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

英文原文:Two Types of Nondual Contemplation after I AM


"I AM" 之后的两种非二元观照


Soh  今天把这个发给了另一个人,这个人处于 Thusness 阶段四,正在向我寻求指导。  他的向导(来自 LU,Liberation Unleashed)通过第一种观照——挑战觉知与显现之间的边界/分割感,引导他从“我是”/永恒见证者过渡到了 Thusness 阶段四。


告诉他专注于第二种观照以证悟阶段五(无我)。 Getty Images Explore


正如我一个月前所写:


在实现“我是”/见证者之后,有两条探究路线帮助了我的进步。


1) 观照“觉知在哪里结束,显现从哪里开始”或“觉知与显现之间是否有边界/分界线”,直到见证者/现象坍缩成无边界的“一心”,一个觉知的场域,在此中心与显现不再能被区分。  这不是无我。  在这个阶段,“一心”仍然被视为真实(本有)存在的、不变的。


(Thusness 阶段四)


2) 观照《婆希耶经》(Bahiya Sutta)——在见中只有见,在听中只有听,(此外没有能见者或能听者),其他所有感官亦复如是。  直到突然领悟:能见-看-所见(Seer-Seeing-Seen)的整个结构并不适用,除了颜色之外没有“看”——没有能见者;除了声音之外没有“听”——没有能听者;除了显现之外没有觉知。  这不仅仅是认识到边界或二元对立的缺失,而是认识到在显现背后并不存在一个本有的“大我”/主宰/觉知。  这就是无我的证悟。


(Thusness 阶段五)


在练习 Thusness 的内观(Vipassana)时,同时进行这些观照。


正如 Thusness 之前所写,一个好的方法应该提供一种:  “有效的方法,让修行者能够充分体验觉知的生动性、真实感和临在感,并在迁流中完全体验这些特质。  如果没有这一点,就不容易体悟到‘生灭的感觉正是觉知本身’。  因此需要一种平衡,否则修行者可能会体验到舍(equanimity),但会偏向于冷漠(dispassion)而缺乏证悟。”


阅读以下文章,它们将有助于你对无我(Anatta)的观照:


(也许从阅读加粗的链接开始)


重要:Thusness/PasserBy 的七个证悟阶段  重要:关于无我、空性、摩诃(Maha)与平凡,以及自然圆满  重要:风在吹,吹即是风  重要:佛陀论非二元(阅读 Ajahn Amaro 的文章,随后阅读评论区 PasserBy [Thusness] 的评论)  重要:除了太阳、月亮和星星之外别无他物  重要:无我和空性为何不是虚无主义?/ 真如 / 天气类比  重要:通过体证无心、缘起性、非真实性和无生,来充分体验“万法唯心”  重要:从不同角度看证悟与体验以及非二元体验  重要:内观(Vipassana)  重要:空性即是无见之见以及拥抱迁流  重要:来自 Kyle Dixon 的建议  重要:永不落下的太阳(Kyle Dixon 著)  重要:恐惧无我  重要:实际解脱(Actual Freedom)与迁流中的当下光明  重要:飞机与飞行  重要:道元(Dogen)语录  重要:禅宗祖师达摩论觉知与缘起条件的不可分性  重要:在世俗生活与境遇中的现量证悟(Actualization)  Thusness 阶段四与阶段五的区别(实体非二元 vs 无我)  明(Rigpa)与五蕴  我对《婆希耶经》的注疏  觉知之日与感知之河  什么是“我”?  突破  Joel Agee:显现即是自明(Self-Illuminating)  禅宗牧师 Alex Weith 关于他证悟无我的报告  无可住,无我即是散入多样性 + 自发、不相续与无支撑  Alan Watts:主宰与行为  名词与动词  主宰感(Agency)的麻烦  Dan Berkow 的文章  觉知彼岸  没有“觉知”这回事 / 证悟无我的 Reddit 用户们  无觉知并不意味着觉知的断灭  體(Essence)与用(Form)的非二元  James M. Corrigan 的文章  Greg Goode 论不二论/中观  《宝镜三昧》摘录  证悟、体验与正见,以及我对“A 即非 A,非 A 即 A”的评论  云山之人  放下临在(Presence),深入透视人法二空  留痕还是成就?  关于缘起的一则随意评论  回复 Yacine  通往纯粹“知”的关键  花落:道元禅师《现成公案》注疏(曹洞宗/道元)  唯显现或唯心  无我,无作者,缘起性  被慢心(Conceit)所迷  关于概念化与超越性体验的一些评论  《帕古那经》(Phagguna Sutta):致帕古那  非二元的不同程度(后无我洞见的进阶)  第三世康楚仁波切论自行解脱(大手印)  决断念头与感知即是佛心(大手印)  无人主导这场戏(luminousemptiness 博客)  我的呼吸去哪了?(luminousemptiness 博客;阅读文章 + PasserBy/Thusness 的评论)  一切体验皆是心(luminousemptiness 博客;阅读文章 + PasserBy/Thusness 的评论)  莲花生大士论通过赤裸觉知而见之自行解脱(大圆满)  真心与无为法  无地、火、风、空、水之处  Thusness 的早期论坛帖子  Thusness 的早期论坛帖子 第二部分  Thusness 的早期论坛帖子 第三部分  早期对话 第四部分  早期对话 第五部分  早期对话 第六部分  +A 与 -A 空性


