是/我在/本我”后来被意识到只是纯净意识的一个方面或‘感官之门’。后来看到它不比颜色、声音、感觉、气味、触觉、思想更特殊或终极,这些都展示了它们的活力和光明。同样的“我是/我在/本我”味道现在扩展到所有感官。现在你没有那种感觉,你只是认证了心/思想之门的光明。所以你的重点是无形、无味等。在无我之后就不同了,一切都具有同样的光明、空性的味道。


心门的“我是/我在/本我”不比其他任何感官之门不同,只是不同的条件下的‘不同’表现方式,就像声音不同于视觉,气味不同于触觉。当然,心门是无味的,但这与说视觉之门是无味的,听觉之门是无触觉的没有什么不同。这并不意味着某种认识模式比另一种更具层级或终极。它们只是不同的感官之门,但同样光明和空性,同样是佛性。” – Soh,2020


John Tan:

当意识体验到纯粹的“我是/我在/本我”感受,被超越的无思想存在时刻所压倒时,意识执着于那种体验,视其为最纯净的身份。通过这样做,它微妙地创造了一个‘观察者’,没有看到‘纯粹存在感’只不过是与意界(Thought Realm)相关的纯净意识的一个方面。这反过来成为阻碍纯净意识从其他感官对象中产生的业缘条件。扩展到其他感官,有听而无听者,有视而无视者——纯粹声音意识的体验与纯粹视觉意识截然不同。真诚地说,如果我们能放下‘我’并用‘空性’取代它,意识就会被体验为非局部的。没有一种状态比另一种更纯净。一切只是一个味道,多样的临在。


"John Tan: [00:33:09] 我们称之为临在,我们称之为……我们称之为临在。(主持人:是“我是/我在/本我”吗?)“我是/我在/本我”实际上不同。它也是临在。它也是临在。“我是/我在/本我”,取决于……你看“我是/我在/本我”的定义也不。嗯。所以,不完全一样,对于有些人来说,比如Jonavi?他写信给我说他的“我是/我在/本我”是局限在头部的。所以这是非常个体化的。但那不是我们所说的“我是/我在/本我”。“我是/我在/本我”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比如说,我认为,嗯。Long Chen(Sim Pern Chong)实际经历了。它实际上是包罗万象/遍一切(all encompassing/all pervading)的。这实际上是我们所说的非二元体验。它实际上是非常,嗯。没有思想。只是纯粹的存在感。而且可能是一种非常强大的体验。确实是一种非常强大的体验。所以当,比如说,当你。你非常年轻的时候。特别是当你是……我的年龄。当你第一次体验到“我是/我在/本我”,那是非常不同的。这是一个非常不同的体验。我们从未体验过那样的东西。所以,嗯,我不知道是否甚至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体验。嗯,因为没有思想。只是临在。但这种临在很快。很快。是的。真的很快。嗯。由于我们的业力倾向于以二元的和非常具体的方式理解某些东西,因此非常快地被误解。所以,当我们体验到那种体验时,解释是非常不同的。而那,错误的解释方式实际上创造了非常二元的体验。" - 摘自[AtR(觉悟实相)会议记录,2021年3月](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MYAVGmj8JD8IAU8rQ7krwFvtGN1PNmaoDNLOCRcCTAw/edit?usp=sharing)


此外,

 

“会话开始:2007年7月10日,星期二

(上午11:35)真如:X以前常说我们应该‘依觉’(依赖觉知),而不是‘依心’(依赖思想),因为觉是永恒的,思想是无常的……这样的说法。这是不对的。这是阿德瓦塔教义(Soh:印度教不二论Advaita Vedanta)。

(上午11:35)AEN:我明白了

(上午11:36)真如:现在在佛教中最难理解的就是这一点。体验不变的东西并不困难。但要体验无常却知晓无生的本性是般若智慧。认为佛陀不了解不变的状态是一个误解。或者当佛陀谈论不变时是指一个不变的背景。否则为什么我会如此强调误解和误读。当然,认为我没有体验过不变的状态也是一种误解。🙂你必须知道的是发展对无常的洞见,同时认识到无生的本性。这才是般若智慧。看到永恒并说它是无生的是动量。当佛陀说永恒时,并不是指那个。要超越动量,你必须能够裸露一段时间。然后体验无常本身,而不是给任何东西贴标签。(三/四)法印比佛陀本人更重要。若有佛误解了,他也会变成众生。🙂 Longchen [Sim Pern Chong]在closinggap上写了一段有趣的段落。轮回。

 

(上午11:47)AEN:哦,我读了

(上午11:48)真如:他澄清了kyo的回复?

(上午11:50)AEN:是的

(上午11:50)真如:那段回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回复,它也证明了Longchen已经意识到无常和五蕴作为佛性的意义。是时候认识到无生的本性了。你看,这需要一个人经历这些阶段,从“我是/我在/本我”到非二元到是然,然后到佛陀教导的最基础的东西……你能看出来吗?

(上午11:52)AEN:是的

(上午11:52)真如:一个人体验得越多,越能看到佛陀在最基础教义中的真理。Longchen的所有体验并不是因为他读了佛陀的教导,而是因为他真的体验到了。

(上午11:54)AEN:我明白了。”


同样参见:


1) [如来藏/过客的七阶段觉悟](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07/03/thusnesss-six-stages-of-experience.html)(Thusness “真如”/PasserBy “过路人”开悟的七个阶段) 


2) [关于无我(Anatta)、空性(Emptiness)、大(Maha)与普通(Ordinary)及自发圆满(Spontaneous Perfection)](论无我,空性,摩诃与平凡,和自然圆满)(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09/03/on-anatta-emptiness-and-spontaneous.html)


错误解读“我是/我在/本我”作为背景:


也参见:[无生法](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13/12/the-unborn-dharma.html)


标签:无我, 我在, 约翰·谭, 非二元, 自性  

0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