...........


除了这两种非二元观照外,还要练习体验光明的强度,并将其带到前台。


我在 2011 年写道:


很好的洞见。  体验的稳定性与洞见的展开和深化有着可预测的关系。  例如,如果在心底深处,二元对立和本有(inherency)的微细见解及习气继续浮现并影响我们念念相续的体验——例如变现出一个不变的源头或心,导致一种不断向后退缩并将体验参照回一个源头的倾向——那么非二元体验能有多无缝和不费力呢?


例如,即使已经看到一切都是觉知或心的显现,可能仍然存在微细的倾向去参照回一个源头、觉知或心,因此无法完全欣赏迁流。  体验到了非二元,但人又退缩回实体非二元(substantial nonduality)——总是有一个参照回基(base)的动作,一个虽然与万法不二但仍然存在的“觉知”。


如果生起这样的洞见:即我们关于一个不变的源头、觉知或心的想法只是一念又一念的想法——仅仅是念头接着念头,所见接着所见,声音接着声音,并不存在一个本有或不变的“觉知”、“心”、“源头”。  当领悟到所谓的觉知、看、听,真的仅仅就是所见……所听……迁流……的时候,非二元就变得隐含其中且不费吹灰之力。  迁流本身在滚动并知晓,找不到能知者或另外的“觉知”。  就像离了流没有河,离了吹没有风,每一个名词都以此动词为前提……  同样地,觉知仅仅是与所知不分隔的“知”的过程。  景色在看,音乐在听。  因为除了迁流之外,没有任何不变的、独立的、究竟的东西,所以不再退缩回一个源头,相反,完全舒适地安住在迁流本身之中。


最后,请继续练习光明的强度……  当看着网球时,只是充分地感知网球……不要去想一个源头、背景、观察者或自我。  仅仅是网球作为一种明亮的光明(luminous light)。  呼吸时……只是呼吸……  观看风景时,只是景象、形状和颜色——强烈的光明和生动,没有一个主宰或观察者。  听音乐时……鸟叫声,蟋蟀声……就只是那个——啾啾声。  一位禅师在开悟时指出……当我听到钟声响起时,没有我也没有钟……只有鸣响。  对无心(no-mind)和光明强度的直接体验……这就是佛陀所教导的四念处修行的目的。


............


Thusness 就在今天写道:“在无我中,自我被否定,缘起(D.O)被证悟。  在空性中,‘否定’的概念被进一步精细化,以允许心看到世俗名言(conventions)是如何被误认为‘真实’和‘真理’的。  理解世俗名言和增益执实(reifications)(被误认为‘真实’和‘真理’的)可以是理智上的,但看穿它们需要直接的体验性洞见,而无我是与之相关的关于世俗‘小我/大我’(self/Self)的实际滋味。  一旦理解了这一点,‘空性’就被认识为无我的自然进程。  直接的滋味超越描述,通常表述为 +A 和 -A。”


相关:http://awakeningtoreality.blogspot.com/2014/07/a-and-emptiness_1.html


............


关于无我证悟的一些问答——


有人问:“你是怎么做到的?我最后只是反反复复地重复那些词句。或者是专注于试图看清那[两]段[关于无我的]偈颂在说什么,然后变得有点紧张,哈哈。我应该只是在放松的状态下观察并试图直接感知偈颂吗?你需要三摩地(samadhi)来突破,还是只需要坚持?”


Soh 回复道:“对我来说,其中有一个探究(investigation)的因素。


看看觉知是否作为一个独立的能见者或‘看’而存在于颜色之外等等,挑战它们并进行探究,直到这些构建被看穿,直接证悟到觉知确切地就是这些显现、感觉,总是已经(always already)如此。


更多的是一种探究,但冥想可以有所帮助。


http://www.awakeningtoreality.com/2015/12/self-liberation-by-khamtrul-rinpoche-iii.html


“在这一点上,观察者——觉知——是异于被观察者——静止与运动——还是它实际上就是静止与运动本身?  通过用你自己觉知的目光进行探究,你会明白那个正在探究的东西本身也无异于静止与运动。  一旦这种情况发生,你将体验到明晰的空性即是自然光明的自知觉性(self-knowing awareness)。  最终,无论我们说本性与光辉、所断与对治、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正念与念头、静止与运动等等,你应该知道每一对中的术语彼此并无不同;通过接受上师的加持,正确地确定它们是不可分的。  最终,到达没有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界域(expanse),是真实义的证悟,也是所有分析的顶点。  这被称为‘超越概念之见’,即离于概念化,或‘金刚心之见’。”


另一个人问:“我很有兴趣听听‘你的生活’因为这些证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我回复道:“生命此刻被体验为最生动、清晰、自由、鲜活和自发的方式,没有间隙或分割。  像‘我是’那样的存在的光明滋味,现在在一切事物、颜色、声音等中被体验到。  这是充满喜悦的。  所有小我/大我(self/Self)的释放是解脱的。


在很大程度上,生活继续。  正如禅宗谚语所说,悟前砍柴担水。悟后砍柴担水。  但现在没有二元性/小我/大我/收缩/认同,因此一个人可以以增强的清晰度、接纳、与生命的亲密感以及超越性来面对每一种情况。  当我与他人交谈时,我不觉得是我这个人在与另一个人交谈,只有整个谈话和发挥作用的活动,我不是我,他人不是他人,所有都消融进一种相互作用中。  一个人变得无畏、无执,却又完全投入到所有的体验和活动中。


至于情感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与 Kyle Dixon 描述的他证悟无我后的情况非常相似,


“……无我无疑切断了许多情感烦恼,在很大程度上我不再有负面情绪了。  或者是无我,或者是严格的奢摩他(shamatha)训练导致了稳定的止,念头几乎没有影响,并被明晰的力量所削弱。  我也能够控制它们,随心所欲地让它们停止任意长的时间等,但我明白那并不是重要的。  我能否完全敞开心扉去面对任何生起的事物?我会说是的。  我明白每一个体验的瞬间都作为明晰的光明(radiance of clarity)向其自身完全显现,然而又是非时间性地脱节(timelessly disjointed)且无实体的……””


............


有人写道:“我读了第一个链接。Suzanne Segal 的故事以及‘我是’之后的两种非二元观照。  我不得不承认,仅仅阅读这些观照就在我心中激起了一些恐慌,因为它暗示我必须进一步进入无人地带(no-mans land)。  像‘没有能见者,只有见’这样的话。  这让我觉得更加不存在了。  仿佛那就是棺材上的最后一颗钉子,要把我一劳永逸地毁灭。”


我回复道:


恐惧和恐慌的升起,是由于误以为‘我’最初是存在的,并且不得不消融。  这是一个误解。  在‘见’背后没有‘我’,‘见’无非就是颜色;在‘听’背后没有‘我’或‘能听者’,‘听’无非就是声音。  没有什么需要消融,它被看穿并证悟为总是已经如此。  你认为听和看是一个主宰、一个感知者、一个做者的工作,而你是某种超然的感知者,但实际上景色在看,声音在听。  主宰从未存在过。  它只是看似真实,当妄想存在时,这种表象非常强烈且具有催眠性。  存在着一种持续的自我参照,一个令人厌倦和乏味的过程,出于无明而将每一个体验参照回一个假定的主宰,从‘只是所见’变成‘我看见’。  见/颜色、听/声音、动作/活动首先发生,随后是对一个想象中的主宰的不必要的自我参照。  这种作为一个自我、一个主宰、一个感知者、一个做者的感觉,是可以被挑战、探究并看穿的。  随着幻觉被看穿,建立自我的过程自然停止,这与其说是一个自我被摧毁,不如说它从未真正存在过。  没有什么失去,在失去幻觉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世界。


古老的禅宗公案云:


百尺竿头坐底人,  虽然得入未为真。  百尺竿头须进步,  十方世界是全身。


没有什么被摧毁,就像看穿相信圣诞老人真实存在的信念,并不实际上摧毁某个圣诞老人一样。  你只是在现实中醒来。  哦,生命在辉煌地发生着,没有中心,不需要一个中心的虚构,生命比那令人厌倦和充满恐惧的、对不必要的自我收缩和想象实体的抓取以及所有相关的痛苦,要奇妙、美妙、鲜活、无边和自由得多。  这就像抓着炽热的木炭,却奇怪地因为害怕未知而不愿松手。  一旦幻觉被看穿并释放,在面对生活时就会有一种自由、释放和无畏的感觉(参见:https://awakeningtoreality.blogspot.com/2018/08/fearless-samadhi.html)


于是没有恐惧,因为这被证悟为总是已经如此。  关于‘我’曾在中心体验和协调一切的观念是不必要且毫无根据的。  自我和主宰的缺席也被积极地体验为一切都是辉煌地鲜活和自发光明的,曾经被视为背景观察者的‘见证’特质,现在被感觉为一切事物向其自身揭示其自身的一种特质。  见即是见-所见(seen-seeing),颜色、声音和感觉只是在其所在之处被生动地感觉到,而不是从某个自我的有利位置被体验。  这不是一种不参与生活的静态超然状态,在所有行动中都有完全的投入和亲密,砍柴,担水。


所谓的纯粹意识体验(pure consciousness experience)变得不费力且自然:http://www.actualfreedom.com.au/library/topics/pce.htm ,在这种状态下不可能有解离(dissociation)。  如果你不体验强烈光明的面向,那么喜悦和活力将无法被感觉到(参见:http://awakeningtoreality.blogspot.com/2018/11/the-importance-of-luminosity.html )  这种亲密不是两个实体相遇的亲密,而是一种无间隙感,听到声音时,声音宛如‘你’,比你的呼吸更近,看到蓝天时,蓝天宛如‘你’,比你的心跳更近。  一切都是鲜活和生动的。  那么怎么会有解离和去真实感(derealization)呢?


关于无我的理论理解,也请参阅 http://www.ted.com/talks/julian_baggini_is_there_a_real_you


关于所涉及的体验性证悟,请查看:关于无我、空性、摩诃与平凡,以及自然圆满


"William Jeffery Pratt:  亲爱的 AEN,  深刻且真实。  然而,未觉醒的有机体和觉醒的有机体在不知不觉触碰到红热的火时,都会自动缩回。"


Soh:


缩回作为一种纯粹的身体功能和活动,会自发地发生,没有自我参照。  对于这个有机体的生存来说,无论是否觉醒,这都是必要且有用的。  它并不伴随觉醒前那种自我收缩、恐惧和抓取。


有些人即使没有证悟无我,也会瞥见这种‘自发发生’。  例如,他们可能从睡眠中醒来,体验到身体自己在咳嗽,太快了以至于在自我感介入之前就发生了(正如他们刚醒来,主体/客体、身份认同、自我化的结构在从睡眠中唤醒后需要一些时间才能介入)。  但随后一个超然观察者的感觉迅速介入,并有一种感觉“哦,我只是在看着这个,身体在做它的事,我不是做者,我是观看者”。  这是一种非做者(non-doership)的体验,但这不是我所说的无我证悟,因此解离仍然发生。  大多数对无我有某些瞥见的人谈论的是一种非做者的体验,这不一定是非二元体验,或者是 PCE 的高峰体验,但即使他/她体验了 PCE,那仍然不是我所说的无我证悟。  即使一个人证悟了非二元光明总是不可分割的,他们仍可能落入 Thusness 阶段四——主客不分,而不是证悟真正的无我或 Thusness 阶段五的无主体——Thusness/PasserBy 的七个证悟阶段。


正如我经常(在别处)所说——8年来,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丝毫的主宰感、一个主宰或主体/客体的分割。  非做者、无主宰、无主客分割(生动的非二元光明)同时存在。  自发且不费力地作为一种自然状态。  无主宰(no agent)的面向必须清晰,不仅仅是非做者,也不仅仅是主客不分或非二元光明。


就像看拼图,一旦你看到它且洞见稳定下来,即使你想,你也无法“看不见”它。


----------


另一个人写道:


"尽管我的中心脱落了且从未片刻返回(即,证悟了无我),"


我应该补充一点,我见过的大多数描述中心脱落且从未返回的人,实际上谈论的并不是与我相同的无我证悟。


实际解脱(Actual Freedom)与迁流中的当下光明  我今天在与某人交谈(他有一些各种修行的经历,内观,实际解脱,最近遇到了一位著名的泰国阿姜等),他分享了一种消融进无中心空间的体验。  我告诉他,我所说的无我不仅仅是无中心,它是迁流的光辉(effulgence)和光明(radiance)。  也就是说,无论任何关于无我的证悟,无论一个人感觉多么无中心,或者一个人的觉知体验是多么无中心等等……哪怕如此,任何未能直接证悟到光明或光辉正是迁流之本质(stuff)的,仍然不是我所说的无我证悟。  (而这也仅仅是无我的一个面向,而且还没有进入二空)


这让我想起了 2010 年 8 月与 Thusness 的一次对话,并从 Actual Freedom 网站找到了一些摘录:


"(12:22 AM) Thusness: 对你来说,你现在还不清楚……Richard 教的有一些问题……那个焦点在于体验  你应该专注于证悟  (12:22 AM) Thusness: PCE 就是我告诉你的,把你体验到的带到前台  (12:23 AM) Thusness: Richard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悟。  (12:24 AM) Thusness: 那就是,他能够证悟迁流中的当下光明(immediate radiance in the transience)  (12:25 AM) AEN: 这就像你在无我文章中的关于无我的第二点?  (12:25 AM) Thusness: 是的  (12:26 AM) Thusness: 没有什么可争论的,它显而易见且清晰。  (12:27 AM) Thusness: 然而我不想专注于体验  (12:27 AM) Thusness: 你需要先经历一段受挫期"


来自 Actual Freedom 网站:  http://www.actualfreedom.com.au/…/selecte…/sc-relativism.htm  RESPONDENT: ‘壮丽和辉煌’(splendour and brilliance)的特质是如何作为壮丽和辉煌呈现它们自己的?  RICHARD: 直接地……由于壮丽和辉煌是这个实际世界(actual world)属性所固有的,它们在统觉(apperception)运作的地方公开地呈现自己:在这个实际世界中,一切真的都是明亮、闪耀、生动、强烈、火花般闪烁、发光、光泽、闪烁和焕发的,充满了所有的活力。  .....  RICHARD: 据我理解(我不是科学家,也没有任何科学训练),光度计可以用比眼睛感官判断更精确、可靠和通用的方式测量某物的明亮度或辉煌程度……如果一个人希望向另一个人传达他正在体验的东西,他就可以谈论那某物的辉煌(brilliance)(这个词来自法语‘briller’,意为‘发光’)。  • ‘brilliance: 辉煌的品质;强烈或火花般的明亮、光辉或壮丽;此类的实例’。(© 牛津词典)。  至于某物的壮丽(splendour)(这个词来自拉丁语‘spendere’,意为‘明亮;发光’)……它与辉煌的展示有关:  • ‘splendour: 1. 巨大或耀眼的明亮、辉煌。 2. 宏伟;奢华或华丽的展示;令人印象深刻或壮观的特征。 3. 卓越、显赫、荣耀’。(© 牛津词典)。  因此,当我写道‘由于壮丽和辉煌[的特质]是这个实际世界属性所固有的’以及‘它们在统觉运作的地方公开地呈现自己’时,我是在报告,真的所有一切都是‘明亮、闪耀、生动、强烈、火花般闪烁、发光、光泽、闪烁和焕发的,充满了所有的活力,就在这个实际世界里’……因此,我所谈论的不是主观属性的强加(这个短语很可能等同于你在上一封电子邮件中所称的‘内部感知’)。  相反,正是这种主观强加属性的缺失——由于身份认同的缺失——揭示了如其本然的世界。  ...  RESPONDENT: 这就是我在问题‘呈现它们自己作为壮丽和辉煌?’中所指的意思。  RICHARD: 好的……顺便说一句,我不会去从属性、品质或价值的角度看待事物(除了在进行像这样的讨论时,这种分类从未出现在我脑海中)……我只是单纯地欣喜于这一切的奇迹,并对这惊人的展示感到惊叹。  一旦通过统觉体验过——如在纯粹意识体验(PCE)中——一个人将永远不会再满足于次好的。  http://www.actualfreedom.com.au/…/selected…/sc-sensation.htm  RICHARD: 是的……确实‘多么惊人’,嗯?我特别高兴看到你说你有过‘清晰且明确的 PCE’,因为,当然,除了他们所描述的之外,我无法确定任何人体验的内在品质——而且我无论如何也无意让自己成为他人体验的仲裁者——所以我无法判定你所体验的确切性质。  经验法则是问自己:就是这个吗?这是究竟吗?这是彻底的满足和完全的安以此吗?这是我的命运吗?这是我想度过余生的方式吗……等等。  取决于每个人自己决定他们想要什么……正如我经常说的:这是你在过的生活,只有你能为你做或不做的任何行动或不行动获得回报并承担后果。 [...]  话虽如此,我在这里写的内容并不暗示任何一种情况,报告这一点可能相关也可能不相关:一个人必须非常特别地注意不要混淆卓越体验(excellence experience)与完美体验(perfection experience)……而在卓越体验中最显著的区别是明显缺乏我所说的‘魔法’(magical)元素。  在这里,时间没有作为常规‘现在’和‘那时’的持续期间,空间没有作为常规‘这里’和‘那里’的距离,形式没有作为常规‘曾是’和‘将是’的区别……只有在无限空间中这个地方的永恒时间里的此时此刻,作为这个血肉之躯在进行统觉觉知(可以说是一种三百六十度的觉知)。  一切事物和每个人都是透明且闪烁般明显的、直截了当和公开的……无处可藏,也没有理由藏,因为没有‘我’去藏。  一个人完全暴露并向宇宙敞开:总是已经就在此时此地……实际地在时间中,实际地在空间中,作为实际的形式。  这种统觉(无我的觉知)是一种非中介的敏锐,其中一个人就是这个宇宙正在作为一个感官和反思的人类体验其自身;因此,宇宙令人震惊地觉知到它自己的无限性。  在 PCE 中,一个人完全沉浸在这个童话般的实际世界的无限性中,伴随着它那魔法般完美和纯净的感官特质,在那里,一切事物和每个人都有一种光泽、一种辉煌、一种生动、一种强度和一种奇妙、不可思议、闪烁的活力,使一切都变得鲜活和闪耀……甚至包括脚下的土地。  岩石、混凝土建筑、一张纸……真的所有一切都仿佛是活的(当然,岩石不像人类那样活着,也不像动物或树木那样)。  这种‘活生生’(aliveness)是所有存在的真正实相——一切事物和每个人的实际性——因为一个人不是生活在一个惰性的宇宙中。  一个人的命运是活在纯净之完美的彻底和平中,这纯净之完美无尽地涌现为这个永恒、无限和永久的宇宙实际上所是的样子。  ...  http://www.actualfreedom.com.au/…/selected…/sc-sensation.htm  RICHARD: 简而言之:由于没有(主观)体验者,所以没有分离……没有‘内在世界’/‘外在世界’。  RESPONDENT: 如果图像(想必)在品质上是相同的,你会以不同的方式看到它们吗(例如在清晰度方面)?  RICHARD: 是的……正如移动的画面在视觉上是辉煌、生动、闪耀的,音轨在听觉上也是丰富、充满活力、共鸣的。  ...  • [Richard]: ‘实际主义(actualism)的全部意义在于对实际性(actuality)的直接体验:仅仅作为这个血肉之躯,一个人所是(是 what 而不是 who)就是这双眼睛在看,这双耳朵在听,这个舌头在尝,这个皮肤在触,这个鼻子在闻——没有分离的身份认同(没有‘我’/‘自我’)意味着没有分离——而‘我’/‘自我’,作为一个心理/精神实体,是在身体内部忙于创造一个内在世界和一个外在世界,并透过‘我的’眼睛向外看‘我的’外在世界,仿佛透过一扇窗户,通过‘我的’耳朵听‘我的’外在世界,仿佛它们是麦克风,通过‘我的’舌头尝‘我的’外在世界,通过‘我的’皮肤触‘我的’外在世界,通过‘我的’鼻子闻‘我的’外在世界……外加把各种情感/心理包袱加诸于原本只是血肉之躯的纯粹感官体验之上’。  ...  • [Richard]: ‘我说的是即时的感知,这个身体和那个身体以及每一个身体,山川河流,树木花草,白天的云彩和夜晚苍穹中的星星等等,无穷无尽,没有现存的情感官能运作……这揭示了其纯净和完美的实际性。  这不仅适用于视觉感知,也适用于皮肤感知、味觉感知、嗅觉感知、听觉感知……甚至对于本体感受感知也是如此。  像这样对实际性的直接感知并不神秘……一切都是敞开的,因为它总是已经就在此时此地一直敞开着,因为从来没有什么被隐藏。  一个人睁大眼睛惊奇地走过世界,仅仅是惊叹于在这个被称为地球的翠绿和蔚蓝天堂上做着被称为活着的这件事。  这就是纯真(innocence)的样子’。  由于即时、直接的感知(感官感知)既不涉及情感官能,也不涉及认知功能的思考者(‘我’作为小我)和感受者(‘自我’作为灵魂),它们没有机会介入……因此我称这种直接感知为‘统觉’(不经由‘小我’或‘大我’中介的感知)。  因此,我所是的就是这个血肉之躯处于统觉觉知中(没有‘我’作为小我,也没有‘自我’作为灵魂)……这意味着物理的实际性确实可以被知晓,每时每刻,日复一日。  我不知道除了这样是否还能更简短或更简洁地表达。  Labels: Actual Freedom, Anatta, Luminosity 0 comments | | http://www.blogger.com/img/icon18_email.gif


......


通往无我的突破  AtR 群组中最近有两人证悟了无我:


Jayson MPaul 分享道:  朋友们好。  我读这个博客已经几年了。  2017 年在 DhO 上有人向我推荐过它,但我当时还没准备好。  回想起来,我当时绝对处于阶段 1,我可以追溯我通过前 4 个阶段的路程。  2 天前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所有事情都解开了。  我清楚地意识到,每一刻只是念头、景色、声音。  没有任何东西曾被遮蔽!  我曾试图寻找我缺失了什么,但后来我突然明白,我缺失的事实是:“寻找缺失了什么”也只是念头、感觉、显现。  我仍然非常微细地相信我是一个拥有非二元体验的非二元觉知。  我试图扩展觉知以包含越来越多的感觉。  大小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认识到除了这(just this)之外没有任何更多的东西,并挖掘出支持这种将觉知实体化为无形之物或所有体验之基础的更微细见解。  过去几天是不费力的无心(no-mind),因为所有体验都是且总是无心。  终于,你们博客上的大多数文字对我的直接经验说话了。  谢谢你们的指引!


Td Unmanifest 分享道:  Soh Wei Yu 建议我在我们的电子邮件对话后发布一些关于我体验的内容。  我发邮件感谢他和 John Tan 的文章、资源和指引,这对我的进步帮助巨大。  多年前,我有过一次强烈的、“意外的”‘我是’体验,迫使我去寻找它是什么以及如何使它永久化。  多年来,我探索了许多老师、修行、系统和技术。  有些比其他的更有帮助。  我实际上几年前通过 DhO 的一个帖子遇到过 AtR,但老实说,除了一些关于‘我是’的帖子和讨论,其他的对我来说没什么意义。  我现在知道那是由于我被困在‘我是’阶段,但我以为我在进程中走得更远。  今年早些时候,我重新发现了 AtR,并开始阅读和研究《日志》和《指南》,以及相关的帖子。  这次对我来说一切都清晰多了——也许我现在对这些教导更成熟了。  意识到我一直被困在‘我是’中,我遵循了指南中的建议。  关于“觉知在哪里结束,显现从哪里开始”的观照特别有帮助,并将我推向了非二元证悟。  一切都非常清晰。  光明和明晰度、描述和体验,都与所写的相符。  让我的洞见和体验与已经走过这条路的人的著作相印证,这非常有帮助。  从无心到无我的洞见/转变是最强大,却又最平凡的事情。  正如我在给 Soh Wei Yu 的邮件中所说:  虽然早期的无我体验转变为一种“无中心、无背景”的无我空性,但仍然有一种做者(doer)的感觉。  当前的这种转变/体验已经离开了做者,而“无主宰性”(agencylessness)似乎是默认的见地。  道元的《有時》(Uji),以及存在-时间(being-time)的洞见对我来说也非常强大,还有 Tozen 的“无寒暑处”,这是 Soh Wei Yu 推荐的。  令人惊奇的是,经典和老师们的话现在是多么有道理,并有助于澄清和稳定证悟与洞见。  仅仅是写这篇短文,就很难描述这些洞见。  这让我感激 AtR 团队和其他老师能够以清晰的方式描述和呈现这些材料。  ...  TD Unmanifest:  由于执着于解离和那个体验,我被困在‘我是’中很长一段时间,正如 Soh 上面提到的。  焦点几乎完全在心上。  当我转向其他感官门(特别是听觉)时,某种东西“啪”地一下,非二元体验从心转移到身体再到一切(这真的不是最好的描述,但我能想到的唯一解释方式)。  关于非二元大我(Self)在哪里结束,显现从哪里开始的观照再次转变了我的体验,并开始了通往无心滋味然后到无我的过程。  问题不在于解离,而在于执着于那个被认为是比实际更超然的体验。  这些东西很难解释,希望这能说得通。  Labels: Anatta, Jayson MPaul, Td Unmanifest |  Labels: Anatta, Non Dual |

Labels: , | edit post
0 Responses